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細鳳 余浩宇
江西省物流園區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徐細鳳 余浩宇
物流園區在物流行業中至關重要,有著集散樞紐的屬性,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上至中央政府,下到縣級部門,都在大力推薦物流園區的發展。通過對國內外物流園區現狀進行簡要概述,就江西省物流園區發展現狀、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出現的問題提出幾點建議。
物流園區;現狀;政策
近幾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電商的產生,中國物流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物流園區作為物流發生的重要場所,承擔著降本增效的重任。江西省作為一個快速發展中的省份,物流園區建設好壞在一定程度上關系著我省經濟的發展,對于物流園區的發展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國外物流園區發展現狀分析
國外物流業起步比較早,發展比較快,作為物流活動的發生場所,物流園區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物流園區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日本,又叫“物流團地”,這種模式的產生不僅緩解了日本的交通狀況,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日本物流業的發展,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日本的橫濱港就是日本物流園區的典型代表,現在已經成為世界貨物集散轉運中心。
1985年,德國建立第一個物流園區——不萊梅物流園區,在德國政府的科學規劃和政策引導下,以德國為中心,在服務于德國的同時,把園區網絡延伸到了歐洲及世界各地,不僅很大程度地發展了德國經濟,同時也使不萊梅物流園區成為了世界物流園區的標桿及典范。
(二)國內物流園區發展現狀分析
通過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2015年7月發布的《第四次全國物流園區(基地)調查報告》可知,截止到調查結束,我國包括運營、在建和規劃的各類物流園區共計1210家,比2012年的754家增長了60%,從物流園區的區域分布來看,北部沿海經濟區物流園區數量最多,為216家,然后依次是長江中游經濟區211家、黃河中游經濟區175家、東部沿海經濟區156家、南部沿海經濟區135家、西南經濟區132家、東北經濟區111家、西北經濟區74家。
我國物流業發展雖然比較晚,但最近幾年以來日益受到政府及企業的重視,從供應鏈的角度進行資源整合和成本優化已經成為很多企業的首選。促進城市發展,緩解交通壓力,合理規劃城市資源,支撐其他產業的發展,充分發揮物流園區的資源整合作用,將成為物流園區大力發展的核心動力。
(三)江西省物流園區發展概況
截止江西省商務廳最近一期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的物流園發展情況調查統計數據可知,江西省11個地級市的物流園區一共有98家(包含規劃、在建、已建),其中南昌、九江、贛州分列前三位,分別是21、15、14家。全省重點商貿物流園區有11家:南昌保稅物流中心、南昌興發物流園、九江市新雪域物流園、南豐蜜桔出口物流園、橫峰縣現代物流園、上饒新華龍物流園、九江長東倉儲物流園、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物流園、定南縣物流產業園、九江市九鼎綜合物流園、宜春經開區物流中心。
(一)相關政策不完善,管理體制存在弊端,后續監督落實不力,缺乏系統規劃指導
我省對于物流業的發展給予了一定的政策傾斜,但是整體政策不夠完善,沒有統一性,這就導致我省物流園區在管理上存在很多弊端,比如物流園區管委會在一定程度上并沒有起到很好的管理物流園區的作用。江西省大部分物流園區,政府只負責審批,不負責資金的投入以及后續物流園區的營運監督,導致很多物流園區在建設階段和運營階段出現了乏力的情況,園區中入駐物流企業數量少,園區空置率高,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和行業集群效應,造成園區、車輛設備、人員以及基礎設施等物流資源的浪費。
(二)物流園區規劃盲目求多求大,功能定位不明確,沒有自我特色
物流園區的發展是必然趨勢,各個省份都在大力發展物流園區,江西省也不另外,但是江西物流園區在規劃階段盲目求多求大,出現嚴重的“圈地”現象。很多物流園區在規劃階段沒有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沒有對園區建設進行可行性分析,盲目地審批,導致了資源的嚴重浪費。我省物流園區數量多,但是具有代表性的物流園區寥寥無幾,功能定位不明確,同質化競爭趨于嚴重,客戶粘性降低,沒有自我特色,這也是規劃階段沒有合理定位物流園區的后果。
(三)物流園區信息化程度低,共享信息程度低
到目前為止,我省物流園區信息化程度低,資源整合利用不合理,沒有充分發揮物流園區的功能。宜春經開區物流中心屬于我省重點商貿物流園區,在規劃與建設階段有考慮物流園區信息平臺的搭建,但是后續信息平臺的運用情況差強人意。我省大部分物流園區物流企業不愿共享自己的數據,怕核心機密泄露,這在很大程度上對物流園區的后續發展設置了很多無形的障礙,削弱了物流園區的功能。
