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珍 蒙慧芬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夢想,夢想是人們努力的方向。中國夢描繪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美景和宏偉藍圖,指引著中華民族奮發向上。因此,從馬克思經典著作中,挖掘其內蘊的人民主體思想,梳理馬克思人民主體思想的發展歷程,概括馬克思人民主體思想的理論內涵,探討馬克思人民主體思想對中國夢實現的現實啟示,成為本文亟待解決的問題。
何謂人民主體?劉真金指出,人民主體指人民在社會生活中的自主地位和性質,主體的人不僅是具有主體意識從事認識和具體對象性活動的人,還是活動及其產品的支配者和控制者[1]。從馬克思經典著作中,一方面梳理馬克思人民主體思想的發展歷程,另一方面分析馬克思人民主體思想的理論內涵,從而對這一思想獲得一個完整準確地把握。
馬克思人民主體思想伴隨著唯物史觀的形成而確立。《萊茵報》及以前時期是馬克思人民主體思想的萌芽時期。這一時期馬克思的人民主體思想主要體現在對自我意識的主張、對思想人民性的強調、對勞苦大眾物質利益的關注等方面。在博士論文中,馬克思表達了他為現實中的人民爭取自由的強烈愿望。發表在《萊茵報》上的文章體現了馬克思對出版自由的捍衛及對勞苦大眾物質利益的關注?!逗诟駹柗ㄕ軐W批判》至《德法年鑒》時期是馬克思人民主體思想的初步形成時期。這一時期馬克思實現了其人民主體思想的唯物主義哲學奠基、指明了人民解放的實現力量。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馬克思提出了“家庭和市民社會決定國家”的唯物主義觀點。在《論猶太人問題》中,馬克思強調要實現真正的人的解放。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指明擔負人類解放歷史使命的是無產階級?!?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至《德意志意識形態》時期是馬克思人民主體思想的正式形成時期。這一時期馬克思系統闡述了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最終確立了人民主體思想。在《手稿》中,馬克思從經濟學、哲學角度對人民主體思想展開論證。在 《神圣家族》中,馬克思論述了人民為主體的具體內容。在《提綱》中,馬克思在實踐基礎上確立了其人民主體思想。在《形態》中,馬克思在系統闡述唯物史觀基本原理的基礎上科學地闡明人民主體思想。隨著唯物史觀的誕生,馬克思的人民主體思想正式形成。
分析經典著作會發現,馬克思在多個層面對“人民”概念進行界定??傮w來說,“人民”內涵既有量上的規定,表現為人群中的大多數,又有質上的規定,表現為一切對社會進步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在馬克思那里,人民的外延隨著理論研究和革命形勢的發展變化發展,其中穩定的力量主要是無產階級、農民階級及廣大知識分子。馬克思闡明了人民為主體的具體內容,指出了人民主體地位的實現力量。馬克思確認物質生產實踐為歷史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將普通大眾視作物質生產實踐的第一推手。如此,馬克思輕易地得出結論:正是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活動推動了人類歷史車輪前進。人類社會的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人民是歷史主體;人民是物質、精神生產的主體,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是實踐主體;人民的實踐活動創造了物質及精神利益,人民理所當然成為利益的享受主體,人民是利益主體。針對資產階級及其思想代言人的“人民群眾要依靠資產階級生存下去”的觀點,馬克思強調,人民群眾主體地位的真正確立,不能仰仗其他力量,要靠自己的力量,最廣大的普通群眾,能夠自己解放自己。
中國夢有著厚重的民生底色,蘊含著豐富的人民主體思想。中國夢的形成為了人民,本質造福人民,實現依靠人民。無論是從中國夢的產生,還是從中國夢的內涵和實現,都離不開人民。
中國夢雖然表述于當代,卻形成于近代,形成于近代中國人民抗擊外敵入侵和對國家民族命運的艱辛探索中。百余年來,為了實現救亡圖存、強國富民的復興夢想,中華民族篳路藍縷、上下求索。太平天國運動有力打擊了外國侵略勢力,洋務運動發展了近代工業,戊戌變法試圖通過改良中國的政治制度使中國擺脫落后的面貌,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遺憾的是,由于沒有正確認識中國落后和失敗的原因,沒有找到真正的依靠力量和領導力量,這些夢想最終都破滅了。在各式各樣夢想的相互激蕩中,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建立了新中國,開啟了實現中國夢的壯麗征程。
中國夢內涵豐富,它既涵蓋一個國家和民族對繁榮富強的強烈期望,又關系每個個體對幸福生活的執著追求。中國夢,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核心要義,是提升綜合國力的富強夢、振興偉大民族的復興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2]。夢想只有同人民緊密關聯,才能落地生根、枝繁葉茂。人民幸福是中國夢的價值取向,沒有人民幸福,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要么成為抽象標語,要么曇花一現。
中國夢的實現不是一個自然而然發生的過程,它是一個實踐問題,需要付諸實踐,如果僅僅停留于觀念層面就會成為一種空想和幻想。唯物史觀啟示我們,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人民擁有無窮的智慧和力量。中國夢的實現需要依靠中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和不懈努力,需要億萬民眾的艱苦奮斗,需要從人民中汲取智慧,只有這樣,中國夢才有源源不竭的動力和力量,中國夢才有實現的可能。反之,中國夢只能成為一種思想理念被束之高閣。
偉大的實踐呼喚科學理論的指導。中國夢的實現關乎國家長治久安。中國共產黨是實現中國夢的領導核心,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的建設實踐成就中國夢,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凝聚人民力量;人民是中國夢的受用者,中國夢的實現需要關注人民生活。
黨的領導是提升人民幸福感、實現中國夢的重要保證。只有堅持黨的正確領導,在中國夢的實現過程中才能保證社會主義方向,才能整合社會力量從而形成強大合力,也才能確保人民獲得切實的利益。使命呼喚擔當。我們黨要秉持高度的使命感和強烈的擔當精神,不斷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黨要敢于刮骨療毒,消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消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保?]進一步堅定了廣大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現中國夢的信心。
人民群眾擁有無限的智慧和無盡的力量。如何將分散的力量匯集起來形成強大合力成為中國夢實現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匯集力量的前提是激發力量,力量調動、激發不出來,就談不上整合力量,這就要求將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調動起來,將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讓社會洋溢生機與活力。將激發出來的力量凝聚起來則需要做到:一是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要在愛國主義旗幟的指引下,團結海內外的中華兒女;二是堅持和完善我國的政黨制度,加強同黨外人士的團結與合作;三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匯聚各民族力量;四是堅持和弘揚馬克思主義宗教思想,發揮宗教人士的積極作用;五是鞏固和發展港澳臺海外愛國力量,推動全體中華兒女的聯合。
“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4]人民作為中國夢的建設主體,理所應當成為中國夢成果的享受主體。人民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利益得不到保障,幸福感得不到提升,中國夢就會失去動力和源泉,從而成為一種空想。因此,在中國夢的實現過程中,必須時刻關注民生,保障人民合法權益,為人民造福。生存與發展是人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當前,教育、就業、住房、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環境等是亟待解決的民生問題。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時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及時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從而使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保障人民共享中國夢偉大成果。
[1]劉真金.馬克思人民主體思想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2.
[2]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18.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