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則福
【摘要】 目的:對機械性眼球外傷患者的臨床特點予以探討。方法:隨機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5年7月-2016年3月收治的機械性眼球外傷患者100例,通過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開展回顧分析,從而分析總結機械性眼外傷的致傷原因、治療效果、并發癥發生率等情況。結果:年齡<35歲的男性青少年的發病率比較高,在各種致傷原因當中所占比例較大的是開放性眼外傷與銳物刺傷。最為常見的并發癥為眼內炎、玻璃體積血、外傷性白內障等;通過為患者開展針對性治療,患者的視力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青少年中機械性眼球外傷的發生率比較高,并且容易出現玻璃體積血、外傷性白內障等一些嚴重并發癥,若能及時為患者開展有效的治療,對于改善患者視力狀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能夠有效減少機械性眼球外傷的發生率,積極為高危人群開展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 機械性; 眼球外傷; 臨床分析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4.070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4-0131-02
機械性眼球外傷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若是不能及時得到有效的治療,具有較高的致盲率,這也是目前導致青壯年及兒童失明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對其臨床特征開展分析,從而探究其臨床治療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本文就主要對此予以簡單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中隨機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5年7月-2016年3月收治的機械性眼球外傷患者100例,年齡3~74歲,平均(28.9±3.2)歲,閉合性眼外傷20例,開放性眼外傷80例,所有患者都是單只眼受傷,并且是在受傷24 h內入院接受治療。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積極開展眼外系統并發癥的相關治療,并通過為患者開展CT影像學檢查、眼部超聲檢查及完善視力等方面的檢查,對其傷情做出準確的評估,從而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選擇手術取出異物、限制劇烈運動、局部冰袋冷敷、加壓包扎等,治療結束后為患者開展半年左右的隨訪,治愈后視力即為最佳矯正視力[2-3]。
1.3 觀察指標
統計分析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的患者機械性眼球外傷的發生率、致傷原因、并發癥發生情況及治療前后患者視力水平的變化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統計學分析軟件SPSS 18.0進行本次研究的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發生率情況
本次研究中所選100例機械性眼球外傷患者中,其中有男性患者70例,女30例,由此可以看出男性機械性眼球外傷的發生率要高于女性。通過對患者的年齡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其中有65例的年齡<35歲。
2.2 致傷原因
對患者的致傷原因開展分析,其中有80%(80/100)的患者存在開放性眼傷,有58%(58/100)的患者存在銳物傷。
2.3 并發癥情況
通過對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回顧分析發現,其中眼內炎、玻璃體積血、外傷性白內障幾種并發癥的發生率比較高,見表1。
2.4 治療前后視力水平情況
通過開展治療后,患者的視力水平與治療前相比有了明顯的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在臨床上常見的眼科疾病當中,眼外傷所占的比例非常大,也是眼科三大致盲疾病之一,在各種類型的眼外傷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就是機械性眼外傷,通過對其臨床特點開展分析,對探究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4]。
首先對機械性眼球外傷與患者發病年齡之間的相關性開展分析發現,所選100例患者中,年齡<35歲的患者有65例,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機械性眼球外傷的發病群體當中,青壯年及兒童所占的比例比較大,之所以存在這樣的特點,可能與這些年齡段的主要群體特征存在一定的關聯性[5]。兒童的年齡比較小,都存在活潑、好動的特征,并且由于認知能力等的局限性,其在運動與玩耍的過程中,安全意識、自我防范能力、自我保護意識往往都比較薄弱,很容易在玩耍的過程中導致機械性眼外傷的發生。另一方面,兒童整體還處于發育時期,眼球并未發育成熟,一旦遭遇外傷,其對于外傷的承受能力是比較差的,并且在遭受外傷之后,具有非常強的增值反應,對于處于發育階段的視覺來說,在遭受外傷之后,會給眼球結構及視力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整體的破壞比較嚴重,這會加大臨床救治難度,若是不能及時開展有效的治療,將會對其預后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6]。對于青壯年來說,不管是對于家庭還是對于社會,都是主要的勞動力,很多人都是從事高風險的、一線勞動的工作,這使得其在開展相關工作的過程中,接觸到危險因素的機會更大,這也會導致其出現眼外傷的概率明顯增大,總的來說,不管是對于兒童還是青壯年,做好其安全教育工作非常必要,尤其是對于兒童來說,在強化其安全教育的同時,父母要做好監管工作,以便于保證其健康。