(四)專業人才缺乏,缺乏創新性人才
企業發展的核心是人才,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在新的行業中顯得尤為重要。到目前為止,我國高校中能授予物流相關專業博士學位的學校少之又少,江西作為一個沒有985高校,只有一所211高校的省份,物流相關專業的學歷教育情況可想而知。放眼全國,江西物流是一個發展相對滯后的省份,在吸引人才的加入,相對北上廣而言,基礎薄弱。物流園區是一種較新的運營模式,人才缺口數量偏大,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加入其中,物流園區才能有一個良序的發展。
(一)加強立法及政策支持,打破部門和地域限制
物流園區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要想更好地發展江西省物流園區,就應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政策指導作用,完善配套政策設施,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物流園區的健康發展:1.土地政策。對于物流園區的建設不能求多求大,但是合理的土地面積還是應該給予支持,一個物流園區的健康發展,土地是第一位的,作為政府部門,對于經過合理認證后的物流園區,應該給予充分的土地政策支持;2.基礎建設。加強物流園區周邊基礎設施的建設,做到三通一平:通水通電通氣,道路平整,提高物流園區的服務能力;3.稅收政策。關于物流園區的稅收有七八種,如土地使用稅、營業稅、房產稅、所得稅等等。對于入住物流園區的企業應該給予各種稅收優惠政策,打破部門和地域限制,切實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吸引有競爭力的企業入園,合理地招商引資,加快物流園的發展。
(二)建立互聯網+物流園區的信息平臺,做好數據的統計,發揮物流協會的行業引導作用,為后續物流園區評價體系的制定提供依據
現在是大數據時代,為了提高物流園區的服務能力,我省物流園區應該引進互聯網+物流園區的理念,對現有物流園區的基礎上進行改進,這樣可以對物流園區的運營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同時也可以從量化的角度來考量一個物流園區的盈利情況,做好數據統計,根據數據,對物流園區的企業進行定期測評,對于不合格的企業,勸其積極整改。同時要發揮物流協會的行業引導作用,讓其對我省物流園區進行定期的評估,從供應鏈的角度出發,對我省物流園區進行診斷,對于需要引進的企業,要積極地推進,擴寬物流園區的盈利渠道,充分發揮物流園區降本增效的作用。
(三)重視人才培養,加大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和引進
專業人才已經成為制約江西省物流園區發展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專業人才的引進及其培養已經刻不容緩。首先,政府應該加大物流園區專業人才的引進,讓有專業知識的人去物流園區管委會任職,切實做到懂物流園區,會管理物流園區。其次,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專業人才的培養可以走兩條路:一是物流園區工作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加強理論學習,可以安排企業高管,高校教師到園區講課,也可以物流園區工作人員進高校進行再學習,理論豐富的工作人員,加強其實際工作能力的提升;二是高校物流相關專業學生讀書期間就可以到物流園區參觀實習,為后續進入物流園區工作提前培養。
[1]孫慧蘋.互聯網平臺視角的物流園區運營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7,(4).
[2].何黎明,等.第四次全國物流園區(基地)調查報告[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5,(8).
[3]郭捷,王來軍,魏亮,劉揚.我國物流園區發展現狀及政策淺析 [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12,(1).
[4]黃曉慧.物流園區的規劃問題與對策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
[5]莊國婭.我國物流園區建設的冷熱現狀及發展對策[J].經濟研究,2009,(10).
[6]萬璇.德國物流園區建設啟示[J].老區建設,2016,(20).
徐細鳳(1986—),女,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財貿管理系助教,碩士研究生,中級物流師,研究方向為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冷鏈物流;余浩宇(1970—),女,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財貿管理系商務教研室主任,教授,中級物流師,研究方向為國際物流。(江西南昌 330088)
江西省教育廳科技項目(GJJ161641)
黃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