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芹
新時期中職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現實困境與改善路徑研究
◎白芹
在中職學校的主要工作中學生管理是重中之重。學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可以充分說明一個學校的學習風氣,極大程度影響了學校的聲譽。我國傳統的管理時期,一般都是利用有關的規章制度限制學生,進一步實現管理目標。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問題越加突出,迫切需要對其進行全面改革,從而提高中職學生管理工作的質量。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時期下中職學生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則,其次探討了新時期下中職學生管理現狀,最后提出了新時期下中職學生管理工作改革措施。
隨著國家不斷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以及多項政策的支持,我國職業教育發展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新時期,各地也在進行中等職業教育的改革,提升中職學校的辦學水平。在中職學校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很多學校采取注冊制,放寬了學生的入學門檻。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職學校的學生生源被擴大了,但學生的情況也參差不齊,學生管理工作問題進一步凸顯。隨著教育的分流,中職學校的學生往往被人們視為“差生”,是經過考試“篩選”下來的,中職學生在理論知識方面學業成就的落后,以及很多學生處于青春期的心理特點,使得中職學校學生管理工作壓力極大,對于中職學校學生管理工作中面臨的現實困境,必須加強對學生工作的研究,探尋科學合理的改善路徑。
教育觀念陳舊。中職學生管理工作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是教育觀點陳舊。大部分中職學校尚沒有聯系學生自身特點與社會要求實施改革創新,教育思想相對滯后。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時不能將學生作為主體,亦不能從學生角度實施正確管理。職業學校和學生之間的關系體現出主從依賴特點,學校是主動進行教育和管理的一方,學生則是被動接受和管理的另一方,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以管理者為本,如此一來,就無法實現“以生為本”的目標,也會影響學生管理的效率。
管理手段滯后。時代在變遷發展,相應的教學思想和手段也要做出一定的改變。在新的發展形勢下,若無法及時更新學生管理手段,將會直接影響中職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可是在實際中職學生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由于老舊思想造成的根深蒂固的影響,大部分教師都認為中職學校學生綜合素質偏低,學習能力有限,所以在具體管理手段方面,一般選擇強制性的傳統管理方式。無法徹底突破傳統管理模式造成的管理限制。目前,大多數職業學校還是選擇剛性管理學生的方式,在管理學生事務中只要達到“管住學生”的要求即可,從而頻繁發生重視管理、輕視服務的現象。正是由于這樣的管理手段,使學生產生了較強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學生管理工作的實施。
管理體制不健全。中職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問題是管理體制不健全和管理方式單一。大多數中職學生管理工作都是輔導員或者是班主任的統一負責,這樣的管理方式基本上忽略了專業教師的作用,無法使專業教師在管理和指導學生方面發揮專業技能。非學生管理部門的員工一般都沒有形成對學生進行科學管理的工作意識,造成這部分教職工與學生缺乏必要的接觸與交往,甚至有些教職工無視一部分學生在校園中做出的不良舉動。不但阻礙了學生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同時也影響了學生專業水平的提升。此外,中職學生管理工作體制不完善,直接限制了學校對學生的管理作用,不能充分保證學生的健康發展。(鄭紅霞.職業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現狀考查與對策探討[M].華中師范大學,2016)
以人為本的主體性原則。只有將學生作為管理核心,才能最大程度彰顯學校的現代化教育理念。綜合分析,學生管理工作“以生為本”的具體含義:一是全面綜合學生的建議開展管理工作,努力爭取學生的支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全部活動,真正保護學生的利益。二是努力為學生提供一些優越條件,確保學生發展的全面性,一專多能。管理者需要不斷深化以學生為主體的管理理念,尊重學生的意見,如此更加有利于學生管理工作的貫徹實施。
民主性原則。隨著社會文化的深入發展,學生逐步提高了對民主教育的需求,他們渴望參與管理工作,進而確保自身的權益。學生不再只是扮演被管理的角色,而是希望可以憑借自身努力推動學校的發展。因此,管理工作應當將為學生服務和滿足學生要求作為重點,為學生創造積極參與學校事務討論的機會,重視學生思想的深度,及時解決學生向管理員反映的任何問題。通過民主制度的構建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促使他們與管理工作人員更好地進行溝通交流,進一步提高他們支持有關工作的程度。
