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朱慧娟++++++黎曙霞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安全轉運程序管理在院內危重患者轉運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7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入院時間分為觀察組(2015年1~11月)與對照組(2015年12月~2016年9月),每組360例。觀察組患者實施安全轉運程序管理,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轉運程序管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轉運時間、患者家屬滿意度、不良事件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轉運時間為(11.98±3.14)min,患者家屬滿意度為94.17%,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12%;對照組患者的轉運時間為(19.39±3.77)min,患者家屬滿意度為87.50%,不良事件發生率為4.4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院內危重患者實施安全運轉程序管理,可顯著縮短轉運時間,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患者家屬滿意度高,對醫院的發展以及保障患者的生命質量均有著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安全轉運程序管理;院內危重患者;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197.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10(b)-0146-03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afety transfer program management in the transportation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hospital.Methods 720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5 to September 2016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from January to November 2015) and the control group (from December 2015 to September 2016)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and each group was 360 cases.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safety transfer program management,and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general transfer program management.The transfer time,patient satisfaction degree,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event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transfer time,patient satisfaction degree,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ev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11.98±3.14)min,94.17% and 1.12%,which were respectively (19.39±3.77)min,87.50% and 4.47%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Using safety transfer program management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can shorten the time of transportation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increase patient satisfaction degree,which with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ospital and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Safety transfer program management;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hospital;Application effect
在整個醫院體系中,急診是最特殊的存在,其患者的類型以及病情都是最多、最重的,對醫護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工作素養均有著較高的要求[1-2]。患者在入院后經過急診科室的評估、搶救后則需要進行轉運處理,而轉運的過程中極易發生突發事件,如窒息、心臟驟停、意外拔管、呼吸功能受損、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改變等,使患者的生命質量受到威脅[3-4]。雖然,在院內進行轉運,時間通常較短,但若未做好全面、細致、科學的準備,患者還是容易在這短短的十幾分鐘內出現意外甚至失去生命[5-6]。有研究顯示,給予院內危重患者進行轉運的過程中實施專業、連續、優質的護理配合,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患者的預后[7-8]。本研究給予我院的360例患者實施安全轉運程序管理,其在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以及提高患者家屬滿意度方面均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7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入院時間分為觀察組(2015年1~11月)與對照組(2015年12月~2016年9月),每組360例。以上患者家屬均知曉并簽署了同意協議書,720例患者均滿足危重轉運的要求,本研究已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認可,均排除不配合治療的患者及其家屬,排除患精神疾病無法溝通的患者,排除已休克患者。觀察組中,男性187例,女性173例;年齡為20~70歲,平均(51.23±5.14)歲;腦血管意外75例,急性心肌梗死88例,消化道出血71例,呼吸衰竭85例,嚴重創傷93例,急性中毒23例。對照組中,男性190例,女性170例;年齡為20~70歲,平均(51.77±5.10)歲;腦血管意外80例,急性心肌梗死83例,消化道出血76例,呼吸衰竭80例,嚴重創傷90例,急性中毒2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病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管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轉運程序管理,主要內容包括:①使用常規的轉移病床將患者移動到目的地;②安撫患者家屬的情緒,告知患者家屬患者目前的情況。觀察組患者實施安全轉運程序管理,主要內容如下。①風險評估:對患者進行轉運前需對患者進行全面、有效、科學的病情評估,符合危重診斷標準者對其采取轉運措施。綜合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考慮到轉運過程中將出現的突發情況,醫護人員應及早做好防護措施與準備好急救設備,從而在轉運過程中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②風險告知:詳細告知患者家屬轉運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或潛在風險以及注意事項,讓家屬履行自己的知情同意權,以免發生不必要的醫患糾紛。