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穎
將海南打造成全天候、全地域旅游目的地
文|孫穎
201旅7游年示是海范南省創的建關國鍵家之全年域。在謀劃2017年海南旅游業發展中,省旅游委將按照“全面提升旅游產業發展質量水平,把海南建設成為我國旅游業改革創新的試驗區和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總體要求,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省為抓手,落實“國際旅游島+”行動計劃,打造全天候、全地域旅游目的地。
(一)優化全域旅游頂層設計。一是指導各市縣貫徹落實《海南省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工作導則》《海南省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認定標準》。二是編制出臺《海南省全域旅游建設發展規劃》,同時制定《海南省全域旅游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提出具體的“點、線、面”項目三年推進計劃,明確項目名稱、建設內容和投資額等指標。
(二)加快“點、線、面”項目推進力度。加大對全域旅游“點、線、面”項目推進的督辦力度,尤其是加強全域旅游“點”的建設,集中打造旅游精品城市、旅游綜合體、旅游度假區、旅游景區景點、特色產業小鎮、鄉村旅游點、住宿餐飲點等七類“點”的載體。
(三)推動“1+3+N”旅游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積極協調并督促各市縣成立旅游發展委員會、旅游質監執法機構和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旅游工商分局,提升全省旅游綜合管理和綜合執法能力和水平;推動建設省(市、縣)兩級旅游數據中心;將省旅游教育培訓中心建設成為旅游行業人才專業培訓機構;探索建立旅游與農業、文化、建設、交通、海洋漁業、環保、安全、醫療、物價等更廣泛的綜合管理和執法模式。
(四)建立適應全域旅游的統計體系。一是根據試行的情況,進一步修改完善并正式印發《海南省旅游接待統計和收入測算新方法實施方案》;同時結合旅游衛星賬戶常態化編制和旅游統計改革創新需要,修訂實施新的《海南省旅游產業統計調查制度》。二是充分吸收2016年首次編制旅游衛星賬戶(旅游衛星賬戶提供國際統一的計量方法,提高旅游統計數據的可信度和區域的可比性,還能夠準確全面地測度旅游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實現國際間的可比)的經驗,繼續推動2017年海南旅游衛星賬戶編制;同時指導三亞、海口等有條件的市縣開展本地旅游衛星賬戶編制。三是建立科學的旅游經濟宏觀分析與預警機制,定期上報和發布旅游基礎數據,實現旅游與其他部門信息數據共享,完善科學的旅游數據統計、分析、決策、交流平臺。四是推動建立旅游產業發展考核體系,加大對各市縣旅游經濟發展、全域旅游創建工作的考核力度。
(一)完善旅游規劃體系。一是推動省政府早日批準實施《海南省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16-2030)》。二是年內完成《海南省海洋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海南省郵輪旅游發展規劃》編制和《海南經濟特區旅館業發展規劃》修編。三是抓好《海南省旅游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海南省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16-2030)》的實施和督查。
(二)完善旅游法規體系。一是完善《旅游法》配套規章制度建設,完成《海南經濟特區旅館業管理規定》修訂工作。二是加大旅游執法檢查,全面實施新修訂的《海南省旅游條例》和《海南經濟特區旅行社管理規定》《海南經濟特區導游人員管理規定》《海南省景區景點管理規定》《海南經濟特區旅游價格管理規定》等地方性法規。