其次,通過對眼球外傷患者的性別比例開展分析發現,與女性的眼外傷發病率相比,男性眼外傷的發病率比較高,本次研究中所選100例患者中,有70例為男性患者,這可能是因為從事危險職業的人群中,男性的比例要明顯高于女性,并且通過大量的臨床調查分析發現,很多發生眼外傷的患者為工人與農民工,這些人在開展生產勞動的過程中,不僅勞動強度大,而且大多沒有完善的安全防護措施,這導致其在開展生產勞動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傷[7]。
在發生機械性眼外傷之后,患者的損傷情況大多比較復雜,大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眼球功能與眼部結構破壞,并且容易引發各種嚴重并發癥,如眼內炎、視網膜脫離、玻璃體積血、眼球異物、晶狀體囊膜破裂等,若是不能及時開展有效的治療,將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后果,會對正常的視功能產生影響,甚至會導致摘除眼球等一系列嚴重后果,這就需要臨床上在為患者開展治療的過程中,及時為患者開展詳細的檢查,并為其指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措施,以便于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的視功能。有研究結果表明,在為機械性眼外傷患者開展治療的過程中,對于眼球內存在異物的情況,應盡早的開展手術治療將異物取出,這對于降低眼內感染發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8]。當前我國的機械性眼外傷的發生率還比較高,并且在發生機械性眼外傷之后,還具有較高的致盲率,強化眼外傷的宣傳教育工作,促使兒童的安全教育及監管工作有效提升,并通過建立健全的勞動保護制度、工作現場安全防護措施、勞動者安全教育等一系列的措施,對有效降低機械性眼外傷的發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9]。除此之外,還應對臨床上眼科醫師的醫療救護培訓工作予以足夠的重視,從而有效提升臨床上整體的眼外傷診療技術,在受到機械性眼外傷患者之后,及時對其作出準確的診斷與評估,并能夠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救治服務,從而有效降低各種機械性眼外傷并發癥發生率,對促進患者視功能恢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0]。endprint
綜上所述,本次研究中,通過對筆者所在醫院2015年
7月-2016年3月收治的機械性眼球外傷患者100例的臨床資料開展回顧分析,從而分析總結機械性眼外傷的致傷原因、治療結果、并發癥發生率等情況。研究結果表明,年齡<35歲的男性青少年的發病率比較高,在各種致傷原因當中所占比例比較大的是開放性眼外傷與銳物刺傷。其中最為常見的并發癥為眼內炎、玻璃體積血、外傷性白內障等;通過為患者開展針對性治療,患者的視力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存在明顯差異(P<0.05)。由此可見,在青少年中機械性眼球外傷的發生率比較高,并且容易出現玻璃體積血、外傷性白內障等一些嚴重并發癥,若能及時為患者開展有效的治療,對于改善患者視力狀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能夠有效減少機械性眼球外傷的發生率,積極為高危人群開展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劉子瑤,范雅稚,鄭玉萍,等.機械性眼球外傷159例的臨床觀察[J].國際眼科雜志,2013,13(8):1589-1591.
[2]楊格強,熊全臣,王麗麗.機械性眼外傷122例臨床特征及診療結果分析[J].國際眼科雜志,2013,13(9):1912-1914.
[3]徐蕾.39例機械性眼外傷并眼內異物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14):41-42.
[4]李華棟.機械性眼外傷200例臨床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6,22(2):120-121.
[5]牛延德.150例機械性眼外傷的超聲圖像分析[J].浙江實用醫學,2013,18(5):356-360.
[6]李培成.多層螺旋CT對單純性眼球外傷性白內障檢查和診斷的探討[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3,35(2):174-175.
[7]景聰榮.93例機械性眼外傷繼發青光眼臨床分析[J].中外醫療,2016,11(21):43-45.
[8]王建華,梁定.機械性眼外傷的MSCT表現及臨床意義[J].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2,10(2):143-147.
[9]梁偉亮,余子能,譚朝敏.兒童機械性眼外傷29例臨床分析[J].廣東醫學院學報,2011,12(3):254-255.
[10]梁萍,李祥敏,趙景蘭.兒童機械性眼外傷1O3例臨床分析[J].西南國防醫藥,2013,12(6):367-3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