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紅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如何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生受益的課程,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模式勢在必行。根據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體會,筆者認為應構建專題講授、問題引導、網絡學習和實踐教學“四位一體”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四位一體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陣地和主渠道,也是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在信息化時代,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源渠道非常廣泛。過去那種單一的單向灌輸式教學模式只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導致“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的局面。如何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生受益的課程,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模式勢在必行。根據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體會,筆者認為構建專題講授、問題引導、網絡學習和實踐教學“四位一體”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對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吸引力和教學實效性,使思想政治理論課讓大學生真心喜歡、終生受益意義重大。
1 專題講授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目的和任務決定了理論講授依然是教學的主要模式。但針對傳統教學中照本宣科式的、不顧學生興趣和接受能力的灌輸模式,筆者建議采取專題講授的方式完成理論教學。專題式教學就是指,在總體把握熟悉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扣住教材內容體系的內在聯系,緊緊圍繞理論熱點問題和社會現實問題,把教材內容分成若干專題,按專題組織教學,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教學實踐活動。搞好專題講授,關鍵是要深入思考,組織專題教學的內容。教師在堅持教學大綱的前提下,在深刻領會教材精神實質的基礎上,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和提煉,突出重點和難點,形成專題講座式的教學內容。在組織專題教學的內容時要注意:(1)整合教學內容,避免重復性。首先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與中學政治課的內容要進行梳理整合,對中學政治課中已經詳細介紹的內容不要過多講述,點到為止即可;其次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四門課之間的內容也要整合,要避免重復講述,不同課程在相同內容的講述上要有不同的角度和側重點。(2)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內容要真正貼近社會的客觀實際和學生的思想實際,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時代性。理論聯系實際,首先要聯系學生的個人實際。只有當外部的教育活動觸及到學生內在的需求時,才能使受教育者處于一種積極的接受狀態中。因此聯系學生思想上的興奮點以及身邊的實際進行理論講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心喜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教學語言上要接地氣,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方式闡述理論,講述身邊的事,這樣才能讓大學生有共鳴感,進而真心喜歡上思想政治理論課, 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真正進入學生的頭腦。此外,理論聯系實際,還必須聯系社會實際。當今國際國內的“實際”都發生了新的重大變化,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了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緊跟新時代,要把學生關心的國內外重大問題,我國改革和社會轉型過程中的各種實際問題充實到教學內容中去,增強教學的時代感,這樣才會讓學生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實意義。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解答這些新問題,真正做到傳道解惑。搞好專題講授, 還需要一個好的教學團隊,可分成不同的課程組,課程組成員可實行集體備課,發揮集體的智慧。還可以實行分工負責,使教師教有專攻,在教學中同一團隊的教師可以相互交流,輪流互換,這樣既使學生保持一定的新鮮感,又保證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力求堂堂課都精彩。目前,我校已進行了“專題教學,巡回授課”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嘗試,任課教師依次在不同班級講授相關專題內容,使學生能在一學期領略到不同教師的不同特色和風格,達到學生真心喜歡、終生受益、畢生難忘的教學效果。
2 問題引導
問題引導就是指教師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提出具體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分析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實現課程教學目標的方法。問題引導將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結合起來,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重要意義。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互動過程,不能只注重教師的教,只有把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課堂教學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毫無疑問問題引導是最能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參與性的教學模式。問題引導教學的組織必須把握好四個環節:(1)選題。選取合適的論題是搞好問題引導教學的關鍵。在問題引導時,問題的創設非常重要。問題的創設要以現實問題為切入點,高度關注國內政治經濟改革、社會轉型發展和世界共同關心的重大現實問題和理論問題。問題引導時要高度重視對錯誤的價值觀念、社會思潮進行針對性批判。我們必須運用理論性研究的成果批判錯誤的價值觀念、社會思潮,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才能讓學生“終身受益”。 選擇問題時要體現教學的重點、難點,反映社會的熱點,還需具有一定的可爭論性,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參與度。(2)準備。首先,教師在選取問題后應認真準備,全面研究論題,以期對論題涉及的知識有全面的把握和透徹的理解。其次,學生可分小組進行準備,組內成員可以分工負責,共同就創設的問題進行準備,從圖書館或網絡上查找相關資料,匯總討論,準備發言提綱,還可以制作成ppt,這樣既能提高課堂討論的質量,又可以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3)課堂討論。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要鼓勵他們暢所欲言,百家爭鳴,不要怕說錯話。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圍繞論題討論,不要把話題扯遠,對部分偏激、消極的言論,也不要加以指責,妄下結論,而應以理服人。這樣才能敞開言路,把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充分結合起來。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可在課程平時分中予以加分。4、教師總結。對課堂討論情況教師要及時進行點評和總結,加以正確引導,最后使學生通過討論獲得令人信服的真理,實現問題導入教學的目的。endprint
3 網絡學習
當前,互聯網和手機等移動端已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也要與時俱進,要創新教學模式,要積極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實現線下和線上教學密切結合,使網絡教學環節成為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時代感和吸引力。網絡教學可以豐富教學形式,擴大教學的信息量。網絡教學提供了一個集教學課件、視頻、資料為一體的海量教學資源,使原來的教育空間變得更為廣闊,把深奧或生硬的理論講解變成生動有趣的師生互動,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網絡教學還可以加強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通過建立網上專題討論和課程答疑,可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在討論和答疑中得到啟發。這樣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有過去單向灌輸變為多向交流。學生可以在網上咨詢、提問、尋求幫助,反映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教師通過網絡與學生互動交流,理解學生的思想認識,答疑解惑或加以引導。針對社會熱點問題可在網上設立專題討論,讓學生參與討論,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網絡教學還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網絡教學環節要求學生必須獨立自主的學習并解決相關問題,使學生能夠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開發建設各種類型的網絡學習平臺和慕課形式,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目前,我校已引入了優學院網絡學習平臺,將其作為課程教學的重要一環,取得了較好效果。
4 實踐教學
實踐是理論的源泉,因此實踐教學已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實踐教學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感受認知真實的社會,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檢驗所學理論的正確性,獲得對所學理論的認同感,又可以提高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基本上都設置了實踐教學環節,但要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對實踐教學的方式方法還要進一步探索。筆者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應按每門課程的教學目的和特點采取不同的形式。具體來說,《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是一門踐履性很強的課程,其教學效果也并不是看學生考試得多少分,而是學生能否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律觀,并將其體現到自己的生活中。其實踐教學可以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通過多種形式如拍攝微視頻、征文比賽、社會服務等,通過身體力行,讓大學生多角度審視自己的言行,養成好的行為習慣,自覺踐履道德規范和法律法規。《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明確中國人民為什么最終做出了“四個選擇”,其實踐教學則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紅色資源,帶鄰學生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紀念館、歷史遺址等地參觀,讓學生身臨其境,更直觀了地了解近現代歷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主要是讓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和分析問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主要是通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講述讓學生增強“四個”自信,這兩門課程的實踐教學,可以組織學生走出學校,到工廠、農村、社區去參觀、考察、調查研究,讓學生親身感受了解國情,了解社會,運用所學理論對現實問題進行思考審視,加深對所學理論的理解。
【參考文獻】
[1]王雪婷,張云,王金洲.基于問題意識導向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12).
[2]葉家艷.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教學平臺建設與探討[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