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劍萍
【摘要】目的 分析補陽還五湯沖劑治療缺血性中風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缺血性中風患者87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西醫治療,觀察組采用補陽還五湯沖劑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MBI指數、FAM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缺血性中風應用補陽還五湯沖劑治療,效果滿意,可促進患者機體更能改善,提升其生存質量。
【關鍵詞】補陽還五湯;缺血性中風;分析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1..02
缺血性中風屬臨床危重癥,原則在于幫助患者有效控制疾病進展,改善臨床癥狀與機體功能[1]。本文重點分析了補陽還五湯沖劑治療缺血性中風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缺血性中風患者87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所選患者均經臨床檢查,病情符合缺血性中風的相關診斷標準,并經頭部CT、MRI等影像學檢測證實診斷。②患者臨床信息完整,均為首次發病。③患者無相關藥物過敏史。④患者無急性感染,無其他系統嚴重疾病和嚴重臟器功能障礙。排除因各種因素無法完成治療的患者。將符合標準的患者87例隨機分為觀察組(44例)和對照組(43例)。觀察組男26例,女18例;年齡43~74歲,平均(62.7±4.7)歲。對照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44~75歲,平均(63.5±4.8)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明確診斷后均施以對癥治療,包括脫水劑、抗血小板的應用,給予患者吸氧、心電監護、營養支持、糾正機體水電解質失衡等干預措施,給予改善循環及腦組織保護類藥物治療,采用20%的甘露醇靜脈輸注,用于降低顱內壓,適當應用活血化瘀類藥物,同時根據患者合并的基礎疾病應用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類藥物。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應用補陽還五湯沖劑治療,用法與用量:補陽還五湯沖劑(主要成分有桂枝10 g、川芎10 g、獨活10 g、羌活10 g、葛根10 g、石斛10 g、紅花10 g、桃仁10 g、赤芍10 g、海藻15 g、當歸15 g、地龍15 g、鉤藤15 g、益母草20 g、雞血藤30 g、丹參30 g、黃芪30 g),以水沖服,每天服用1劑,分早晚2次服用。
兩組患者均持續用藥進行為其1個月的治療,在此期間給予患者悉心護理。協助患者處于舒適的體位臥床,定期幫助其翻身、叩背,做好皮膚及口腔護理;指導其合理飲食,確保營養充分攝入;協助患者進行早期被動及主動肢體鍛煉,存在吞咽障礙患者還需增加舌肌、頰肌、咀嚼肌運動練習。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后由同一組工作人員分別用MBI指數和FMA量表評估日常生活能力和肢體運動能力,得分越高,則表明患者的生活能力或肢體的能力恢復越好;應用NIHSS量表評估患者各個階段神經缺損評分,并結合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判定治療效果:患者的恢復情況滿意,NIHSS分值與治療前相比減少程度超過90%,為基本治愈;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明顯,NIHSS分值與治療前相比減少程度超過45%,為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已有緩解,NIHSS分值與治療前相比減少程度超過18%,為有效;患者臨床癥狀無變化或加重,NIHSS分值未見變化,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2 結 果
2.1 接受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MBI指數和FAM評分對比
接受治療前,兩組患者的MBI指數、FAM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治療后,兩組患者的MBI指數、FAM評分均有所提高,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MBI指數、FAM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
經過積極治療,觀察組患者基本治愈13例,顯效16例,有效12例,無效3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3.18%;對照組患者基本治愈6例,顯效15例,有效11例,無效11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4.42%;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 論
缺血性中風好發于中老年人群,病情嚴重且進展快速,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偏高[2]。缺血性中風的發病機制較復雜,主要是機體腦內局部血管因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斑塊堵塞,引發局部的血供異常,血流不足,進而導致維持腦部正常功能的細胞發生缺氧、壞死,最終引發缺血性中風的發生。而缺血性中風患者多數年齡偏大,機體能力較弱,在發病后容易誘發機體功能障礙、器官功能減退、意識模糊等一系列并發癥,無疑給臨床治療工作增加了難度[3]。研究發現,人體的腦部和心臟系統均屬唯一且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官,發生心腦系統病變后,無論是對機體潛在的傷害還是破壞性的直接損傷,后果都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給予缺血性中風患者有效、積極的治療,減輕癥狀,促進身體機能恢復,降低致殘率,是臨床工作中最為重視的課題。當前缺血性中風的治療多是溶栓、抗凝等對癥療法,但存在一定局限性,且禁忌癥偏多,療效并不盡如人意[4]。我國中醫理論及中藥制劑在診治缺血性中風方面見解與效用獨到。中醫認為,缺血性中風當屬“中風”范疇,病因多為勞逸過度、外感六淫、內傷七情,病機在于氣血逆亂而筋脈失養且氣血瘀滯在腦絡所致。而年齡偏大者多存在氣血虧虛,陰陽失調,情感過極,則更易患病。可見,此癥治療原則應在于活血、通絡、化瘀、益氣行血。補陽還五湯沖劑是以傳統中醫方組(補陽還五湯)為基礎制成的中藥制劑,是一直以來中醫治療中風癥的常用藥劑。方組中黃芪能健脾益氣、補氣還陽;紅花可止痛散瘀、通經活血;川芎有止痛祛風、行氣活血之功效;桃仁則能促進血供改善,活血祛瘀;赤芍能祛瘀、止痛、活血;地龍除痹通絡、止痙熄風效果明顯。上述諸藥合用,互相協調,可通經絡、祛瘀、活血、益氣、補氣,促進缺血性中風患臨床癥狀和機體功能改善[5]。
本文研究顯示,觀察組采用補陽還五湯治療,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MBI指數、FAM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缺血性中風應用補陽還五湯沖劑治療,效果滿意,可促進患者機體更能改善,提升其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周 波,曾啟全.加味補陽還五湯治療缺血性中風急性期20例療效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1,30(7):29-30.
[2] 袁昌杰,黃 文.補陽還五湯加減對急性缺血性中風的觀察與研究[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2,4(7):73-74.
[3] 黃干初.補陽還五湯聯合西藥治療缺血性中風的臨床療效觀察[J].北方藥學,2013,8(3):22-23.
[4] 胡彩鳳.加味補陽還五湯治療缺血性中風的臨床療效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11(1):68-69.
[5] 王正文,高海寧.中西醫結合治療缺血性中風療效觀察[J].廣西中醫藥,2012,14(03):321-3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