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
【摘要】 目的:分析剖宮產手術后再次妊娠分娩的產科處理臨床效果。方法:在2014年6月-2016年7月,隨機選擇筆者所在醫院剖宮產手術后再次妊娠分娩產婦64例,將其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隨機劃分的方式,將全部產婦劃分為兩組,即A組和B組,其中A組產婦32例,此組產婦采取自然臨產,而B組產婦32例,主要是以縮宮素引產為主,對兩組產婦的分娩結果給予對比分析。結果:在A組產婦中,順利分娩的有30例,再次剖宮產產婦有2例,其中胎兒窘迫產婦有1例。而在B組產婦中,順利分娩的有22例,再次剖宮產產婦有10例,其中先兆性子宮破裂產婦有1例,胎兒窘迫產婦有9例。兩組產婦順利分娩情況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6.5641,P=0.0104);A組產婦中胎兒窘迫發生率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5.9150,P=0.0150)。結論:對于剖宮產手術后再次妊娠分娩產婦而言,對其給予產科處理過程中,盡可能采取陰道自然分娩的方式,其原因為該種分娩形式具有一定安全性,同時可以維持母嬰正常生長,值得產科處理臨床推廣和普及。
【關鍵詞】 剖宮產手術后再次妊娠分娩; 產科處理; 臨床分析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4.06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4-0124-03
在醫學科技快速發展下,加之產婦對于分娩的恐懼和擔憂等情緒,促使剖宮產率每年呈現不斷上升趨勢,而對于剖宮產后再次妊娠產婦而言,如何才能更好選擇分娩方式,已經逐漸成為產科醫生重要研究課題,其原因在于:雖然我國醫學技術已經取得一定成績[1-2]。但是,多數高危兒智力發育仍然存在較多問題,其相對不容樂觀,需要社會各界對其給予高度關注,從中尋找最佳改善措施[3]。基于此,本文在2014年6月-2016年
7月隨機選擇筆者所在醫院剖宮產手術后再次妊娠分娩產婦64例,將其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其中32例產婦給予自然臨產,其分娩效果相對比較理想,同時可以降低胎兒窘迫幾率,具有良好效果,具體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4年6月-2016年7月隨機選擇筆者所在醫院剖宮產手術后再次妊娠分娩產婦64例,將其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隨機劃分的方式,將全部產婦劃分為兩組,即A組和B組,其中A組產婦32例,此組產婦采取自然臨產,而B組產婦32例,主要是以縮宮素引產為主。在A組產婦中,產婦最小年齡為
23歲,最大年齡為38歲,平均(30.5±7.5)歲,孕周34~40周,平均(37±3)周;而B組產婦中,產婦最小年齡為24歲,最大年齡為39歲,平均(31.5±7.5)歲,孕周為34~40周,平均(37±3)周。對兩組產婦孕周和年齡等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試產條件 首先,前次進行剖宮產切口位置在子宮下段,屬于橫切口,產婦在術后均未發生傷口撕裂現象,術后恢復較好,并未出現任何切口感染等情況。其次,距上次的剖宮產時間超過2年,且本次妊娠并未發生新指征[4]。再次,本次妊娠符合陰道分娩相關條件,以胎頭銜接的方式,同時胎兒先露位置和坐骨棘保持同一水平線,產婦宮頸評分超過8分,對產婦骨盆內、外測量均達到標準值,同時胎兒估量低于3500 g[5]。最后,對產婦進行B超診斷,其結果顯示產婦的子宮前壁呈現完好狀態,瘢痕厚度在2~4 mm,產婦子宮并未出現胎盤附著或者薄弱區。
1.2.2 具體方法 A組產婦主要是選擇自然生產,并未提供任何藥物促產,若是無法順產,相關人員需要對其及時采取緊急助產方式,如果產婦、嬰兒發生突發情況,需對其及時進行救助。B組產婦則是以縮宮素引產方式為主,具體方法包括:每500 ml的葡萄糖液(濃度5%)需要添加2.5 U縮宮素,每毫升含有5 mU的縮宮素,以每分鐘8滴的滴速進行,確定產婦無任何過敏癥狀后,可以對其滴速進行調整,嚴禁超出60滴/min的標準。同樣當產婦發生緊急情況時,需對其給予及時救助[6]。而為了減少剖宮產手術后再次妊娠分娩時的剖宮產率,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加強,具體包括:第一,利用多種渠道或方式,例如產前檢查或孕婦學校等,強化孕婦、家屬在妊娠和分娩方面相關知識的掌握,同時也可以通過分娩鎮痛等項目進行健康教育,只有及時掌握剖宮產優點和缺點,才能盡可能降低剖宮產率[7]。第二,對服務理念進行及時更新,將產婦和嬰兒作為服務中心,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提升產科整體工作質量,對產科技術進行科學使用,降低醫療干預;對自然分娩進行廣泛推廣和應用。
1.3 觀察指標
