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巍巍
【摘 要】呼倫貝爾學院美術學院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將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思維融入高等教育全過程、構建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引領學生的創新創業信念等三項工作作為重點,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
【關鍵詞】呼倫貝爾學院;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0-0193-01
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呼倫貝爾學院美術學院必須要在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指導下,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結合呼倫貝爾學院美術學院實際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就是要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創新創業精神的培育不僅要有系統的理論知識教學,還要有特殊的實踐環節,這樣才能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的有序發展。
一、將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思維融入高等教育全過程
大學生創新創業思維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關鍵因素,創新創業思維的培養不是在短時期內形成的,需要將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思維等融入高等教育的全過程。不僅要有科學的課程體系,還需要將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滲透到各個專業教育中,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為此,高等學校實施素質教育中要注重創新人才的培養,要深化教學改革,注重對學生創新創業思維的培養。
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教育的目標,歸根到底就是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不同國家、不同時代其教育目標不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就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所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等專門人才。”
二、構建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
良好的環境影響到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培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支持,這就需要政府、高校、家庭共同努力,構建和諧的創新創業環境。
政府要政策配套,建立服務機制,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政策保障。政府應當提供以下服務:一是提供創新創業資金。大學生創新創業難,起步更難,特別是第一桶金所需要資金的支持,政府應當通過各種途徑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資金的支持。二是加強各類培訓。通過培訓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使學生更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創新創業機會,通過培訓可以使學生掌握創新創業所需要的政策、法律、財務等方面的知識。三是加強對學生創新創業指導。大學生對市場經濟的變化還不能很好地掌握,這就需要政府加強指導,從而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成功的機會。在全社會形成人人想創新創業,人人能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信心。
高校是教育的主體,擔負著教育的主要職責。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培育,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形成的,還需要貫穿大學生四年的各類學習環節中。要將創新創業素質的教育落實到課堂教學和各類課外活動中,要從大學一年級起開設創新創業課,使學生盡早了解創新創業的內容,從一進校就培養學生“做老板”,同時引導學生開展各類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掌握市場信息,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在我國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的思想觀念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影響較大。一方面大學生創新創業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理解。大學生畢業后開始創新創業要得到家庭的支持,這樣才能夠使大學生全身心地投人創新創業當中去;另一方面,家庭的創新創業思想也會影響到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觀念。如浙江人的創新創業精神大部分是受到家庭的影響,從而走上創新創業之路的。因此,大學生父母要營造有利的創新創業環境,要鼓勵他們思考社會所需和自己所能,揚長避短。要鼓勵他們克服困難,發揚艱苦奮斗、團結協作、誠實守信的精神,在創新創業中鍛煉自己,以高度的敬業精神服務社會、服務人民,從而實現自身價值。
三、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引領學生的創新創業信念
人類的活動都是有一定的動機和需要的。馬克思說:“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相關。”人們之所以建構理想并為理想獻身,是因為他們意識到自身的需要,并以自己的主動性,通過實踐去滿足這些需要。然而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就業壓力和社會的競爭,普遍存在著為生存和發展奔波,純精神性的目標暫時置后的現象。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力度加大,世界潮流對我們的影響不可避免,西方青年正在經歷的世俗化過程也必然影響到我們。但并不能說人們心中已經泯滅了對理想信念的追求。因此,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要注重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去引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理想,堅定其為之奮斗的信心。
參考文獻:
[1]孫忱.“新常態”背景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5(11).
[2]沈文青,孫海濤.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構[J].當代教育科學,2014(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