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治莉++++++李潤香
[摘要]目的 探討4C延續性護理管理模式對腦卒中康復期患者的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9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觀察組(n=43)與對照組(n=43)。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方案,觀察組患者額外接受4C延續性護理管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護理結束后的日常行為能力評分、遵醫行為評分及護理滿意度三個指標。結果 觀察組患者出院第1、2、6個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遵醫行為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0.1%)顯著高于對照組(7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4C延續性管理模式能大幅改善腦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護理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研究。
[關鍵詞]4C延續性護理;腦卒中;康復期;護理;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4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10(b)-0185-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effect of 4C continuous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rehabilitation.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stroke from September 2015 to March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n=43) and control group (n=43)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method.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egular nursing plans.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ceived the additional 4C continue nursing management mode.The evaluation of three index,such as nursing after the patients daily behavior and compliance the medical behavior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scores of daily living ability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first,second and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 respectively,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score of complian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nursin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90.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6.7%),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he 4C continuity management model can greatly improve ability of stroke patients the daily life and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nursing,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research in nature.
[Key words]4C continuous nursing;Stroke;Rehabilitation stage;Nursing;Clinical effect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的神經內科疾病之一,多發于中老年人群,具有易致殘、高致死的特點,且治療后可能產生后遺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2]。其發病原因是患者的腦血管阻塞或破裂后,引起血液流動不暢或出現障礙,使腦組織的供血量不足而產生損傷[3]。實施合適的延續性護理管理模式,對增強患者的依從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有重要意義,其中4C管理模式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方案,主要為合作性(Collaboration)、協調性(Coordination)、全面性(Comprehensiveness)、延續性(Continuity)[4]。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86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研究腦卒中康復期患者的護理情況,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9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滿足《中國腦血管疾病防治指南》[5]中的相關診斷標準,并由MRI和(或)CT檢測確診。納入標準:①頭腦清醒,意識清楚,無明顯的語言理解、表達能力、智商問題,可以交流并服從簡單安排;②無心、肝、肺、腎等嚴重疾病及相應的并發癥;③個人及家屬均知情,簽署同意書,并愿意配合隨訪和評估。排除標準:①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者;②發生病情嚴重惡化者;③有肝病或肝腎功能缺失;④有惡性腫瘤者;⑤充血性心力衰竭者;⑥嚴重呼吸功能衰竭或惡性進行性高血壓;⑦意識功能障礙或智力不達標。按照隨機數字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n=43)與對照組(n=43)。觀察組男27例,女16例;年齡40~79歲,平均年齡(63.12±3.76)歲;病程2~13個月,平均病程(5.71±1.85)個月;腦出血11例,腦梗死32例。對照組30例,女13例;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64.07±2.45)歲;病程1~12個月,平均病程(5.26±1.97)個月;腦出血14例,腦梗死2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及同意。endprint
1.2方法
