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蘭金
【摘要】 目的:探討優質護理在微創治療肝內外膽管結石術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擇在筆者所在醫院行微創手術治療的60例肝內外膽管結石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0例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30例給予優質護理,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結果:護理后兩組VAS評分均有下降,其中觀察組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和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76.7%和9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行微創治療的肝內外膽管結石患者給予優質護理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減輕患者疼痛,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優質護理; 微創手術; 肝內外膽管結石; 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4.05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4-0112-02
肝內外膽管結石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膽石癥,該病狀主要指左右肝管匯合部上方分支膽管內結石,其可導致患者發生肝管梗阻,繼而誘發局部感染和膽管狹窄,疾病治療難度增加,癥狀嚴重者甚至會死亡[1]。手術是臨床上治療肝內外膽管結石的有效手段,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微創手術在肝內外膽管結石的治療中逐漸得到推廣應用,臨床治療效果也得到顯著提高[2]。本次研究選擇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肝內外膽管結石患者60例,探討優質護理在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肝內外膽管結石患者60例,患者均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筆者所在醫院接受微創手術治療。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32~71歲,平均(45.3±3.3)歲,病程5個月~2年,平均(1.3±0.4)年;觀察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31~70歲,平均(46.3±3.1)歲,病程6個月~2年,平均(1.1±0.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筆者所在醫院倫理委員會已批準本次研究。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微創手術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前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完成各項術前檢查。護理人員每天監測患者血壓、體溫等各項基本體征。術前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對手術形成正確的認識。觀察組給予優質護理。(1)術前健康教育。肝內外膽管結石患者對手術會有一定的恐懼心理,甚至對微創手術具有不正確的認知。因此,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前護理人員需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采用合適的方式向患者介紹肝內外膽管結石的發生機制以及臨床治療的主要方法,使患者對疾病有正確的認知。此外,護理人員告知患者術前需做好的各項準備工作,術前及術中的注意事項需及時告知患者。(2)心理護理。接受微創手術治療的患者一般會伴有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患者會產生不安全感和焦慮感。對于患者出現的這種心理狀態需要給予患者一定的心理護理干預。護理人員通過和患者的適時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然后采取合適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向患者介紹微創手術具有的優勢以及預期能夠達到的良好效果,幫助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能夠保持平穩的心態,使患者接受治療的依從性能夠得到提高,改善不良情緒。(3)疼痛護理。微創手術與開放手術相比雖然手術切口較小,但術后患者仍舊會有一定的疼痛感。術后護理人員要及時給予患者疼痛護理。受疼痛的影響患者會產生緊張、恐懼的心理。對于術后疼痛,護理人員要讓患者認識到疼痛是一種正常現象,指導患者通過深呼吸、按壓腹部以及取舒適體位的方式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為使患者疼痛感受得到更好緩解,護理人員可通過轉移患者注意力的方式減輕患者疼痛的主觀感受,比如聽音樂、看書等。(4)引流管護理。肝內外膽管結石患者行微創手術后通常會為患者留置引流管。對于引流管術后護理人員要加強護理。護理人員嚴密觀察患者腹腔引流液的情況,包括引流液的性質、引流液的顏色等。引流管未拔除的情況下需保持引流管的通暢,避免引流管發生壓折。引流管需定時進行更換,以免使患者再次發生感染。(5)飲食護理。患者住院治療期間,護理人員需對患者的飲食進行有效指導。肝內外膽管結石的發生與患者的日常飲食又密切關系。術前患者應保持清淡飲食,飲食量不宜過多。接受手術前患者需盡量保持空腹,確保手術順利完成。術后護理人員囑咐患者禁食,可通過輸注氨基酸的方式保證患者機體對營養的需求。患者能夠接受飲食后應先從進食流質飲食開始,然后過渡到半流質飲食,最終過渡到正常飲食。患者飲食應清淡,禁食刺激性食物。(6)出院指導。患者出院時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告知患者出院后在飲食、作息、生活習慣等方面需注意的事項,保持規律的生活。護理人員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了解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告知患者定期到醫院進行復查,出院后患者如出現腹痛等嚴重不適癥狀需及時到醫院就診,采取積極有效的處理措施。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采用VAS視覺模擬評分法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疼痛情況進行評分[3],評分范圍為0~10分,評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
采用筆者所在醫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滿意度程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統計軟件SPSS 17.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用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實施護理前后VAS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VAS評分均有下降,其中觀察組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endprint
對照組和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76.7%和9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肝內外膽管結石作為臨床中常見的疾病其具有遷延不愈、反復發作的特點。臨床治療肝內外膽管結石多采取手術治療,傳統的開放手術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也較高[4-6]。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微創手術在肝內外膽管結石的治療中應用日益廣泛,手術效果與傳統開放手術相比有所提高。肝內外膽管結石患者接受微創手術治療的過程中仍需給予一定的護理干預,通過護理干預降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治療效果[7]。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給予優質護理,優質護理強調護理的質量,給予患者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優質護理開展過程中護理內容主要包括術前健康教育、心理教育、疼痛護理、引流管護理、飲食護理和出院指導等,這些護理措施的實施充分體現了優質護理的全面性、綜合性和優質性,可使患者手術效果得到提高。通過術前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對手術治療有正確的認識;通過心理護理可使患者以正確的心態面對治療,及時消除患者的負性情緒;疼痛護理可使患者的術后疼痛感顯著降低,提高患者的舒適感;通過引流管護理則可確保引流液的順利流出,對引流液的性狀及時進行有效觀察;通過飲食護理可使患者飲食更加科學化,促進患者康復;通過出院指導可使患者出院后仍保持科學的生活方式,促進疾病恢復[8-10]。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疼痛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微創治療肝內外膽管結石雖然具有微創性,手術切口較小,但術后患者仍會有一定痛感,對患者的預后會產生不利影響。疼痛護理是優質護理中的一項護理內容,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通過深呼吸、按壓腹部以及取舒適體位等方式,通過這些護理干預術后疼痛可有效緩解。本次研究中兩組護理前VAS評分無差異,護理后觀察組評分則顯著低于對照組,這證明了給予患者疼痛護理起到了良好的鎮痛效果。調查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結果顯示觀察組對護理的滿意度更高,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是評價護理服務的一個重要指標,護理滿意度高表示患者對護理服務的認可度高,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接受優質護理,給予患者全面、高質量的護理服務,給予患者良好的住院體驗。
研究結果中觀察組VAS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這充分說明優質護理在微創治療肝內外膽管結石術中應用的有效性,因此,可將該護理模式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趙春明,覃芳.優質護理對微創治療肝內外膽管結石術的臨床價值[J].醫藥前沿,2016,6(1):285-286.
[2]晁霞.優質護理對微創治療肝內外膽管結石術后傷口疼痛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5):228-229.
[3]李元香.優質護理在微創治療膽總管結石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11):187-188.
[4]王愛賢.優質護理對微創治療肝內外膽管結石術后傷口疼痛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6):106-107.
[5]李霞.全程優質護理在腹腔鏡肝切除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20):3-5.
[6]王月.優質護理對微創治療肝內外膽管結石術后傷口疼痛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33):219-220.
[7]孫雁.優質護理在微創治療肝內外膽管結石術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27):207-208.
[8]盛琴.優質護理在微創治療膽總管結石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31):95.
[9]王榮福.全程優質護理用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臨床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31):118,136.
[10]顏桂蘭,李國祥,茍欣,等.優質護理在微創治療膽總管結石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3):281-282.
(收稿日期:2017-04-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