(三)強化旅游政策保障。一是會同省財政廳、省外事僑務辦、省公安廳等部門,積極爭取更加優惠的離島免稅、免簽證等政策。二是推動出臺《海南省人民政府加快發展郵輪產業的若干意見》和《海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自駕車旅居車旅游的意見》。三是落實《海南省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實施方案》,做好我省旅游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工作;督促檢查國家和省市縣制定的發展旅游政策的各項措施落實情況。
(四)穩妥推進三沙旅游。一是加強與國家層面有關部委的溝通協調,爭取早日開通三沙旅游新航線。二是做好服務和保障工作,確保西沙郵輪旅游接待工作安全有序。
(一)狠抓項目建設,提升景區質量。一是全力抓好重點旅游項目督導工作,順利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年度重點旅游項目督導工作任務。二是重點做好六大旅游園區、22個重點旅游度假區、八大重點公司項目跟蹤服務工作。三是推進景區“創A級”和提質升級,指導海口火山口景區、三亞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旅游區創建5A級旅游景區和清水灣、富力紅樹灣、澄邁盈濱半島創建4A級旅游景區,以及一批非A級景區創A;不定期開展抽查、暗訪,對一些存在問題的景區視情節給予警告、通報批評、降低或取消等級等相應處理。
(二)強力推進旅游投融資與旅游招商工作。一是加大旅游投融資體制改革創新。協調省財政廳推動設立旅游產業投資母基金,同時設立各類子資金運營投資旅游項目,初步建立政府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的旅游產業多元化投融資體制,對優質旅游項目通過資本注入的方式,扶持項目做優做強,進而增加旅游產品有效供給。二是落實與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中信銀行、海南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等銀行的合作,鼓勵金融機構推出具有旅游特色的金融服務和產品,著力解決小微旅游企業融資慢、融資難的問題。三是用好2017年旅游發展專項資金,選好項目精準扶持。四是對全省旅游招商項目進行認真梳理,精心策劃包裝旅游招商項目,參加博鰲亞洲論壇、港澳、廈門“投洽會”、北京等招商活動,進一步吸引境內外、省內外戰略投資商和大型旅游集團投資我省旅游項目。
(三)深入推進廁所革命。一是正式啟用全省旅游廁所二維碼監督管理平臺,建立旅游廁所管理動態監督機制,開展旅游廁所評級,繼續推行旅游廁所開放聯盟,進一步提升旅游廁所服務水平。二是加大督查督辦、明察暗訪的力度,確保完成全年建設265座旅游廁所的任務。
(四)推動旅游標識標牌建設。一是印發全省旅游標識標牌規劃綱要和旅游標識標牌建設實施方案。二是指導各市縣在旅游綜合體、旅游度假區、景區景點、旅游小鎮、美麗鄉村(鄉村旅游點)賓館和酒店等點和連接線新建和改建旅游標識標牌。
(五)抓好旅游精準扶貧工作。一是對重點攻堅的45個旅游扶貧重點村和全省其他具備旅游開發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村,分期分批實施旅游扶貧開發,因地制宜發展“一鄉一策”“一村一品”“一家一藝”。二是深入推進旅游企業和151個貧困村“結對幫扶”活動,通過幫助宣傳推介、客源組織、招商引資、勞務用工、農副土特產供應等多種方式,帶動貧困村民參與旅游發展,實現脫貧。三是開展鄉村旅游“千千萬萬”品牌、椰級鄉村旅游、金牌農家樂、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戶、中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等系列品牌創建活動,提高旅游扶貧水平。四是大力宣傳推廣以瓊海為代表的全域發展型、以定安百里百村為代表的區域發展型、以瓊中什寒村為代表的整村推進型、以保亭什進村海南布隆賽鄉村文化旅游區為代表的區域聯動型、以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為代表的景區帶動型、以農旅結合五指山雨林茶鄉為代表的品牌打造型等六大旅游扶貧模式。五是建立海南省旅游扶貧動態跟蹤機制和旅游扶貧督查通報制度。