創造性原則。中職學生的獨特身份造成了他們無法順利接受普通高校的管理方法,出現的問題也與普通高校不同,無法借鑒前人的經驗,出現問題只能結合自身經驗開展分析,因此要求教師擁有一定的管理創新意識,不能局限于傳統的處理問題的方法。(鐘進奈.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管理中的“柔性管理”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1): 275.)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創新:第一種是基于工作目標實施改革,工作目標直接影響了培養學生的方向與特點,也對采取怎樣的管理工作方式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所以學生管理工作必須凸顯創新性;第二種是基于管理者的思想實施改革,管理者必須拋棄傳統的工作方法,善于引入先進的學生管理制度;第三種是對學生的課余生活推陳出新。現在的學生更需要積極參與豐富的團隊特色課余活動,才有利于學生與集體的融入,使學生增加集體榮譽感,有要利于順利開展學生管理工作。
轉變觀念,培養中職學生自信心
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在我國,學生管理工作的作用十分關鍵,其直接影響了我國人才培養的效果,我國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讓每個中職學生都能提高自身綜合能力。要想達到這一目標,要求學校將學生擺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為學生設置科學的目標,并且適當鼓勵學生爭取進步,在引導學生獲得成功的同時鼓勵學生找出自身存在的問題,以及確定今后的努力目標,合理栽培與培養學生。
營造合作共享的校園文化氛圍。學校只有形成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以及和諧的學習氛圍才可以創建優秀的校園文化。在創造文化氛圍的過程中需要學生認清團隊的作用,當今社會企業已經將團隊合作作為了員工的基本素質。這就需要科學制定有關的行為規范培育學生,為其提供細致的指導,嚴格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引導學生逐步建立榮辱觀。
學生采取正確的合作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應當耐心為學生講解與他人合作的意義,使學生明白這是其今后在社會生存的主要技能。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一些能夠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小游戲,也可以通過組織其他課外活動使學生了解合作的重要性,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認同感,還為創造文明校園奠定了基礎。校園文化主要是將各種集體活動作為載體,科學利用“五四”、“十二九”紀念日,以及傳統節日如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組織開展內容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這樣有利于學生發現自身的閃光點,產生一種健康的生活態度。學生也可以通過科學的獎罰措施產生正確的合作理念。因為學生邁入社會后再學習怎樣合作將會受到競爭的困擾,所以學校必須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引導,防止出現惡性競爭。學校應獎勵積極競爭,使學生形成健康的競爭意識,并且在競爭過程中培養合作意識。
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學校在培養高技能人才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創新意識,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與崗位實踐中勇于提出問題和發表自己的看法,不能盲目認同教師的觀點。現代社會的發展不只需要擁有吃苦耐勞精神的工人,還需要具備較強創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這就要求學校不斷改革自己的教育方式,貫徹執行先進的實踐教學理念。

教管結合,以教促管
采取合理的方法,完善思想品德教育體系。中職學生正處在成長的關鍵期,缺少相對成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在學校學習過程中會逐步形成成熟的思想,對成功產生強烈的追求。這就要求學生管理工作了解每一位學生的不同心理,只有如此才可以有效解決問題,幫助學生很好應對社會新的發展形勢。一般情況來講,心理教育的發展與學生實際情況積極符合,結合他們成長中的不同特點提供對應的輔導,綜合來講,思想品德教育的關鍵是使學生嚴格遵守思想道德的行為標準,從而強化自身素質修養以便對新時期環境需求很好適應。
改善中職教育模式,推動學生全面發展。中職院校應當將學校健康發展和教師職業發展作為根本,幫助教師逐步提升專業能力,初步構建一個“不但能夠教學,還擁有技術”的教師雙重結構。同時,每個專業需要擁有超過兩名的帶頭人,骨干教師數量超過半數,雙師型教師比例應達到80%;創建兼職資源庫,邀請企業專家構成顧問團隊,改進師資隊伍結構。在建設師資的過程中,除了積極培養雙師型教師之外,還要為學校選擇一些重點高校培養的工程碩士人才,從而提高學校的整體師資水平。(周曉群.關于中職學生管理的若干思考[J]. 文理導航 (中旬 ),2016(6): 72.)
