楊芳
【摘要】 目的:調查了解寧德市2010-2016年醫院圍產兒出生缺陷狀況及相關影響因素,制定有針對性的、合理的控制措施。方法:對2010-2016年寧德市出生缺陷數據進行監測,并對圍產兒出生缺陷趨勢進行回顧性描述。結果:從2010年開始,寧德市醫院圍產兒出生缺陷發生率呈現逐年遞增的發展趨勢,以先天性心臟病為主要缺陷疾病,2010-2016年的發生率分別占缺陷疾病的28.44%、28.43%、29.79%、30.10%、30.28%、30.94%、32.19%。結論:寧德市出生缺陷發生率呈上升趨勢,需要在了解圍產兒出生缺陷原因的基礎上,制定針對性的監管和干預措施,降低圍產兒出生缺陷發生率,提升寧德市人口整體素質。
【關鍵詞】 寧德市; 圍產兒; 出生缺陷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4.02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4-0056-03
出生缺陷是指嬰兒出生時發生的身體功能、結構或身體代謝異常,通常包括先天畸形、染色體異常、智力障礙、身體功能異常等。同時,出生缺陷也是造成孕產婦流產、死亡、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對社會、家庭均造成了嚴重的疾病和經濟負擔,對社會人口的整體出生素質造成了嚴重影響[1-2]。本次研究通過對寧德市2010-2016年7年間的圍產兒出生缺陷數據進行監測和調查,了解圍產兒出生缺陷的整體發生情況及相關影響因素,為進一步實施干預措施提供科學依據,從而更好的降低出生缺陷的發生,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所有數據均來自于寧德市醫院、寧德市中醫院、蕉城人民醫院、閩東醫院、霞浦縣醫院、霞浦縣中醫院、柘榮縣醫院、古田縣醫院、周寧縣醫院、福鼎市醫院、壽寧縣醫院、屏南縣醫院,將在上述醫院分娩的圍產兒作為主要監測對象。
1.2 研究方法
對2010-2016年寧德市出生缺陷數據進行監測,所有監測醫院均由專人對每位出生缺陷的新生兒進行記錄,所有記錄數據均需要上報。每年由省級專家對各個醫院的監測流程和填寫數據及相關內容進行抽樣控制,并由寧德市當地相關部門對本市的監測情況進行全方面自查,確保填寫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2 結果
2.1 2010-2016年寧德市醫院圍產兒出生缺陷趨勢分析
近7年間,寧德市醫院圍產兒出生缺陷發生率呈逐年遞增的發展趨勢,具體見表1。
2.2 2010-2016年寧德市圍產兒主要出生缺陷發生順位情況分析
寧德市近7年內圍產兒發生先天性心臟病的風險最大,具體見表2。
3 討論
3.1 寧德市近7年間出生缺陷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
從此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寧德市從2010年開始到2016年調查結束,圍產兒出生缺陷發生率呈現逐年遞增的發展趨勢。通過對出現此種現象的原因進行分析發現:第一,監測系統逐步完善,各級領導及各個醫院負責監測的工作人員逐漸認識到對圍產兒進行出生缺陷監測工作的重要性,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做到層層把關,能更及時做好相關缺陷的上報工作。第二,部分醫院在監測方法、醫療診斷技術水平以及輔助檢查手段的使用上相對滯后。雖然一些綜合性醫院對圍產兒的心臟彩超檢查的增加大大提高了出生缺陷的診斷率,但對于部分基層醫院來說,新型檢查和診斷技術尚未普遍應用,影響出生缺陷診斷的準確性和及時性。第三,監測方案調整也是造成圍產兒出生缺陷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2016年對先天性心臟病上報標準做了很大改動,增加了卵圓孔未閉的上報(足月兒中生后24 h后檢測到的直徑≥3 mm的單純卵圓孔未閉且在監測期內未閉合的需上報)和動脈導管上報的調整(由原來足月兒72 h后檢測到的改成足月兒生后24 h后檢測到的肺動脈端直徑≥3 mm的單純動脈導管未閉且在監測期內未閉合的需上報),對這類自限性心臟病的隨訪及跟蹤工作開展困難,在監測時限內很難跟蹤到位,導致這些可能自愈的心臟病仍然作為出生缺陷進行上報[3-4]。第四,隨著新生兒疾病篩查種類的不斷增加,產前篩查、產前診斷的覆蓋面逐漸擴大,對出生缺陷疾病種類檢出率提高,影響總體檢查結果。第五,社會因素、環境因素等會造成孕齡期婦女受到職業、有害環境等危險因素的影響,造成圍產兒出生缺陷率逐年升高。第六,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高齡產婦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而婚檢率則逐年下降,造成孕前高危篩查率偏低,影響新生兒的總體質量。第七,新生兒體檢率和體檢質量提高有關,一些非致死性小缺陷例如:鞘膜積液、隱睪、副耳等上報率明顯增高。