(六)加大旅游商品開發和營銷力度。一是組織參加中國國際旅游商品博覽會、北京國際旅游商品博覽會、昆明國際旅游交易會等,為旅游商品企業提供宣傳、交流和展示的平臺。二是舉辦第二屆海南省特色旅游商品評選活動,推出十金十銀特色旅游商品;配合中國旅游商品協會舉辦首屆中國海洋旅游商品博覽會。三是在《海南日報》和陽光海南網等媒體上開設優秀旅游商品專欄,適時設立海南旅游商品精品館集中展示我省優秀旅游商品。四是繼續打造好“海南禮物”旅游商品平臺,不斷擴大旅游商品品牌和種類。
(一)推進“旅游+會獎”。一是辦好海南國際休閑旅游博覽會、海南國際海洋旅游產業博覽會、海南國際美食博覽會等大型旅游展覽。二是指導各市縣、各廳局做大會展業,精心策劃一批對旅游產業拉動力強、宣傳效果好的會獎活動項目并納入歡樂節的整體宣傳。
(二)推進“旅游+文體”。一是繼續辦好2017年海南國際旅游島歡樂節,會同省文體廳在歡樂節期間打造3-4臺高水平的文藝演出。二是打造海南黎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東坡文化節、冼夫人文化節、換花節、七仙溫泉嬉水節、潭門趕海節和萬寧、陵水中華龍舟大賽等特色節慶品牌。三是配合辦好環海南島國際大帆船賽、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萬寧國際沖浪節、海口及儋州國際馬拉松賽、觀瀾湖世界女子高爾夫錦標賽、高爾夫明星賽等國際賽事。
(三)推進“旅游+互聯網”。一是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推動各市縣盡快完成信息數據中心的組建。二是繼續協調推進重點旅游區域WiFi覆蓋和旅游樞紐節點、旅游信息咨詢中心建設。三是從省級層面出臺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企業的指導意見,規范指引全省旅游信息化建設,統一智慧旅游建設標準體系,保障建設模式具備可持續性、長期性;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市縣根據各自特點積極探索提升旅游信息化手段和方式。四是加快推進旅游信息化項目建設,完成云平臺二期,啟動海南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建設。五是構建旅游政務網絡矩陣,形成門戶網站、公眾微信號、市縣網站聯動的官方網絡互動平臺體系,強化政務服務和便民服務。
(四)推進“旅游+農業”。落實《國家旅游局農業部關于組織開展國家現代農業莊園創建工作的通知》,會同省農業廳、省農墾總局,打造現代農業莊園和農產品,做好2017年第二批四季觀光果園開發改造工作,繼續推進桂林洋熱帶農業公園建設。
(五)推進“旅游+其他產業”。一是積極推動醫療健康養生旅游,重點打造10個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30個康養旅游示范項目。二是進一步開發森林生態旅游,抓好銅鼓嶺國際生態旅游區、八門灣紅樹林濕地公園、霸王嶺旅游區等項目的招商引資工作,積極推進五指山、尖峰嶺、七仙嶺國家森林公園建設。三是培育旅游和現代工業的融合,積極推進文昌航天科技旅游、昌江棋子灣核電科普游、大廣壩電站游。四是指導各市縣開發低空飛行旅游資源。五是開發和豐富婚慶旅游產品,打造以美麗、幸福和愛情為元素的海島婚慶旅游品牌。六是整合高爾夫旅游資源,打造海南特色高爾夫游產品。七是指導紅色旅游經典景區開發建設,配合鄉村旅游扶貧工作,對紅色旅游景區實行傾斜,實現紅色旅游富民目的。
(一)加強旅游國際化改造。一是用好用足航空、郵輪和入境三大補貼政策,激勵我省旅游企業積極開拓入境客源市場。二是繼續加大國際航線開辟力度,加大航班補貼力度,優化航班補貼方式,鞏固現有航線、加密航線,積極開辟海南至日本、澳大利亞、德國等多條境外新航線航班。
