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輝和
當前,基層黨組織建設過程中遇到領導力弱化、管黨治黨不嚴、群眾認可度不高等突出問題,極大地動搖了黨在基層的領導核心作用。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進一步鞏固黨的權威,提升群眾的認同感,是當前及今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需要重點著手的方面。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首先要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把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貫穿黨的建設全過程。這為新時期黨的建設確立了系統目標,也為建設服務型政黨指明了方向和具體路徑。江西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 “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把更多資源投向基層,切實解決聯系服務黨員和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問題”[1],明確了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途徑。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聯系服務黨員和群眾的 “最后一公里”作用,必須針對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借鑒有益經驗,提升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
(一)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證
基層黨組織是黨在基層的堅強堡壘,其作用發揮的好壞關乎著黨是否能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現階段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就是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社會矛盾不斷激化。“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發展”是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基本宗旨,這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建設指明了方向,要求基層黨組織必須把“民之所需”、“民之所盼”作為工作重點,千方百計滿足基層群眾需求。
(二)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鞏固黨的領導的現實需要
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能為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起到重要作用,這說明我們要把服務作為基層黨組織的基本價值取向和功能定位。因此,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引導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真正為民做好事、做實事,能夠進一步增強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對鞏固黨的領導起到重大作用。
(三)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必然選擇
黨的任何工作都要圍繞“以人民為中心”開展。當前部分干部群眾觀念喪失,有的甚至與民爭利,脫離了黨的宗旨,嚴重破環黨群干群關系。基層黨組織作為聯系黨與群眾的最前線,它的服務質量效果如何直接影響黨在基層群眾心中形象。著力解決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在為民服務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必然選擇。
為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使干部下沉到村組直接聯系群眾,撫州市樂安縣對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創建活動做出積極探索。通過在公溪鎮、南村鄉開展“一辦三中心”改革試點,整合“七站八所”資源,并逐步在全縣構建起“一個平臺,三個向下,四級服務網絡”的為民服務體系,讓群眾辦事“找對地、找到人、辦成事”。總結樂安縣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經驗,有三點值得借鑒。
(一)黨委政府高位謀劃,整合資源打造服務平臺
針對群眾辦事“人難找、事難辦”的難題,為加強該縣的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該縣制定《關于構筑立體服務網絡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實施意見》,對創建活動做出具體部署。一是明確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原則。該縣以“便民利民惠民,好用管用實用,廉潔務實高效”為基本原則,確保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創建工作始終把為民服務作為中心。二是建立健全服務網絡。該縣建立了縣級行政服務中心、鄉(鎮)便民服務大廳、村級便民服務站、村小組便民服務點,形成系統的服務網絡,做到服務全覆蓋。三是明確劃分工作職責。明確黨委政府綜合辦公室負責文件收發、統籌協調工作;明確社會管理綜合服務中心負責社會管理、綜治維穩工作;明確社會事務綜合服務中心受理群眾幫辦事項,做好便民服務;明確經濟發展綜合服務中心負責惠農資金發放,引導農民成立專業合作社,為群眾提供農技培訓服務等工作。
(二)簡政放權重心向下,圍繞為民轉變工作作風
該縣不斷簡政放權,下放服務資源,下沉服務重心,使“一辦三中心”能夠正常運轉,確保為民服務取得實效。一是下放管理權限。該縣將財政所、林業工作站等基層單位正式工作人員在不改變人事關系、工資發放方式的情況下,由鄉鎮進行績效考核和日常管理。鄉鎮各站所的正副職任免事前要征求鄉鎮黨委的意見,人事管理實行“點頭不算搖頭算”。二是服務事項下放。為了提高辦事效率,根據基層群眾服務的需要,樂安縣在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活動中,大力實施服務事項下沉。在公溪鎮、南村鄉試點時,縣直部門下放了21項審批權和執法權。在全面鋪開時,在廣泛征求民意的基礎上,又重新明確下放了22項審批服務事項。三是工作重心下移。該縣建立固定服務和流動服務兩個辦事隊伍,實行AB崗交流制度,實行分組管理,在便民服務站(點)幫辦群眾各項事務。
(三)積極作為民事幫辦,力求務實提升服務水平
該縣要求鄉鎮干部必須積極作為,深入基層了解民情民意,建立了縣級服務中心、鄉鎮便民服務大廳、村級便民服務站、村民小組便民服務點四級服務網絡,切實解決了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一是選點上突出便民。在抓好縣行政服中心和鄉鎮便民服務大廳建設的同時,該縣特別打造了村級便民服務站和村小組便民服務點。每個村委會都設置了便民服務站,實行村干部值班制度,受理群眾服務事項。在村小組,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設置便民服務點,選擇南貨店、衛生所、偏遠村小組等地設置,做到真正方便群眾。二是幫辦上更加務實。全面推行鄉(村)干部“民事幫辦”制度,明確幫辦事項,時限及聯系人。群眾只需填報一張《“民事幫辦”登記表》,提供相關資料,其余事情由幫辦員全程代理。三是內容上追求全面。盡量將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事項納入到便民服務點進行 “民事幫辦”。目前,各站點都將出生登記、農戶“一卡通”補辦、新農合報銷等15項群眾辦事較多的事項納入“民事幫辦”,并根據實際情況對其他服務事項進行增加。
樂安縣自開展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工作以來,鄉鎮共為群眾辦事21600件,同比增長40%以上,其中下放審批權審批事項918件。村(組)便民服務點為民辦事8300余件,群眾滿意度測評評“優”率達98%以上,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效果顯著。