3.2 干預措施與管理對策
第一,強化各級領導,提升整體認識。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重視出生缺陷工作,督促各級醫療保健機構嚴格執行《母嬰保健法》《降低出生缺陷行動計劃》[5]。同時,需要根據《福建省醫院為基礎出生缺陷監測方案》中的具體要求,在寧德市的各大醫院積極開展出生缺陷監測工作,確保圍產兒出生缺陷監測工作的順利進行,提升新生兒的身體素質和整體人口質量。
第二,充分發揮政府的管理職能,加大預防出生缺陷的管理力度。為做好出生缺陷的預防工作應發揮全社會的力量,建立以政府為主導,部門合作,社會參與的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格局,政府部門應制定相應的政策[6]。把全市出生缺陷監測工作作為一盤棋考慮,合理分配、有效整合有限的醫療資源,為孕婦提供更好完善的保健服務,做到出生缺陷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第三,進一步強化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出生缺陷的三級預防。重大出生缺陷中神經管缺陷不僅與口服葉酸預防措施有關,此外,還與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職業危害等均有一定的關系。鑒于此種情況,政府要逐漸加大力度,免費為備孕和孕早期婦女增補葉酸,以降低神經管缺陷的發生率。在具體工作中,需要在有效的出生缺陷干預措施方面逐漸加大管理和干預力度[7]。例如,提高婚檢率、加大健康教育宣傳、普及優生知識、選擇最佳生育年齡、做好胚胎致病敏感期階段的預防和合理用藥、戒煙戒酒、避免放射線照射和有害物質接觸等。此外,要爭取早孕建卡,進行孕期宣教,指導孕期合理營養,大力推廣產前篩查,加強孕產婦系統保健。在孕早、中、晚期對孕婦進行常規B超篩查,尤其是對農村人口、流動人口而言,需要加大宣傳力度,提升該部分人群對出生缺陷的認識,鼓勵孕婦主動接受孕期相關檢查,降低缺陷兒的發生率和出生率。除上述干預措施之外,在產后要積極開展新生兒和嬰兒系統體檢、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和聽力障礙篩查,做到出生缺陷的早診斷、早治療,提高圍產兒的生存質量[8-10]。
總而言之,寧德市出生缺陷監測發生率呈上升趨勢,需要在了解圍產兒出生缺陷原因的基礎上,制定針對性的監管和干預措施,降低圍產兒出生缺陷發生率,提升寧德市人口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陸泉,劉美群,林玲莉,等.深圳市寶安區2008~2011年圍產兒出生缺陷監測分析及干預對策[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32):5199-5201.
[2]白莉蘋.2011-2013年安慶市圍產兒出生缺陷監測結果分析[J].江蘇預防醫學,2014,25(5):80-81.
[3]蔚金妍,張路遙.2008~2012年長春市城區圍產兒出生缺陷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36):6047-6049.
[4]張麗萍,楊振譽,安艷萍.平羅縣2004-2013年圍產兒出生缺陷分析[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4,36(11):1256-1258.
[5]楊麗,張毅,郭文星,等.2007-2014年濰坊市寒亭區圍產兒出生缺陷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20):4103-4105.
[6]董月蓮,崔敏,買熱也木尼沙.2010-2014年克拉瑪依市圍產兒出生缺陷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1):87-89.
[7]李葉,祿琴梅.2010-2014年畢節市圍產兒出生缺陷監測分析及干預措施[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11):2247-2250.
[8]李彬,王宏宇,王晨虹.深圳市2010-2012年圍產兒出生缺陷監測資料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16):3209-3211.
[9]藍秀容,黃建輝.產科圍產兒出生缺陷狀況五年分析[J].臨床醫學工程,2011,18(4):608-609.
[10]管淑彩,李敏,劉青,等.10年圍產兒出生缺陷調查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2,23(3):349-3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