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建國 喬曉歌
中國高速鐵路(簡稱中國高鐵)在工程筑造、高速列車、列車操控、站段修建、系統集成、管理運營諸領域業已掌握了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體系。從2008年北京至天津高鐵開通起,中國高鐵發展迅猛。2016年末,我國高鐵商用營運里程長達2.2萬公里,穩列世界首位。在滿足國內市場巨大需求之際,中國高鐵也開始走向海外。近些年來,李克強總理在外事活動中,頻頻推介中國高鐵,被譽為中國 “高鐵代言人”、“首席推銷員”,將中國“高鐵旋風”刮向世界。所以,剖析中國高鐵“走出去”發展及其意義,有助于深化人們對我國開展“一帶一路”建設的認識與支持。
依照國際鐵路聯盟界定,高速鐵路是指經過改建既有線路(直線化、軌距標準化),運速達每小時200公里以上;或另建專用“高速新線”,運速超過每小時250公里以上的鐵路系統。國內詮釋高鐵與國際鐵聯的界定大體相似,但略有差異。中國高鐵乃指新修運營每小時250公里 (包括預留)以上的動車組列車,其最初運速不低于每小時200公里的客運專線鐵路。
高鐵的特征:一是運行速度快,正點率極高。目前世界所研制之最快高鐵,時速超過600公里,投入商業營運時速有350公里。高鐵全部采用自動化控制技術,且其系統運輸組織水平和設備可靠性較高,所以商業運營的旅客列車可實現全天候運營(地震和惡劣天氣除外),并且正點到達率極高。二是載客能力強,安全系數大。以日本新干線列車為例,其客運量每列1200至1300人,每天發車283對,年均總載客達1.2億人次。就運輸安全系數而言,高鐵比民航及高速公路高出許多。日本高鐵營運數十年,未曾發生重大乘客死傷事故。三是能源消耗低,環境影響小。與飛機、汽車相比,高鐵是非常節能環保的交通方式。電力牽引的高速列車污染小,其排放的廢氣量遠低于前兩種交通工具。據測算,民航飛機、汽車、高鐵的人均每公里之能源消耗比是5.6:5.3:1。高鐵采用減振降噪技術,鐵路沿線設置聲屏障,安裝隔聲窗,能有效降低高鐵運行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四是舒適程度高,土地節約多。高鐵大多修建在城郊和山區,貼近自然,旅客乘車可欣賞沿途秀美風景,舒適感和愉悅度大大提升。高鐵大量采用“以橋代路”修建方式,同路基相比較,每公里能節約用地資源3/5,節地效果明顯。五是經濟與社會效益雙豐收。高鐵有效縮小了時空間距,使沿線中心城市的經濟集聚功能和對周邊城鎮的輻射能力大幅拓增,“同城效應”凸顯。高鐵速度快捷,性價比高,許多人把乘坐高鐵作為旅游出行的首選,催生出旅游需求和旅游消費。高鐵發展對先進技術裝備的大量需求,能有效推動高鐵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增加就業機會。
“走出去”發展,亦稱跨國經營策略或者國際化營運方略。它同“引進來”發展遙相呼應,構成中國對外開放的兩個必要態勢。就經濟實體海外經營之內容與時段區分,“走出去”發展存在廣義和狹義之別。廣義“走出去”發展,特指政府激勵具備一定國際競爭優勢的經濟實體,積極主動去境外投資設廠,打入國際市場,以便實現產品要素、資本技術、人才管理的全球化,有效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雙向互動開放”。它包括出口貨物和服務、輸出勞務、境外投融資、技術合作、海外旅游等跨國經營諸領域。狹義“走出去”發展,指國內經濟實體在境外以直接注資形式邁向海外市場,開展國際合作交流,以實現增強自身全球競爭力、推動本國經濟可持續發展與綜合國力提升之目標。實施“走出去”發展,不僅可為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營造寬松環境,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而且能夠突破外國貿易壁壘,拓寬海外市場,增強經濟實體的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我國于2009年隆重推介高鐵“走出去”發展方略。2010年中國鐵道部根據不同國家的具體狀況,有針對性地設置了十余個工作小組,標志著高鐵“走出去”方略正式啟動落實。同年中國鐵道部和中國工商銀行攜手簽訂《實施鐵路“走出去”戰略合作協議》,以金融服務和戰略投資為基礎,為中國鐵路相關企業在海外發展提供支持,逐步促推我國高鐵“走出去”。
中國高鐵“走出去”之布局謀劃是多方位的:西向巴黎,穿越歐洲,并行兩線;東向繞過大洋直抵美國;北面橫貫莫斯科、柏林、倫敦;南經泰國延伸到新加坡。其中經俄國伸入歐洲的歐亞高鐵、從新疆烏魯木齊始發,貫穿中亞終至德國的中亞高鐵和自云南昆明始發,聯接東南亞諸國,直抵新加坡的泛亞高鐵這三條線路,是我國高鐵“走出去”方略之主要方向,其戰略布局意義深遠。建設歐亞高鐵,不但能打破我國進出口貿易長期依賴海上運輸的尷尬局面,而且朝西拓展亞歐陸地通道,打造面向大西洋地區開放之嶄新格局,實現亞歐大陸經濟整合。中亞高鐵的布局同“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設想相契合,對深化我國和非洲、歐洲各國經濟貿易密切合作,加速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物流主干線的構建,借助“地緣經濟”促推“地緣政治”,意義極其重大。開通泛亞高鐵,既可以進一步促進亞太地區政治態勢保持穩定,又能夠方便中國打通朝南的出海口,積極拓展面向印度洋地區的開放格局,鞏固夯實我國在東部非洲乃至亞非歐三個大陸的國際地緣政治優勢地位。
