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國欽
摘 要:從現在小學數學上課的特點可以發現,由于小孩子天生愛動、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都能影響到上課的質量,教師結合學生在生活中的經驗和現有的理論知識,把相應的場景模擬出來,從這些場景中提取需要學習的知識點,這樣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數學;情景教學;應用
一、創設疑問情境,化被動為主動
在上課時,如果教師能恰當的提問,給學生制造一些懸念,使他們在腦袋中浮現出自己疑問的情景,這樣會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處于一種情緒高亢的興奮狀態中。例如,在教學“比較520以內數的大小”時,教師可以問:有沒有小朋友自愿說一組520以內的數呢?這個問題比較簡單,這時肯定會有學生搶答,但會有沒有搶答上的小朋友,這時老師應給予鼓勵:沒有答上的學生沒有關系,你們可以回答下一個問題,停頓幾秒立馬說出剛才那幾個數的大小關系,問:有哪一位學生知道老師為什么會這么快就算出來呢?學生這時會反問:對,老師,您怎么那么快就能判斷出兩數的大小呢?難道這里面有什么奧妙嗎?難道這里面有什么判斷的規則嗎?教師的創設疑問立即讓學生很有興趣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就此開展要研究和學習的內容。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若比較兩個位數不相同的數,只需:先比位數,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這時教師可以繼續提問,讓孩子們自己來討論一下:若位數相同的數,最高位上的數也相同再怎么比?最后通過小朋友們的討論得出:若比較兩個位數相同的數,只需先從最高位開始比較,最高位優先級最高,若哪一位高位上的數大則這個數大,無需再比較下一位直接得出答案。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就一下子上來了。臨下課的時候,教師說下節課要講授更大的數,比如,千位數或者萬位數,還有可能是上億,提出:“那么它們又是怎么比較大小呢?”以此勾起學生的好奇心。
二、創設愉悅情境,以趣引領求知
稍微低年級的孩子都是比較貪玩、好動,沉悶的課堂讓他們毫無興趣,稍有其他東西就會被吸引過去,因此在教課時,我們可以把游戲引入到課上,可以使好動的孩子既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又能輕松地掌握數學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如,在教學生“認識圖形”時,開展“圖形捉迷藏”的游戲,讓學生蒙著眼睛動手摸拿到的圖形,在他們腦袋里形成影像,并且說出相應圖形名稱,從而鞏固對圖形的認識,并較深刻地掌握圖形各自的特征。又如,在教學“圖形與變換”時,筆者組織學生模擬實情的表演,讓學生自己比劃出任一銳角,用自己的動作來說明什么叫“平移”,什么叫“旋轉”。學生在游戲當中就學到了應該學到知識,不論是小學、高中乃至大學,都更愿意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習。
三、創設討論情境,力求獨特創新
小組之間的討論,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大腦思維,活躍的爭論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然后思考出自己獨特的想法。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多設立討論小組讓他們討論出最佳方案,如,在教學“認識時、分、秒”時,分組討論從家到學校用時方案(從家到學校有三種方法:坐公交需要20分鐘,但需要走10分鐘去公交車站、坐地鐵15分鐘但需要再坐一趟公交車用時13分鐘才能到達、騎自行車約30分鐘)。請同學們得出最佳方案?又或許可以得出其他方案?然后教師讓學生前后座4人一組在一起進行討論,通過讓學生激烈地爭論,很多問題都被很快地解決。
四、創設激勵情境,促使學生進取
好的勉勵制度會使同樣一件事情事半功倍。如在課堂中可開展以下活動:老師讓學生在黑板上算幾道題時,誰先上來答,優先得兩朵小紅花,誰算得又快又準確得一朵小紅花,一節課下來誰的小紅花越多,老師獎勵一個當年比較流行的小玩具,并且對學生的作答給予口頭上的肯定和鼓勵:“太棒了!如果聲音再響亮一些,就更好了!”“回答得真漂亮,還有誰能超過他!”“很好,你真聰明!還能有其他的計算方法嗎?想出來老師有其他的獎勵。”這樣會大大鼓勵學生去參與到這個回答中,并且學生也處于一種活躍、激動的心情中進行思考和學習。
五、創設應用情境,培養創造思想
一味地按照套路出牌,使得思維僵化、沒有出彩點,而且容易脫離實際,實踐是驗證真理的標準,只有不脫離實踐,理論才會更加科學,也就能促進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這種方法。因此,要想讓學生做到真正學以致用、學有所成,當教員在上課時,每學習到另外的知識點,教師就要舉一些實際的例子去引導他們走進生活,并且運用這些知識點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舉一反三,下次學生在遇到這種情況就會很快地解決,這也算是一種經驗的累計。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若能對情景教學法加以充分的運用,帶領學生模擬教學情景,并且勇于實踐,從而促使學生走出僵化的思維,改變現有固化模式,進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參考文獻:
[1]孫嫻.小學數學“學習解決生活原型問題”的實踐研究[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8(2):106-110.
[2]曹美仙.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設疑的方法[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6(4):80-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