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景
語文教育要以人為本,關注人的發展,在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重視修養學生的情操和情趣,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心理素質,塑造健全的人格。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人格教育呢?
一、營造和諧的語文課堂氛圍
在課堂上,老師真誠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勵的話語,語重心長的教誨,都會從心靈深處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要善于傾聽學生。傾聽是一種容納與尊重。學生對自己的真實感受暢所欲言,不用擔心遭遇到譏諷和指責,也會允許犯錯但不會因此受懲罰。即使回答問題錯了,老師也應肯定他做對的環節,語重心長地指出他錯誤的原因。當他走神沒注意聽講時,不妨走到他身邊,撫摸著他的頭,或者給他投去惋惜的眼神。總之,不管在什么時候都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愛他的,沒有拋棄他。這樣學生關閉、防范的心門就打開了,敢說了,敢問了,學習的源動力就有了。
二、深入挖掘文本中蘊含人格教育的內容
現行語文教材中豐富的人格教育內容零星地隱含在一篇篇課文中,其中有抒發愛國情感的篇章,有慷慨激昂、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故事,有是與非、善與惡的判斷標準,更有做人的準則。在語文教學中要有效地滲透人格教育,教師就必須首先將這些零星地潛隱著的人格教育內容挖掘出來,自覺把這些資源充分利用起來,讓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通過語言文字流入孩子的心田,提高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使學生認識社會、認識人生,領悟做人的道理,取法乎上,見賢思齊,形成健康的人格。
例如《番茄太陽》一文敘述了“我”與盲童明明之間的一段交往,向我們展現了一位活潑愛笑,聰慧機靈,乖巧懂事的盲童形象。圍繞明明的“笑”這一重點,我引出第六自然段,悟出明明是個盲童的背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明明在和外界接觸的時候會遇到哪些困難?感受明明的可愛讓人“隱隱心疼”。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再讀明明笑的語句,使學生內心產生了強烈對比,為明明雖是盲童卻如此堅強、樂觀、開朗而震撼。抓住“我”的心情變化這條副線,通讀全文,找出描寫作者心情的詞語,灰暗—溫暖—快樂—感動,之后自然地引出問題:為什么作者的心情會有這種變化?作者為什么花這么多筆墨寫心情的變化?這樣就能襯托出明明美好心靈的感染力。抓住15自然段有人為明明捐獻了眼角膜體會社會上的他人對明明純純的愛,使學生對愛心的理解進一步升華。
再例如,《孔子游春》這篇課文論水既是全文的重點,也是難點。因此,教學中我盡量放大這一自然段的人文教育功能。在學生圍繞“為什么說水是真君子?”潛心品讀、披文入情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將文本與已有知識——名言、警句、古詩、成語以及學過的課文結合起來,與生活積累結合起來,與入情入境的誦讀結合起來,開闊學生視野。另外,水的君子風范并不局限于文本中的四點,如何讓學生認識到這一點,我適時抓住省略號巧設補白訓練,讓學生做一回孔子,贊一贊心目中的水,如“有的說水在潔凈了他人的同時卻污穢了自己,可見他多么舍己為人!有的說滴水能穿石,可見水有恒心有毅力!還有的學生說水是特別謙虛的,有的說它胸懷很寬廣……”孩子們的回答正好是對孔子未說完的話的補充。在贊水的同時,水的品行如汩汩甘泉流進了學生的心田。
三、在豐富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美好人格
1.發展興趣特長
培養和發展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無論對人的發展,還是對社會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發展人的興趣特長往往能最大限度地開發一個人的個性潛能。在語文課堂中開展多種展示活動,滿足學生取得成就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個人才藝的不斷提高。如經常開展演講、習作比賽,發展學生的文學愛好;開展琴棋書畫比賽,發展學生的藝術特長等。
2.培養合作能力
合作的課堂有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合作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方法,更是一種學習的內容。教師要盡可能多為學生創設合作的機會,如在班上組成若干學習小組,課堂上或課外經常給他們布置一些合作學習的任務。在合作學習的機制下,學生必須共同協作,相互取長補短,各人發揮自己的特長,共同完成任務。學生在小組學習活動中承擔任務和享受成果,培養了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合作學習中,每一個成員都必須學會承擔責任,不僅是對自己負責,同時也要對小組同伴負責。他們協同努力,為小組目標的實現而竭盡全力。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觀念。在合作中形成了勇于負責的精神,培養了社會責任感。
3.踐行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是課堂學習的延續和補充,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語文教學中的人格教育不能停留于課堂。在思想教育和審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過生活實踐才能內化為具體的信念和行為方式,進而形成穩定的性格特征。所以,教師有必要采用課外閱讀、寫閱讀隨筆、指導影視觀賞等方式對學生予以引導,為學生提供一個個積極的人格實踐機會。
總之,語文教學要真正完成自己的任務,實現自身的價值,必須培養人,必須發展學生的人格,使語文素質教育結出豐碩的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