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闐 林蕓
地域文化屬于文化的一種,從字面理解,地域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一般指某一特定區域具有自成一派特色并且經過歷史沉淀,從古傳承至今,對該區域的總體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的文化資源、傳統等,其內涵豐富,涵蓋生態、風土人情、習慣等內容。由此可見,除了地域性之外,地域文化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和傳承性。
江西省地處東南部,位長江中下游地區,其地域文化底蘊豐厚,內涵十分豐富。研究表明,歷史上戰爭、流民遷徙等以黃河文化為主中原文化帶來江西后,在江西獨具特色的地理環境背景下經過不斷融合、創新發展形成了江西地域文化,即“贛文化”。
每個歷史時期下的地域文化都呈現出一定的基本特征,有著各自的時代價值。在不斷發展更新中,新時期的江西地域文化必將帶有新特征,彰顯新的時代價值。
(一)江西地域文化的包容性
江西地域文化具有包容性。歷史上,江西沒有某種能夠占有統治地位的文化。江西地域文化的的開放性和引進性可見一斑。因此,江西地域文化對于文化長處容易吸收,尤其中原文化。這帶來了江西文化在宋朝和明朝時期的一度繁榮。對于外來文化,江西文化以開放態度迎接,并把它內化,使之成為自身文化一部分,與自身文化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二)江西地域文化的開拓性
江西自初唐便有“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美譽,到宋朝后更是成為現實。聰明勤勉的江西人長于拓展學術領域,創造收獲新的成果,銳意進取,具有很強的創新精神。王安石變法體現出的改革精神、黃庭堅開創的獨樹一幟“江西詩派”、湯顯祖創作掙脫封建禮教鐐銬的戲劇、宋應星編寫里程碑式的百科全書《天工開物》等。這些偉大成就與江西人銳意進取,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有著密切關系。
(三)江西地域文化的愛國性
自古以來江西人就十分愛國,以天下為己任。文天祥,江西吉州廬陵人,南宋末年文學家,愛國詩人,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杰并稱為“宋末三杰”,他以自己的生命詮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將文人的高潔氣質升華到愛國主義高度的典范。歷史發展到近代,紅色革命文化在江西這片熱土上發展、壯大起來,人們耳熟能詳的有新文化運動、八一起義(即南昌起義)、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等,這些都是江西這片紅土地上的革命文化的典型代表,革命文化是江西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充分體現了江西地域文化愛國性,且這種紅色基因必將世代相傳,為江西發展持續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支持。
(四)江西地域文化的務實性
伴隨著江西人民的生產實踐不斷進步,江西地域文化也在不斷發展,在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呈現出務實性這一特征。就傳統而言,江西人的政治向心意識極為強烈,他們傾向于擁護皇權,維護主權統一,具有較濃重的戀土意識。一家幾代人生活在一個村子的現象十分普遍,鄉情和親情膠著在一起,無法割舍。這直接導致了江西人內心深處的戀土意識和習慣選擇安分守己地生活。
(五)江西地域文化的保守性
由于依附于中原文化的原因,導致江西地域文化有正統性的弱點。江西地域文化中出現了滯后緩慢和保守的一面,產生這種現象正是與中原文化以儒學為內核,長期固守封閉的小農經濟形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當社會發生巨大歷史變動時,由于無法拋棄已經定勢的思維和出于維護正統的尊嚴,江西地域文化在歷史變動面前顯得十分被動,不大愿意接受新興觀念,更不用提受其影響,因而呈現出保守性。這就是學者們所說的盆地心態、邊緣感覺。江西人易于滿足,小富即安,這是江西地域文化的另一弱點。保守易滿導致了江西地域文化在近代以后迅速敗落。
在歷史長河中形成的江西地域文化,為江西既往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同時也對今后江西的發展產生進一步影響。
蘊藏深刻歷史內涵的江西地域文化今天正被賦予全新的時代內涵,展現著自身的時代價值。
(一)凸顯江西地域文化中兼容并蓄,海納百川的包容性有利于助推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
極大的包容性是江西地域文化呈現出的一大特點。江西地域文化由多個子系統文化組成,要想促進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發展,就得充分發揚江西地域文化兼容并蓄、海納百川的包容性,廣泛汲取先進文化中的有利因素,從真正意義上實現我國改革開放全方位、快速協調發展,既保持本土文化的部分特色又吸收其它積極的文化因素。
(二)發揚江西地域文化中文節俱高的人文精神,有助于進一步培養人們的愛國主義氣節
人文精神在江西地域文化中的突出表現之一就是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從古至今,在江西地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思想之一便是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這一理念根植于許多江西人的心中。古往今來,來自江西的愛國人士層出不窮,其中以江右思想家文天詳、陸九淵等為突出代表,江右思想家大多品性高潔,他們有著一顆愛國愛民之心,即使為國捐軀也在所不惜,極高的文學、藝術造詣使得他們在文藝上大放異彩,而其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也在感染、鼓舞著后人。
人文精神,關乎民族存亡,國家興衰,品行高低,事業成敗??v觀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歷程,正是以愛國和氣節為精髓的人文精神使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日益興盛。發揚江西地域文化中強調道德修養和重視民族氣節的人文精神內涵,進行人文教育可以形成強大的感召力量,培育人們的愛國主義氣節,樹立和加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興我中華,使中華民族在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屹立不倒。
(三)發掘江西地域文化中的務實奉獻、探索創新的創業精神有助于大力實施強國強省戰略
從歷史上看,江西地域文化從不曾缺乏過創業精神、創業人物和創造出來的輝煌業績。文學上,陶淵明、晏殊、歐陽修、黃庭堅等開宗立派,開創了“田園詩”、“江西詩派”等。陸九淵、王安石、湯顯祖、宋應星等分別從哲學、政治、戲劇和科技上對江西地域文化、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做出過積極的貢獻?!耙粋€包袱,一把傘,走遍天下做老板。”道出了江西人敢于闖蕩的創業精神,也反映了江西創業文化中不畏艱難險阻、堅韌不拔的意志。
現在,我國已進入一個創業新時代,創業實踐需要以創業精神作為動力,創業時代呼喚創業精神。經過一代又一代江西人的努力不懈奮斗,才有這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江西地域文化,豐富而寶貴的創業精神正蘊含其中。進一步深入挖掘創業精神,不僅是新時期營造和諧創業氛圍的重要舉措,而且也是賦予江西地域文化以時代新氣息的選擇。弘揚江西地域文化中的創業精神,不僅有利于喚醒人們的創業創新意識,還有利于樹立人人都是創業環境,人人都要支持關心創業、服務創業的創業環境意識。發揚江西地域文化中的創業精神對于樹立江西文化自信有著深遠而重大的意義,它有助于江西樹立文化自信,為促進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富民強國提供動力支持,同時對于實現我省在中部地區的崛起有著不可忽視的深刻影響。
江西地域文化是中國歷史上有過輝煌成就的文化。它有中厚載物、兼容并蓄、海納百川的優點。江西地域文化是江西的寶貴財富,是一個繼承與開放的體系,它汲取了江西古代和近代文化的精華,促進了江西現代和當代文化的發展。誠然,江西地域文化也有消極的因素,然而只要正確客觀地看待江西地域文化中的積極因素與消極因素,大力弘揚積極因素中所蘊含的正能量,必將成為推動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強大思想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