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是由29名采訪對象的口述匯集起來的一部采訪實錄。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江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主席,教授,博士生導師吳永明在《一次思想上的對標和看齊》中指出,在這充滿艱辛困苦的七年中,支撐總書記不斷奮進、走向成功的正是信仰的力量。從書中,讀到了一份為民的情懷,一種務實的作風,一身擔當的精神。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目標、新挑戰,共產黨人當以總書記為榜樣,在思想上、行動上向總書記對標,對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肩負著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重大責任和歷史使命。南昌航空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廖聲豐等在《大學生實用主義價值觀的現狀調查分析——以××大學為例》中指出,調查發現,大學生一定范圍內存在的實用主義信仰現象,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具有一些消極影響。面對大學生實用主義現象的存在,要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要促進實現學生全面發展,要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克服實用主義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理論武裝,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撫州市委黨校副教授、碩士胡小紅在《略論大數據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中指出,大數據時代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帶來了機遇,要樹立大數據思維,提升大數據素養;要優化傳播語言,完善傳播話語體系;要精準定位受眾,提高傳播的針對性;要加強源頭防范,樹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權威。
教育公平是整個人類社會公平價值在教育領域的延伸和體現,是社會良性運行和發展的基石。景德鎮陶瓷大學后勤處黨總支書記、處長、教授楊應慧等在《高等教育后大眾化背景下的教育公平問題探析》中指出,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正處于大眾化向普及化階段邁進,即“后大眾化”階段,要堅持公平理念,推動數量與質量協同發展;要加強建設和改革,堅持走特色化發展道路;要加大投入和支持,積極推動教育公平發展;要進行教育監管,嚴懲教育腐敗行為,共同推進高等教育公平發展。
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性任務之一。井岡山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劉素芳在 《地方高校英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培養途徑探索——如何將思辨能力培養融入高級英語課程教學》中指出,要充分利用課前預習、課中學習和課后復習等教學階段,采用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教學模式,采取任務型教學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開展教學,以課文內容為根本(Content-based)設計形式多樣的任務,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任務,使他們的思辨能力在任務完成過程中逐步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