(二)全面提升旅游促銷全球化、專業化、精準化水平。一是繼續實施“走出去”推廣和“請進來”促銷,“走出去”要緊緊圍繞“航線開到哪里或者是航線想開到哪里,促銷就做到哪里”;“請進來”要加大力度并且提高層次,要邀請各地旅游協會、最具影響力的媒體等來考察踩線。在入境市場方面,在穩步推進俄羅斯、韓國、東南亞、港澳臺客源市場的基礎上,積極開拓歐美,特別是澳大利亞、新西蘭等新興客源市場;在國內市場方面,重點開拓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客源市場,穩步發展南寧、重慶、南京、天津、武漢、鄭州、長沙、西安等二線客源市場。二是進一步強化旅游推廣中心作用,通過服務外包方式,讓中心承擔起市場調研、活動策劃執行、績效評估等專業職能,讓宣傳促銷工作走上更加專業化的道路。三是充分發揮海南省旅游官網的作用,提高海南在世界的知名度。四是在我省舉辦和參與的各類旅游推介會、博覽會上廣泛投放海南旅游宣傳片、十大旅游產品宣傳折頁、海南旅游畫冊。五是進一步完善、包裝和宣傳推廣港澳市場十大旅游套餐,并在香港、澳門地區設立海南旅游專賣店。
(三)加強廣告和網絡營銷。一是利用新浪、騰訊、攜程、樂途、天涯等網站,積極開展海南旅游形象的宣傳推廣和重點旅游線路、產品的宣傳,開展評選活動等,并通過微博、微信和在線社區等載體進行定向精準營銷。二是持續加大重點區域市場的廣告投放工作力度,通過網絡媒體、公交硬廣、報刊、電視、戶外廣告等多種途徑投放海南旅游廣告,在重點客源市場開展多方位整合營銷活動,同時利用網絡紅人、KOL(關鍵意見領袖)等自媒體的新型宣傳方式,加大海南旅游的宣傳推廣力度,提升海南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一)堅決打擊不合理低價游。針對線上線下的不合理低價游,要提高辦案水平,加大辦案力度,堅持零容忍的態度不變,做到有訴必查、有查必果,頂格處理。
(二)推進導游管理體制改革。實現導游員工化和導游服務公司公司化,完成全省電子導游證換發,并將已經員工化并取得電子導游證的導游全部導入電子行程單導游庫,供旅行社或游客點取,全面推廣三亞導游自由執業試點經驗。此外,繼續清理“僵尸”旅行社,對已公告經營場所與原備案信息不符且無法聯系的58家旅行社、無導游的126家旅行社和不足3名導游的28家旅行社,如未按時提交相關材料,將著手進行清理。
(三)營造文明旅游和安全旅游氛圍。首先,開展文明旅游主題活動,積極推報“全國文明旅游先進單位”、“全國青年文明號”等評選單位。其次,提高全民旅游服務意識。通過開展“最美旅游人”“我是旅游文明使者”等評選活動,樹立“人人都是旅游服務者”的意識;聯合相關部門在全社會加強全民旅游服務意識的教育和培訓,形成全社會重視旅游、文明旅游的良好氛圍。最后,圍繞旅游重點領域、重點節點、重點時段部署開展系列旅游安全大檢查活動,進一步強化旅游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逐步提升旅游緊急救援能力。
(一)加強旅游人才引進和培養的頂層設計。一是出臺《海南省旅游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引進辦法》和《海南省旅游人才培養三年行動方案》。二是推進和落實《海南省“千名旅游英才計劃”》和《海南省旅游職業外語三年(2016-2018)提升計劃》,并與國家旅游局“萬名旅游英才計劃”相融合。三是吸納知名專家教授和企業精英組建海南省旅游人才專家信息庫。
(二)全面提升旅游從業人員素質。一是加大旅游行政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對全省市、縣旅游委(局)干部進行全員輪訓;舉辦全省旅游執法人員崗位培訓班;選派部分行政及高層旅游管理人員赴香港、臺灣、澳大利亞、泰國開展鄉村旅游、房車露營旅游商品開發培訓;選送各級旅游委(局)負責人參加國家旅游局舉辦的各類培訓。二是加強旅游企業中高級管理人才崗位培訓,組織我省旅行社、旅游飯店和旅游景區(點)高級管理人員在國內外開展專項培訓;圍繞海洋旅游、鄉村旅游、網絡營銷、會展旅游、郵輪游艇、健康養生、溫泉度假等新業態領域開展人才培訓;推動旅游企業對一線員工開展國際禮儀、國際習慣、國際標準服務培訓。
(作者系省旅游委黨組書記、主任)
本文責編/鐘瑜 郵箱/zy2009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