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登飛
【摘要】 當前,我國正在建設創新型社會,需要我們的教育能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型人才。而傳統教學模式中,往往不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現代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改變這些不足,適應經濟建設的需求。本文結合本人工作實際,闡述如何改變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以提高課堂效率,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 創新能力 課堂效率 轉變 探究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7)10-046-01
當今,我國經濟建設正在向創新型之路轉型,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需要更多更具活力、更具創新精神的新型人才。
而傳統教學模式,卻很少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為了培養創新型人才,適應建設創新型社會的要求,新課改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改變教學思路,優化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率,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達到這些目的,筆者認為需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轉變教育觀念
要想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首先要從思想上認識到改變教學模式的必要性,緊迫性,我們才能在教學實踐中積極行動起來。
課堂不是教師個人表演的舞臺,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培養技能、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最重要的場所;課堂更是是國家和社會用來培養人才的平臺。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引導學生去主動探究知識,將課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意思和能力,并逐漸培養探究能力、創新精神,培養獨立意思、自學能力,這將使學生受益終身,也正是創新型人才必備的素質。
課堂效率如何,教師的教育觀念至關重要,只有充分認識到存在的不足,才會有實踐中的動力。我們每位教師要領會新課改的精神,學習新課標的要求,努力學習和探索新課程教學方法。調整教學思路,改變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在不斷的探索和學習中提高自己,以便提高教學效率。
二、建立平等民主的教學氣氛
陶行知先生說:“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數人的創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數人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比欢鴤鹘y教育一直把教師定位在“傳道、授業、解惑”的位置,這沒錯,教師的職責就是要做到這些。然而正因為如此,社會和教師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把教師架在了居高臨下的位置上了,教師往往從俯視的角度看學生,而學生自然要“仰視”教師了。有句俗話說的好,“山頂上的人和山底下的人,相互看起來都很渺小”,于是乎師生間的距離拉開了,思想上隔閡的產生也在所難免。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下,還談得上教學相長嗎?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激情嗎?
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我們新課改條件下的教師,要俯下身體,放下架子,去接近學生,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知道他們需要什么,做他們的朋友,這樣學生才能愉快地、不知不覺地從你的“道”、受你的“業”,愿意把他們的“惑”向傾訴。在如此平等和諧的教學氣氛中,何愁不事半而功倍呢。
三、創設情境,注重探究過程
傳統教學中,往往只注重對課本知識的被動接受,只要學生“知其然”,而不太注重其“所以然”。這樣,學生在學習中處于被動地位,即使學生要知道其“所以然”,也是人云亦云,課本怎么說或是教師怎么說,就怎么想,而缺失了人類認知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探究過程。因為探究過程是人類認識和發現真理的關鍵過程。新課改要求我們的課堂,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探究中重現知識的發現、認知過程,借此培養學生的探究和創新能力。比如在地質災害中的泥石流災害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查閱資料,自己動手制作模型,來模擬泥石流發生的條件、過程、結果。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更增強探究能力,創造能力,并且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開拓了思維。這樣課本上的知識成為了自己的思維,分析、探究能力和愿望也得到了提高和強化,為以后的創新思維做了準備。
四、激發學生興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如果學生對所學知識感興趣,就會變被動為主動,以學習為樂事,這樣學習不但不會覺得苦和累,反而會覺得是莫大的快樂,不但學得快記得牢,而且能夠靈活運用、舉一反三。
比如結合課本中的“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帶著好奇心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中不僅學到了知識,而已會很有成就感,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愉悅,這樣反復暗示和強化,便會激發出學生的潛能,培養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這不就是教學的“捷徑”嗎?
五、采用現代教學手段,讓地理教學鮮活起來
地理課本是我們教學的主要載體,它是平面的、無聲的,是由一系列單色調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來的世界。這個世界缺乏色彩、缺少變化,是以一種冰冷冷的形勢和姿態呈現出來的。而生活的世界是鮮活的,立體的,五彩斑斕觸手可及的,我們的各種感官無時無刻不真切的感受到它的存在。而在學生看來,兩者之間并無必然的聯系,不是相互佐證、而是各自獨立的。
采用現代教學手段,便可把課本靜態的、刻板的敘述,以有聲有色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多維的多感官的向學生傳送,接近現實世界,而且可以根據需要,展現特定的場景、效果,對特定的事物進行放大或是縮小,把一定的過程加快或是減慢,這些都可以通過多媒體來方便的實現。比如再現地震發生的瞬間,展現板塊運動過程,模擬地殼、大氣等的運動,等等。這些生動新穎、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對豐富課堂形式,提高課堂效率都無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總之,作為新時代的地理教師,要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積極投身新課改,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以素質教育為重心,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具有創新能力的建設者而努力奮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