在患者的整個住院康復期間,給予對照組患者積極有效的常規護理方案,如心理指導、用藥規范、飲食方案、身體鍛煉,定期監測身體體征,提前叮囑康復注意事項以及其它常規護理方法,并在出院后安排為期6個月的隨訪,記錄患者的不良事項。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接受4C延續性護理管理模式,具體如下:①合作性措施。加快社區醫療與綜合醫院的合作交流,及時關注和更新醫院患者的檢查及治療信息,方便患者出院后接受社區醫務人員的補充護理計劃,將患者的護理內容與執行干預情況統計在患者的電子檔案內。加強患者家屬與醫務人員的溝通交流,通過第三方平臺(如微信)協調合作,通過醫護指導、家屬監督、患者執行的合作機制,開展針對性的護理任務,加強無法執行措施的意見反饋,及時作出更改調整。②協調性開展。充分實現社區醫院與綜合醫院的協調對接,綜合醫院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信息指導,指示社區醫護人員正確地開展護理任務,在患者病情發生變化時進行及時準確的干預,防止意外事件的出現。③全面性管理。采用科學的管理系統(如奧馬哈系統)[6]對患者出院前的信息開展評價,了解患者的心理、生理、健康等行為出現的問題,為患者的康復護理制定專業個性化的護理計劃,比如科學用藥管理、心理疏導教育、清潔安全環境、飲食營養補充、適當肌肉鍛煉及醫療資源的分配與安排等內容。尤其是出院前1天,科學利用系統框架評估個體情況,從干預方法、護理問題和康復效果3個方面建立康復期延續性護理檔案,記錄評價過程和信息補充。④延續性護理。在綜合醫院醫護人員干預和評估患者情況之后,由社區醫院或家屬繼續進行延續性護理工作。特別是出院7 d后,由綜合醫院派出專業醫師進行入戶隨訪干預,評估患者的身體康復情況,再次制定或改進實施計劃,并跟進隨訪任務。在14~28 d開展社區醫護家庭隨訪工作。此后的2~6個月,綜合醫院的醫生每月隨訪1次,社區護士每2周隨訪1次,隨訪工作為期1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患者資料需要及時更新在網絡檔案中,如有特殊問題可隨時向綜合醫院請教指導,確保患者的康復順利及延續性護理的正常開展。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在延續性護理期間和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日常行為能力、遵醫行為及護理滿意度三個指標。①采用Barthel評價體系[7],對患者出院后第1、3、6個月的日常活動能力進行評定。②采用我院自制的評分表,對患者的遵醫行為進行評價,包括準時吃飯、按時用藥、適當鍛煉、合理作息等方面,滿分10分,其中≥7分是優秀,4~6分是合格,≤3分是較差。③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評價,分別為不滿意、較滿意、滿意,其中護理滿意度=(滿意+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出院第1、2、6個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遵醫行為評分的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遵醫行為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腦卒中是易發于中老年群體的常見神經內科疾病,在我國每年有200萬左右的新發患者,總發病人數達到120~180/10萬人,且75%以上的患者或多或少的遺留心理、生理、情感及認知方面的功能障礙,特別是對患者的晚年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8-9]。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日益嚴重和生活節奏的加快,腦卒中的發病率逐年升高[10]。目前,治療腦卒中的臨床手段不斷進步,但是仍然不能有效遏制腦卒中患者的傷殘率,特別是出院后的康復治療過程有待改進[11]。假如腦卒中患者接受治療的依從性好,能樹立積極正確的心理準備,那么可以實施全面的治療措施和4C延續性管理模式進行護理。尤其是在患者肢體功能康復的過程中,延續性護理工作能有效避免和預防并發癥的出現,對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2]。
在本研究中,給予觀察組患者全方位的4C延續性管理模式,并與常規護理組療效進行對比。結果提示,患者出院后第1、2、6個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的患者,遵醫行為評分顯著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的患者,患者護理滿意度達到90.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4C延續性護理在腦卒中患者中具有顯著優勢。尤其是由綜合醫院與社區醫院準確銜接,加上康復醫生和責任護士協調管理,既能彌補綜合醫院的護理路徑,也能加強社區醫院的薄弱技術,充分發揮兩種醫院的優勢,在互補的基礎上給予患者延續性的管理措施[13-14]。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制定符合實際的個性護理計劃,進行針對性的康復指導,在康復期最大可能的滿足患者與家屬的治療、護理需求,并提高腦卒患者地自我依從性,應對康復期間發生的意外情況,減少患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15]。
綜上所述,腦卒中患者出院后應用4C延續性管理模式,能大幅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增強遵醫依從行為,提高護理的滿意度,對患者的身體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洪顯釵,舒美春,留盈盈,等.集束化護理對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康復效果及生存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8):950-953.
[2]廖喜琳,鐘美容,蔡超群.標準吞咽功能評估及預見性護理對老年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8):2036-2038.endprint
[3]楊紅,朱世瓊,李亞梅,等.延續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睡眠質量及神經功能康復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5, 21(12):1466-1470.
[4]李曉萍,吳麗紅,任彤,等.“醫院-社區”聯合壓瘡護理小組在腦卒中合并壓瘡患者出院后延續性護理服務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16):1964-1968.
[5]王雪,洪利.延續心理護理對腦卒中后遺癥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6,32(8):1352-1355.
[6]高瓊珠,胡榮,孫玙.延續性護理模式用于腦卒中患者中的效果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10):177-179.
[7]姚安貴,祁俊菊,徐櫻月.奧馬哈系統用于出院腦卒中患者護理評估的研究[J].重慶醫學,2015,44(23):3304-3306.
[8]艾艷,王蕓,余茜,等.以患者需求為導向的腦卒中延續護理模式效果的問卷調查[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30(12):1278-1280.
[9]徐惠蘭,趙新慧.康復護理聯合中藥熏蒸對腦卒中并發吞咽障礙患者吞咽功能恢復的臨床觀察[J].時珍國醫國藥,2016,27(8):1935-1936.
[10]丁建紅,李璐,程妍,等.個性化心理干預護理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2):3436-3437.
[11]梁丹,張玉芳,李猛,等.中醫情志護理改善腦卒中患者抑郁癥狀臨床療效系統評價[J].遼寧中醫雜志,2015,42(3):606-608.
[12]王愛麗,王燕,梅現紅,等.延續分級護理對116例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吞咽能力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5,44(20):2866-2868.
[13]范曉禹,張桂玉.認知行為多層次干預護理對卒中后抑郁的效果[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5,21(12):1471-1474.
[14]汪麟,李繼楊,孫連慶.基于中醫養生理論的辨證施護對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6, 51(2):181-185.
[15]胡燕利,謝家興.協同干預對腦卒中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我感受負擔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6,22(1):119-1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