按照兩組產婦的實際情況,對其分娩結果進行分析,同時觀察兩組產婦的胎兒窘迫與順利分娩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全部數據均通過SPSS 20.0統計學軟件完成數據的統計學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用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A組產婦中,順利分娩的有30例,再次剖宮產產婦有2例,其中胎兒窘迫產婦有1例。而在B組產婦中,順利分娩的有22例,再次剖宮產產婦有10例,其中先兆性子宮破裂產婦有1例,胎兒窘迫產婦有9例。兩組產婦順利分娩情況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6.5641,P=0.0104);A組產婦中胎兒窘迫發生率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5.9150,P=0.0150),見表1。
3 討論
現階段,對于難產產婦給予產科處理過程中,剖宮產屬于較為常見治療方式之一,近年來,我國剖宮產率正呈現逐年增加趨勢,其原因為:產婦經常受到難產、胎兒窘迫與剖宮產史等因素影響,加之社會因素的急劇上升,從而造成剖宮產率的增加。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剖宮產手術后再次妊娠分娩產婦逐年增加,而對其是否給予陰道試產已經成為產科重要研究問題[8]。因為剖宮產手術后再次妊娠分娩產婦極易發生子宮破裂等一系列并發癥,所以,對產婦給予產科護理至關重要,該項措施不僅可以降低并發癥的發病率,而且還能保證母嬰安全[9]。endprint
在傳統醫學理論中,對產婦給予產科處理,相關學者認為僅能對其進行一次剖宮產,但是,剖宮產手術后再次妊娠分娩產婦卻尚未提出相關定義[10]。在剖宮產手術逐漸完善,且抗生素的廣泛使用下,對剖宮產手術后再次妊娠分娩產婦給予產科處理后,選擇經陰道分娩逐漸成為最佳分娩方式,其原因在于:該種分娩方式具有較高的成功率。在本次研究中,選擇筆者所在醫院剖宮產手術后再次妊娠分娩產婦64例,將其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其中52例產婦均順利分娩,其自然分娩效果相對比較理想。
通常情況下,當產婦妊娠后,其子宮會隨之不斷增大,而子宮肌纖維也會發現變化,在產婦臨產時,子宮規律性收縮將胎兒娩出。但是,此項任務僅能由正常子宮完成,而就瘢痕子宮產婦而言,瘢痕部位屬于薄弱區域,很難承受其收縮疼痛,最終發生瘢痕破裂,從而造成母嬰出現意外。基于此,對于瘢痕子宮患者而言,在其術后的2年左右應采取避孕措施,保證瘢痕有足夠時間恢復正常,且在孕期按照需求進行產前檢查,并在預產期的前2周入院待產。
綜上所述,就剖宮產術后再次分娩產婦而言,可以利用計劃分娩、自然臨床方式對產婦給予產科處理,并加強圍產期護理工作,從而保證產婦順利分娩。在產婦經陰道試產之前,應向患者告知手術方式、手術指征相關事項,同時在產婦的妊娠晚期,通過B超方式對產婦子宮下段情況進行檢查,全面掌握產婦是否可能發生子宮破裂情況,最后按照檢查結果明確產婦分娩方式。由此得出,剖宮產手術后再次妊娠分娩的產科處理產婦,應盡可能選擇陰道分娩方式,不僅可以減少剖宮產率,而且還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符琳鑫.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的產科處理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0):269-270.
[2]劉書琴.180例產科剖宮產后再次妊娠的處理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3):107-108.
[3]李云秀,楊茗,何雅婷,等.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陰道分娩的臨床分析[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3,22(12):137-138.
[4]陳靜.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陰道分娩的臨床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9):137-138.
[5]徐春煥.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陰道分娩的臨床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9):4524-4525.
[6]由明學,敖明珠,馮去非.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科處理方式的探討[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35):52-54.
[7]劉蔚曼,張崚.剖宮產術后疤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臨床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1):48-49.
[8]李桃英,李筱梅.剖宮產術后再次足月妊娠陰道試產成功因素分析[J].臨床研究,2016,24(6):67-68.
[9]陳飛燕.40例剖宮產后再次妊娠分娩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23):38-39.
[10]丁新,阿達來提·艾麥尼樂孜,金燕,等.新疆維吾爾族產婦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的適宜分娩方式探討[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4,49(10):736-7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