(一)中國高鐵邁向世界,有利于推動我國國內經濟持續發展。中國高鐵是中國制造靚麗炫彩的名片之一。中國高鐵邁向世界不僅能高效牽引我國高端領域及中低端領域內的大宗貨物、科學技術、綜合服務等產品的持續出口,也可以驅動國內諸如機械、電子、信息、建筑、電力、冶金、金融等相關行業產業的聯動創新發展,大大增添就業職位,紓緩社會就業重壓。根據有關測算,每新修1公里高鐵,能夠直接提供600余個就業職位。另外,高鐵對旅游業之類的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其正面推力尤為顯著。根據世界銀行所撰《中國高鐵區域經濟影響分析》報告披露,2012年高鐵旅游團給旅行社產生的收成,占旅行社全部收益的7%~8%,2013年上升為10%。這是因為高鐵導致旅行速度提升了50%~100%,高鐵乘客中的商務出行所占比重,與普通鐵路相比要高出許多。與此同時,中國高鐵邁向世界可以充分開拓海外龐大市場,廣泛利用國外充沛資源,積極推動我國高鐵產業及其他相關聯產業的規模化經營發展,通過中外密切的合作交流和產業經濟規模效益的實現,能夠大幅提升我國高鐵產業和相關聯產業行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進而實現我國經濟整體結構的優化升級與經濟增長方式之根本轉變。
(二)中國高鐵邁向世界,有利于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新形象。中國高鐵進軍海外,將正面刺激我國出口朝高科技含量、資本密集型的高端制造轉向,實現從最基本的產品貿易上升到技術貿易與服務貿易的全面轉型,優化中國出口貿易結構,增強中外經濟合作效益,使中國原有的低端型國際競爭模式得以轉變,我國參加國際經濟活動之形象與等級水準也得以重塑。此外,中國高鐵邁向世界,主動介入世界鐵路事業的大建設大發展,積極拓展非資源領域的深度合作,有助于深化中外各國政治上彼此尊重、平等協商,安全上互相信任、通力合作,經濟上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實現國際社會之間的合作共贏,有利于擴大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
(三)中國高鐵邁向世界,有利于增進中外文化交流融合。中國高鐵走出國門,將為世界打開了解當代中國文明的一扇窗戶,深化中外科學技術文化溝通合作,進而力促了解,提升共識,增進友誼,實現文化交融與文明對話,讓早已領略中國古代璀璨文明的世界人民,進一步感悟當今中國的勃勃生機,認知當下中國的嶄新工業文明成就。中國高鐵邁步海外,還將促進中華文化同外國文化的互鑒互融。我國高鐵從線路選擇筑造、路橋空間架構、客站功能與外觀設計理念,到車廂內部地板及乘客座位面料圖案,均能呈現出中外文化交融之新觀念、新元素,使原本比較封閉、缺少溝通交流的國外各地域文化,借助高鐵平臺交融互鑒互學,萌發出嶄新內涵,從而推動世界文化大發展和大繁榮。
(四)中國高鐵邁向世界,有利于促推我國高鐵技術的創新發展。中國高鐵駛向海外,可以充分挖掘國際資源和國外市場,有效實現我國高鐵規模化經營發展。通過國際交流與合作,參與到國際高鐵市場當中,與世界上其他的高鐵技術強國競爭,可以激發出自身的創新動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另外,通過雇傭當地科研人員、管理人員和技術工人,可以從國際市場獲得大量的技術市場信息,有助于中國高鐵及時了解國際市場行情和世界前沿高鐵技術動態,從而不斷攻破技術難題,激發創新的靈感,提升技術水平,完善運營管理經驗,進而增強中國高鐵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中共十九大強調,必須加快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中國高鐵“走出去”發展和高鐵技術的進一步創新升級,必將為我國打造“交通強國”而提供有力支撐。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01).
[2]徐飛.中國高鐵的全球戰略價值[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6,(2).
[3]盧春房.中國高速鐵路的技術特點[J].科技導報,2015,(18).
[4]危兆蓋,田紅.推動中國高鐵“走出去”[N].光明日報,2014-01-01(6).
[5]樊一江.高鐵“走出去”:世界的召喚與中國的期待[J].世界知識,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