市場導向,科學設計專業課程。中職教育主要是為本地區企事業單位輸送優秀人才,這樣就必須改革中職教育課程,要對本地區經濟發展形勢全面分析。在國家規定范圍內設置課程,兼備本地區經濟發展特點。因此在全面了解本地區經濟發展特點的前提下研究校本課程,設置更加專業和目標指向性更強的課程十分關鍵。如此一來就要針對專業課程構建動態調整制度,設計三到五年的調整時間,全面開展調研工作。
互利共贏,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不僅將大量的辦學資源提供給中職學校,還為中職學生創造了廣闊的實習空間,使他們對工作形成深刻的體驗,有利于今后更好地融入社會。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應當科學應用現代企業5S管理方式,基于學校的合理引導,使學生真正認識到企業的價值,并且將學生置于虛擬環境中使其感受企業文化。在與校企合作制度有效對接的過程中適度應用訂單培養模式,最大程度確保學校體制制度的實施,在隊伍創新前提下與學校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制度建設特點積極符合。企業還可以滲入到教學中,為學生創造實踐操作的場所,還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實訓方案,同時挑選優秀的學生為企業儲備人才,使他們成為企業未來發展需要的人才。
加強學生管理隊伍建設
建立立體式的學生管理網絡。在中職教育發展過程中政府及有關的教育機構發揮了保駕護航的作用。職業學校追加投入資金,加強辦學能力等都要獲得各級政府機構與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中職學校也需要各級政府和教育單位指導擴展投資渠道。在改變人們教育思想的過程中政府發揮了極大作用。所以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政府扮演了總工程師的角色,只有嚴格管控才可以最大程度發揮政府的監督功能。我們一般認為在中職學生管理工作中學校的高層管理、班主任才是管理階層,擁有不可動搖的權威。可是由于中職學生管理工作的復雜性與特殊性,造成了上述力量無法對這一龐大的管理體系有效支撐。只有全校老師甚至是學生共同開展管理工作,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工作網,才能提升學生管理工作水平。
積極建設學生管理隊伍,提升隊伍管理素質。決定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是高質量的管理團隊,重中之重便是教師隊伍建設。班主任作為教育和組織班級者,在培養與引導學生思想教育中班主任發揮了關鍵作用。所以學校最基本的組成單位是班級,其也是學生開展學習生活的根據地。因此,學生管理隊伍建設迫切需要成立班主任隊伍。學生管理是一個具有綜合特點的學科,學生需要適合的管理人員和管理方式,同時管理人員必須具備創新意識,具備較強的工作責任心。管理人員注意積累有關的管理經驗逐步改進自己的管理方法,學校也要為教師創造進修的機會,幫助教師培養工作成就感,從而更好的開展學生管理工作。
綜合分析,新時期中職學校順利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有利于貫徹落實學校的各項工作,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所以,學校與教師必須對學生管理工作高度重視,利用有效的手段,成功解決目前中職學生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各類問題,同時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最大程度提升中職學生管理工作的水平。
(作者單位:安徽滁州技師學院)
安徽省職成教學會2016年教育科學規劃一般項目“社會資本理論視域下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結構改革研究”(項目編號:azjxh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