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第八次課改到了今天,我們小學的很多數學課確實都在慢慢改變,教師講得少了,學生獨立學習的時間多了,以小組為單位的討論交流常見了,生生互動頻繁了,課堂活起來了。但靜下心來聽一聽,看一看,想一想,很多數學課堂表面上好看,但實際上別說高效了,恐怕連有效都談不上,有的數學課低效甚至是負效的。主要表現在:明明學生不能自學,教師卻讓學生獨學,學生還沒有自己的想法,老師就爭著讓小組交流或討論;學生在獨自思考,老師又不放心,不停地提醒;學生匯報得很好,老師卻又打斷學生,將學生引導到課前設計的思路上去;學生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展示匯報時間偏長,新知識學生還未弄清,鞏固練習還沒沾邊,下課鈴聲響了,教師草草收場,留給學生頭腦的是混沌和模糊,如果每節數學課都是如此,結果堪憂。那么,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呢?
一、精準把握學情
傳統的數學教學不需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把自己要講的東西弄好就行,上課時教師只要照著課前設計好的方案,講下去就行了,但是不能講錯,如果課前知道所教的內容較難,可以將新授內容進行難點分散,也可以先進行復習鋪墊,可以采取小步驟教學,教師將要學習的知識,根據自己的想法,給全班學生講一遍,然后,讓學生模仿例題進行嘗試,如果發現學生不會,教師還可以再講一遍,直至學生學會,會做類似的題,這就表明教學達到了教學要求。但是,新課改理念和原先不同,現在要以學定教。這就要求我們數學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某一數學知識之前,必須了解學生已經學會了什么,而且要知道學生已經掌握到什么程度。
例如,教學“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我們必須明白,學生要學習這一知識,至少必須具備:(1)會看有方向的圖示:(2)會正確地運用數學對來確定位置;(3)會正確地用量角器測量角;(4)學生還了解生活是怎樣確定物體位置的;(5)會用指南針來確定方向。這些知識學生掌握得好壞會影響學生對該數學知識的同化,當然,我們教師還應當考慮,“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是如何從上面這些知識生發出來,也就是從哪個知識將學生引導到這一新知的研究、探討和學習上來。
二、尊重教材意圖
“課本”“教本”,現在叫“教材”,即教學的素材,是重要的教學材料。我們要提高教學有效性,就必須讀懂讀透教材。只有讀懂了數學教材,才能領悟專家和優秀老師的理念和經驗;我們讀懂了一節課的教材,知道這節課的前前后后,就知道一節的重點難點,就知道學生要達到的目標,也就大致知道課堂大體思路。
例如,解決問題的策略(用列舉法),教材呈現的教學脈絡非常清晰:第一,創設情境。第二,引導學生理解題意。第三,讓學生獨思探索。第四,讓學生展示。第五,引導學生總結。第六,引導學生回顧。
三、學習真正發生
我們精準地掌握了學生的學習狀態,也正確理解了教材的意圖,只做到這些還不行。因為這只是我們教師和教材編寫者的意想,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教師不能直接“給予”學生,數學知識,必須由學生自己愿意“拿去”才行。學生如何拿去,那只有讓學生真正學習。學生發生真正學習的指標是什么?首先,學生必須是自愿參與的,還要學會如何參與,能夠獨立思考,愿意與小組同伴分享自己的思維成果。還應當付出一定的努力,學習不完全是游戲,學習也不是完全靠興趣來支撐和維持,學習是要付出代價的,學習有時還需要意志來維系;其次,真學習還表現在學生思維的活躍,創造性思維火花的閃現,學生創造精神的高昂:真學習還表現在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度高,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
例如,“分數初步認識”的學習中,讓學生平均分6個物體,再均分2個物體,最后均分1個物體,學生能夠說出1個物體均分2份,每份可以用“半”來表示。老師由此引導,半個可以怎樣表示呢?讓學生獨立去讀教材,然后引導學生談自己學到什么,還有什么問題,學生可能知道:半個可以用1/2表示、1/2的讀法。老師還引導學生: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學生還質疑:2為什么叫做分母?1為什么叫做分子?……
四、教師適時介入
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可以認為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對于小學生來說,不是所有的障礙他們都能“搬得動”(解決)。這時候就需要教師介入幫助學生了。
但是,教師介入的時機、介入的范圍和介入的程度是有講究的。學生處于想要獲得知識的狀態,此時教師介入很有效果。如,學生獨學時,可以對學生采取個別輔導,小組討論時,教師可以引導小組討論,小組成果展示時和全班交流或辯論時,教師除了要傾聽外,可以適當評價,引導學生共享成果,并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建構、知識重組、反思提升,優化學習認知結構,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
總之,要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精準把握學情和讀懂教材意圖是基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是關鍵,教師的適時介入作用不可忽視。只有恰當把握并運用這些因素,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才能不斷增強。
參考文獻:
[1]劉來春.基于新課程理念下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2(6).
[2]韓李梅.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16).
[3]岑志慶.新課程標準下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07(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