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鋮+牛會云
摘 要:當前,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和融合至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徹底改變了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在教育領域,教育信息化為促進教育均衡化發展,縮小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對基礎教育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就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進行探索和研究,以期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質量;認識
當前,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和融合至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徹底改變了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在教育領域,教育信息化為促進教育均衡化發展,縮小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對基礎教育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近幾年,我校大力加強信息技術裝備的建設,積極開展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方面的研究推廣,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提升了教育教學質量。但是,仍存在教育教學觀念轉變慢、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為追求課堂氣氛的活躍和教學形式上的多樣,盲目應用多媒體課件和網絡資源等現象,制約了教育教學質量的再提升。那么,如何有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呢?下面談幾點認識與體會。
一、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變革課堂教學的思想認識
利用信息技術變革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首先需要廣大教師提高思想認識,樹立現代教育理念。如何提高廣大教師的思想認識呢?首先,要讓廣大教師看得出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所起到的特殊效果。如多媒體技術的恰當運用,可以使知識內容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樣。通過文本、圖像、動畫、聲音、影像等各種單一形式或者是幾種組合形式來表現,刺激學生多種感覺器官,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記憶、聯想等思維活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班班通在課堂中的使用,使農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與發達地區學生同樣的優質教育資源。其次,要強化對教師現代教育理論的灌輸和宣傳,通過不間斷的學習宣講,慢慢地教師的認識便會有所提高。
二、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實踐
任何一種理論或技術都是在實踐過程中發揮效益的,不斷成熟并為實踐所服務,信息技術也不例外。所以,要大力倡導教師在教學中嘗試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從傳統的聽力范讀開始,由原來的磁帶轉變為網上獲取的MP3音頻,上課時一點即讀,想從哪播放在播放條上點選即可。也可以從簡單的PPT應用開始,課堂中多增加一些練習,提高訓練效果。還可以從實物展臺做課堂演示、學生作業展示開始,使演示或展示放得更大,效果更清晰等等。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提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能力。
三、加強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僅靠教師的自我摸索是不夠的。特別是在應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起步階段,搜集資源、制作課件、應用軟件等都比較費時間,教師普遍感到困難,這就需要對學校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一線教師進行不同層次的全員培訓。首先要注重提高教師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其次要對教師課件制作的能力及網上操作能力進行重點培訓;再次要指導教師使用“班班通”“人人通”網絡資源平臺及國家、省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等網絡資源,及時掌握最新理論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應用操作能力。
四、及時糾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錯誤應用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促進了教學手段、方法、內容的重大變革,加快了教育信息化進程。但在實踐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應當及時予以糾正:
1.為了將信息技術引入教學而生搬硬套。有些課用傳統的方法反而是比較好的,就沒有必要非得引入信息技術,搞得華而不實。
2.用電腦取代人腦。一節課都讓學生看視頻,老師不提目標要求,不做適當強調引導,不做必要分析點撥,完全讓學生根據自己所看去完成任務,是不可取的。
3.機灌+人灌。整個一節課,只有教師的講解和屏幕的演示,沒有學生的思考、練習,師生、生生的互動,學生的動手實踐,這也是要堅決避免的。
4.把課本上的內容完全搬到屏幕上,把原本教材中有的問題搬到屏幕上進行練習,忽視教材對教學的支撐作用。應該將多媒體演示與教材有機結合,不做無謂重復。
5.用課件代替板書,黑板上一個字也不寫。多媒體的演示都是一幕經過,而一節課的重點、綱目是需要教師以板書的形式呈現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影響的。所以,信息技術無論怎樣在課堂中應用,板書都不能丟。
總之,我們對教育信息化的學習、探索和推進正在進行中,教師對信息化環境下多媒體教學有了深刻認識,并且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得以體現。無論教師、學生,均呈現出可喜的變化,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也在不斷提升。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將教育信息化進行下去,教育的現代化將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王子佳.信息技術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探析[J].電子商務,2016.
[2]李輝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學周刊,2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