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高等職業院校的很多學生也運用了當前的各種自媒體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高等職業院校應該強化對學生自媒體行為的引導,通過道德教育以及各種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媒體行為所可能存在的道德風險,從而讓高職院校的學生自媒體行為更為規范和具備約束性。
關鍵詞:高職;學生自媒體;德育
1 高職院校學生自媒體行為分析
自媒體行為當中主要出現的一種行為是學生的評論行為,自媒體類似于網絡論壇,學生能夠在開放的論壇上面進行自由評價,而自媒體上面開放的自媒體播放人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是一種網絡輿論的行為。這種網絡輿論上面的評價,是和自媒體本身的發展息息相關,因為自媒體是通過評價的方式不斷發展的,而評價的語言是否恰當,在表達的過程當中是否夾帶個人情緒,則是在自媒體平臺上面很難進行控制的。如果自媒體平臺上面出現語言暴力或者是不符合科學價值觀的語言的話,那么在輿論控制上面就會對于學生的思想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另外一種情形是,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本身就是自媒體的制作者,他是這一個視頻里面的主人公。作為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要進一步的理解自媒體行為本身所能夠造成的影響。自媒體行為所可能帶來的負面情況可能是學生所無法控制的,學生在理解這些行為的時候,就需要通過教師的引導,所以自媒體行為本身虛榮心出現的行為,而教師卻不一定了解,這就容易產生教學上面的差距。
高等職業院校在道德引導方面往往缺乏對自媒體行為的進一步分析,教師對于自媒體行為的理解是出現缺位的狀況,所以導致了學生對于自媒體行為過程當中所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并沒有充分的認識。因此,在高等職業院校的道德教學過程之中,應該充分地認識到這種行為本身可能潛在的問題,而這種認識在很多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還沒有充分地體現出來,所以在高職院校的自媒體行為引導上面,高職院校的教學是不充分的。
2 高等職業院校學生自媒體行為引導途徑
首先,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自媒體行為引導途徑,可以通過思想道德課程的教學進行引導,因為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自媒體行為可能出現的負面影響,主要受益學生存在的一定道德認知不足。所以在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自媒體行為引導上,要進一步鼓勵學生充分地認識到自媒體行為所可能存在的道德風險,幫助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科學地認識自媒體行為。自媒體行為所存在的負面風險以及一系列的影響,應該在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過程當中加以引導,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夠幫助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科學地運用自媒體表達自己的觀點,參與到社會的各種輿論活動當中。高等職業院校應該善于運用思想道德課堂作為主要的途徑,為學生介紹和分析自媒體所可能存在的思想道德問題,用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進一步的發展,這才是當前思想道德教育學過程當中所需開展自媒體行為引導問題。所以在思想道德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自媒體行為的分析成為了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其次,高等職業院校學生自媒體行為的引導,也可以通過自媒體這一個途徑進行進一步推進。因為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更熱衷于使用新媒體,其中自媒體作為一種新的載體,完全是可以作為一種道德引導的重要平臺,所以對于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而言,就應該善于運用這一平臺,鼓勵學生正確認識自媒體行為。當前的自媒體形容睡覺為普遍的,尤其是對于微信微博的普遍使用,當時很多高等職業院校的思想道德教授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對于這些新的自媒體認識還不到位,學生對于自媒體的了解要比教師更加熟悉,而教師對于自媒體的認知處在一片空白的狀況,所以這樣就不利于教師通過自媒體平臺對學生進行道德引導,教師應該熟悉當前的自媒體運用以及自媒體的主流模式,通過各種方式、方法引導學生認識思想道德行為。所以在當前的思想道德引導的過程當中,應該充分地認識到學生在運用自媒體的過程里面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包括教師應該清楚地參與到自媒體的互動過程里面,才能夠更加科學地認識到自媒體行為本身所可能造成的各種積極影響以及負面影響。對于當前的教師而言,如何更好地運用新的平臺進行道德引導,才是解決學生在性平臺行為過程當中可能出現的一系列問題之途徑。
3 高等職業院校學生自媒體行為德育引導策略
在高等職業院校當中,首先要通過自媒體互動的方式,對高職院校學生自媒體行為進行引導。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學生和教師能夠通過自媒體平臺進行平等的交流,這樣的交流不應該是有前提的,也不應該是教師教訓學生的方式開展,而是以學生和教師互相為朋友的方式,在自媒體平臺上面進行互動。通過這種平等互動的交流方式,能夠讓學生進一步的在自媒體平臺上面了解到教師的道德引導模式,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學生認同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的自媒體行為當中更加清楚的進行自我約束與自我規范。
從另一個方面看,對于學生的自媒體行為,特別是學生自己創建自媒體的行為,學校應該成立相關的部門進行監管,這樣的監督管理部門不應該由教師等成員去組成,而是鼓勵從學生的自我管理機構當中逐漸形成這樣的組織。在與學生的團組織以及學生會當中,可以有專門的宣傳主管部門,對學生自媒體行為進行約束和管理,特別是學生創建自媒體之后所發布的相關內容,能夠及時的由學生管理部門進行把控,這樣能夠進一步的對學生的自媒體輿論以及各種行為進行引導,起到一個比較良好的學生自我管理自媒體的趨勢,而且在于出現問題的時候,也可以由學生自我管理組織對學生本身的自媒體進行道德引導。
此外,對于道德教學來說,還可以在思想政治課堂上面加強對自媒體行為的分析,引入一些自媒體行為的經典案例,通過思想道德日常課堂教學,鼓勵學生進一步的理解這一些行為本身所出現的問題。所以這種道德引導的方式也可以回歸到課堂,通過課堂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媒體行為所可能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這樣的認知是更為實踐性和立體化的,因為學生對于案例的理解更加直接,而學生需要通過各種方式才能夠將理論轉化成為實踐,所以直接分析案例能夠讓學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到自媒體行為本身所可能出現的危害。在思想道德教育學過程當中,適當的分析自媒體行為,有助于高等職業院校對自媒體行為進行道德引導,道德把控,讓學生充分認識自媒體行為可能存在的道德風險,進一步的讓學生在參與自媒體評論或者創建自媒體的過程當中,更加規范約束自身言行。
4 結束語
高等職業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學是一種長期性的行為,而學生出現自媒體行為這樣的一種狀況并不是一種無法解決的問題,所以在上道德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媒體行為。同時也應該鼓勵教師更加廣泛地參與到自媒體行為之中,通過直接參與的方式與學生平等交流,從而讓學生更加直接的了解到自媒體行為本身所存在的問題,更好的去運用自媒體表達自己的觀點。
參考文獻
[1]張羽程.自媒體環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困境與超越[J].教育與職業,2015(20):47-49.
[2]畢蕾.自媒體視閾下高校德育工作路徑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6(16):86-88.
[3]祝明杰,張航瑞.新媒體時代電影微批評的失序與突圍[J].電影新作,2013(2):33-37.
作者簡介
宋利敏(1979-),女,湖南常德人,文學碩士,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