③提高相關人員的綜合素質,對參與轉運工作的相關人員進行定期培訓:急診科屬于一線工作崗位,應對的事件都十分危急,因此,對相關醫護人員的綜合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決斷能力均有著較高的要求。對日常參與轉運工作的醫護人員進行培訓與考核,模擬患者的轉運過程,若出現違反操作流程等現象的人員,進行二次培訓,對考核優秀的人員進行嘉獎,考核不及格者再次進行培訓,直至考核通過為止。值得注意的是,剛入院的實習護士不得參與患者的轉運過程,相關人員均為工作5年以上富有經驗的醫護人員,醫院還應鼓勵其他科室的醫護人員進行轉運知識的學習,以便提高醫院工作人員的整體技能和素養。④轉運前處理:幫助患者清除氣道內的異物,保持患者的氣管暢通,對出血部位進行全面的包扎,以防在轉運過程中滲血,對轉運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儀器進行檢查,針對患者的病情給予相應的對陣治療,如對休克患者進行擴容治療、對心衰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藥物治療、對顱內高壓患者使用脫水劑治療。⑤開辟綠色通道:在進行轉運前,先通知相關部門做好準備疏散人群和其他患者,保持行經的道路暢通。⑥轉運途中護理:若患者在轉運途中病情發生變化并出現極為緊急的癥狀,醫護人員需沉著面對,將患者推送至最近的科室進行搶救,但同時還需獲得患者家屬的同意和配合。⑦轉運到達目的地后,醫護人員需做好相關內容的交接,對患者的生命指標與病情變化進行查看,雙方科室人員簽字確認后,轉運工作才正式完畢。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轉運時間、患者家屬滿意度(使用我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表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60分以上為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不良事件發生率(設備故障、供氧中斷、其他管道脫落、輸液管脫離或堵塞、患者生命指標波動較大)。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轉運時間、家屬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轉運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家屬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12%,低于對照組患者的4.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討論
安全轉運程序管理是建立在常規轉運程序管理之上的一種新型管理模式,更具人文情懷與科學性質[9-10]。安全轉運程序管理在轉運前期對患者的病情、轉運條件做出了較為詳細的評估,若患者符合轉運條件,則立即通知相關科室進行配合,使患者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達到目的地[11-12]。除此之外,安全轉運程序管理還十分注重轉運醫護人員工作能力與應對能力的提高,組織其進行相應的學習,使其能夠更好地應對急診科室的工作[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轉運時間為(11.98±3.14)min,患者家屬滿意度為94.17%,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12%;對照組患者的轉運時間為(19.39±3.77)min,患者家屬滿意度為87.50%,不良事件發生率為4.4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安全轉運程序管理更符合現代患者的需求,更具發展前景。通過對危重患者實施安全轉運程序管理,可顯著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在降低危重患者傷殘率、死亡率的同時還節約了醫療資源,對醫院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15-16]。
綜上所述,對院內危重患者實施安全轉運程序管理可顯著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患者家屬的滿意度,縮短轉運時間,為患者的有效治療爭取到最佳時間,也降低了醫患糾紛的產生,對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裘文娟,陳肖敏,俞永美.安全轉運程序管理在院內危重患者轉運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1):58-61.
[2]朱亞麗,徐琴,孫嵐,等.便攜式呼吸機在危重患者院內安全轉運中的應用[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6,41(1):120-122.
[3]侯慧芬,凌淑芬.全程安全轉運及前瞻性護理干預在急診危重病人院內轉運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3,11(13):1219-1220.
[4]陳艷.“APACHE Ⅱ”在急診科危重病人院內安全轉運中的護理應用[J].當代醫學,2011,17(20):117-118.
[5]俞寧平,陳愛萍.持續質量改進在急危重患者院內安全轉運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中醫急癥,2010,19(7):1255-1256.
[6]黃海群,童靜.一站式移動救護平臺在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危重患者轉運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學,2014, 12(11):1863-1864.
[7]鄭偉,石愛麗,莊建英,等.應用品管圈提高急診危重患者轉運執行正確率的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8):110-112.
[8]鄧玉英.品管圈在急診危重患者轉運交接管理中的應用[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5,21(13):1923-1925.
[9]田衛江.持續質量改進在急診危重患者院內安全轉運中的應用[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7,27(1):70.
[10]江敏,黃素芳,鄒燈秀,等.清單式交接在急診危重患者轉運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臨床護理,2014,6(6):522-524.
[11]何麗琴.急診病人安全轉運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研究,2012,26(24):2257-2258.
[12]劉金金.改良早期預警評分在急診患者院內安全轉運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152-153.
[13]胡曙榮,周華,張利夫.SBAR溝通模式在急診危重患者院內安全轉運中的效果探討[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6, 22(S1):167-168.
[14]劉士方,朱月蘭,樊小鵬,等.改良早期預警評分系統在急診危重患者院內轉運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33(8):68-70.
[15]趙文鳳,孫春紅,閆柏剛,等.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在急診危重患者院內轉運中的應用效果[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13):1895-1897.
[16]王玲,王翠玉.品管圈在降低急診危重患者轉運缺陷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9):145-1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