基層黨組織作為黨在基層的政治領導核心,在推動發展、服務群眾、促進和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以“為民服務”為中心,轉變政府職能的大背景下,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應有之義。樂安縣在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過程中,思路清晰,措施得當,為民辦事取得良好效果,對破解新時期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尋求提升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服務群眾能力和服務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依靠群眾,把“為民服務”作為加強基層服務性黨組織建設的落腳點
黨的宗旨決定了我們要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就決定了黨和政府的決策行政必須以 “為民服務”為落腳點,以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作為基本追求。一是牢固樹立宗旨意識。科學的理念能夠引導行動發揮出最大效力,基層服務型黨組織要充分發揮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前提就是要牢固樹立宗旨意識。二是謀劃服務以“為民”為出發點。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在謀劃服務時如若偏離了民心民意,常會有“吃力不討好”的困惑,這要求基層黨組織在謀劃服務活動的起始階段必須深入基層,開展調研,摸清摸透群眾的需求,提供“保姆式”服務,使服務真正讓群眾心服。三是服務過程要接受群眾監督。當前,部分基層黨組織提供服務時“暗箱”操作,不利于接受群眾的監督,公開服務過程就成為必要動作。在此基礎上,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可以拓寬渠道接受群眾監督,如借助新媒體微博、微信、QQ等方式公開服務過程,確保服務在陽光下進行,逐步消除群眾對黨組織的猜疑,增強黨組織的認同度。四是建立以“群眾滿意度”為導向的服務評價體系。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提供的服務直接面對群眾,必須建立以“群眾滿意度”為導向的科學的服務評價體系,以確保服務質量的不斷提升。
(二)始終堅持高位推動,改革創新,把搭建服務平臺作為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關鍵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群眾的經濟生活水平不斷改善,群眾的需求日益呈現多樣化、多元化,迫切需要“一站式”的服務平臺。一是黨委政府要高位推動。我國深化行政體制改革主要是推動政府職能由“管控型”向“服務型”轉變,這要求黨委政府逐步轉變思想觀念,高位推動公共服務下到基層。二是要堅持改革創新。要實現“政之所為”更好地對接“民之所需”,必須用改革創新精神為引領,整合各種公共資源,該下放的下放,該下沉的下沉,一切以服務群眾為宗旨。三是要搭建服務平臺。黨員群眾的需求多樣化要求基層黨組織要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提供服務,特別是要積極運用互聯網,構筑“互聯網+黨建”平臺。要依托基層組織活動場所,整合多種資源,形成立體化的服務網絡。樂安縣推行的“一辦三中心”改革,形成縣、鄉(鎮)、村、組四級服務網絡,為搭建“一站式”服務平臺,加強基層服務黨組織建設提供了重要參考。
(三)始終堅持務求實效,艱苦奮斗,把轉變作風作為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重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作風問題無小事,如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使黨和人民群眾越走越遠,從而動搖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削弱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因此,要鞏固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使基層黨組織獲得群眾的最廣泛認同,必須馳而不息地轉變干部工作作風。一是要發揚艱苦奮斗作風。當前,基層干部面臨考核任務重,工作壓力大的客觀現實,導致部分基層干部對做服務群眾工作有點力不從心,迫切需要廣大基層干部發揚不畏艱險、敢于擔當的艱苦奮斗作風,推動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工作。二是要發揚求真務實的作風。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貴在取得實效,切實提升群眾滿意度。要完善崗位責任、首問責任、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預約服務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建立鄉鎮干部聯系群眾制度,使老百姓真切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
(四)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實事求是,把制度建設作為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保障
鄧小平認為 “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3]。針對在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過程中部分干部主動性不強、鄉鎮投入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經費捉襟見肘等突出問題,必須在制度方面予以規范,保障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順利推進。一是理順權力運行機制。基層黨組織的主要功能包括:領導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發展經濟的引領作用、推動民主建設的主導作用、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維護社會穩定的主心骨作用、精神文明建設的教育引導作用。[4]這從制度層面規范了基層黨組織的權力運行,理順了黨組織和委員會之間的關系。二是完善保障激勵機制。當前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服務水平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服務激勵機制不完善,做多做少一個樣,特別是在一些物質資源匱乏的農村地區,基層黨組織的活動場所、經費保障極度困難,給基層黨組織開展服務工作造成巨大障礙。扭轉這種局面需要把資源更多地投向基層,完善相應服務激勵機制,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突出實踐性和可操作性,保證基層服務黨務工作者和服務人員勞有所得、勞有所盼,充分調動工作主動性、積極性。三是完善失責問責機制。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大背景下,黨內的失責問責機制越來越嚴,基本形成失責必問的常態。用權不任性,失責必追究,違規必問責,確保黨在執政過程中真正做到 “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四是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在改革攻堅中,不僅需要積極營造敢闖敢試、銳意進取的輿論氛圍,更要加快形成允許試錯、寬容失敗的社會共識。在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過程中,隨著面對的關系越來越復雜,處理的矛盾越來越尖銳,需要我們黨員干部有極高的政治智慧,更需要有一套健全的容錯糾錯機制。科學合理設置容錯認定程序,分類制定容錯機制的配套實施細則,以糾錯機制促進容錯機制的完善,最大限度地調動干部干事創業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
[1]鹿心社.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為決勝全面小康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江西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江西省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6 年 11 月 12 日)[N].江西日報,2016-11-21(A1).
[2]樂安縣創建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134”模式材料匯編[G].中共樂安縣委組織部,2014.
[3]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凌峰.發揮農村黨組織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作用[J].黨建研究,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