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思敏 龍瑞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六字方針”的豐富內涵與實踐路徑
萬思敏 龍瑞全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國政法大學時發表重要講話,針對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明確提出“強化基礎、抓住重點、建立規范、落實責任”十六字方針,這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我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思路和根本路徑。要準確理解“強化基礎、抓住重點、建立規范、落實責任”的豐富內涵,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講話精神,定方向、立方法、找路徑,從而促進我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理論課;基礎;責任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旗幟鮮明地提出 “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并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2017年5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國政法大學時發表重要講話,針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他明確提出“強化基礎、抓住重點、建立規范、落實責任”十六字方針。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我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思路、根本路徑和基本方略,更是新時期我國高校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研判、新思想和新要求,是必須堅決貫徹落實的工作遵循、行動指南和政治任務。那么,如何深刻理解十六字方針的豐富內涵呢?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將有助于更全面科學地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廓清思路,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效。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主要有四點,思想基礎、政治基礎、價值基礎、組織基礎。
(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強化思想基礎
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不動搖,提高政治能力和政治覺悟,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讓學生充分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二)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堅強陣地,強化政治基礎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靈魂,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和“魂”。要通過抓好高校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作風建設和黨內廉政建設,把黨對高校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落到實處,確保全校師生都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度認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
(三)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價值基礎
價值觀是“總開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作出指示、提出要求,為我們高校培育人才指明了方向。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和關鍵措施。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
(四)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強化組織基礎
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功能、組織優勢、組織力量,既要充分發揮高校黨委領導核心作用,又要依靠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凝心聚力,協同推進,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扎實推進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思想政治工作任務繁雜、過程漫長,必須抓住主渠道、主陣地、主力軍等重點。
(一)抓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 “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的重要任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主線。
1.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引導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學生中持續開展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進行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質教育。
2.扎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進頭腦,通過課堂育人,使大學生通過學習增強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和獲得感。
3.創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在創新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水平,不斷強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引導力。
(二)堅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
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內容滲透在日常校園文化、管理服務中,把它融入到學生的思想血液里。
1、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各種教育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如新生入學教育、畢業生教育、志愿者服務、學風班風建設等。
2.與班級、社團等組織建設結合起來,積極開展各項主題教育活動,內化政治認同,同時引導學生全面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實質。
3.與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幫助大學生提高政治理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增強法律意識和守信意識,全面推進大學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確保扎實有效落地。
(三)用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力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軍是什么?主要是高校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等“四支隊伍”。
1.加強對高校黨政干部培養。
要選拔和培養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德才兼備的黨政干部。這其中,理想信念堅定是第一要求,如果理想信念不堅定,不相信馬克思主義,不相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上不合格,經不起風浪,這樣的干部再有能耐也不能要。要選用堅持原則、敢于擔當,能在重大政治考驗面前有政治定力,能樹立牢固的宗旨意識,對工作極端負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勇挑重擔,經得起各種誘惑的黨政干部,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真正擔當起思想政治工作組織者和領導者重擔。
2.加強對共青團干部的管理。
共青團干部是共青團事業的中堅和骨干。要從嚴管理團干部,加強共青團干部隊伍建設,使他們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導向作用,有效發揮其作為青年組織的領導者和團員青年的帶頭人作用。
3.切實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造就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要高度重視輔導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關鍵作用。當前,最重要的是要落實編制和崗位設置的問題,確保“有人力做事”。加強學習教育培訓,提升業務素質本領,確保“有能力做事”。在此基礎上,拓寬上升渠道,打通“雙線晉升”,確保他們“有動力做事”。
“無以規矩,不成方圓”。規矩標準,是開展工作的起點,是質量水平提升的基礎。
(一)建立和完善標準
國家就如何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專門出臺了 《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針對不同層次的高校制定出具體標準,提出明確考核要求,比如,人員配置標準、黨組織建設標準、強化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情況標準等,包括一級和二級指標,非常具體。各省要依照國家制定的標準,根據各省實際情況,建立和完善各省考核標準。高校要比照標準,堅決貫徹落實。
(二)把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設融入高校治理體系現代化
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設作為高校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政策基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與高校治理體系現代化相融合,變成高校治理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現代大學治理體系建設中的制度規范必須與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相協調、相適應,只有這樣,才能牢牢堅持高校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黨的領導,把正確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貫穿于立校辦學、育人育才全過程,提升高校辦學和育人質量。比如,加強高校學術委員會建設,出臺高校學術委員會規程,規范學術委員會的組成、權責和運行規則,讓學生在嚴格的學風學紀中接受最直接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等制度,保障教職工特別是學生等相關主體的權利,讓學生在民主權利的保障和應用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責任是工作導向,也是工作壓力,壓力的傳導能促進責任的履行。明責、問責、追責,是推進各項工作落實的有效舉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責任主要體現在黨委主體責任、“一崗雙責”責任、黨建直接責任和督查責任。
(一)黨委主體責任
高校黨委要履行好管黨治黨、辦學治校的主體責任。把思想政治工作和黨的建設工作結合起來,把立德樹人、規范管理的嚴格要求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靈活方式結合起來,強化價值引領,積極推進協同育人,使高校始終充滿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二)“一崗雙責”責任
領導干部既要抓好自身業務,又要抓好黨風廉政建設,承擔雙重責任。要強化履行“一崗雙責”的主體責任,達成履行“一崗雙責”的良好效果。要牢固樹立敢抓敢管是膽識、會抓會管是本事、不抓不管是失職的理念,盡職盡責。強化擔當意識、憂患意識、表率意識,管住細節,有的放矢,在健全制度的前提下,抓好責任分解、責任考核、責任追究,要建立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推動各項工作落實。
(三)黨建直接責任
要按照崗位分解責任,設立目標和標準,將責任具體化,與責任人工作考核直接掛鉤,強化黨建直接責任。
(四)督查責任
要定期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督導檢查,建立目標管理機制、督查督辦機制和動態反饋機制,形成層層傳導壓力、級級壓實責任、人人挑起重擔的工作格局。
總之,對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來說,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我們的根本思想保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立德樹人的價值引領,和諧穩定是基本前提,優良校風和學風是基本條件,十六字方針則是具體的實施策略和根本路徑,只要把握“十六字方針”,牢記職責和使命,就一定能夠扎實有效地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促進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走向內涵式發展。
[1]鄭永廷.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的若干思考——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思想理論教育,2017,(1).
[2]王永貴.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導權的現實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7,(4).
[3]佘雙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變化、新觀點和新趨向[J].青年發展論壇,2017,(1).
萬思敏(1985—),女,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助教,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管理;龍瑞全(1978—),男,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生管理。(江西南昌 330034)
熊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