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云
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運用語言達到交際、交流的目的,為了培養學生運用英語交流的能力,教師要善于結合教材,借助對語言傳遞有影響的文化內容,將語言與文化同步傳授給學生。
一、培養小學生的文化意識對小學教師的要求
要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首先教師要注意自身的培養和提高。比如,多閱讀英美文學讀物,觀賞一些比較經典的、有代表性的外國電影,閱讀關于西方文化的書和雜志等。教師通過掌握西方文化的風俗習俗、生活方式、文化藝術、價值觀念方面的特點,并與中國本土文化相比較,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和文化素養,更好地適應教學,傳授給學生更豐富的文化知識。
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培養文化意識的原則
1.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統一的原則
語言和文化既密切聯系又相互區別。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文化要借助語言這個工具和載體才能得以記錄、保存、反映和傳承。因此,我們在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教學,要注意使英語的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同步、互補,循序漸進。
2.進行中西方文化的對比教學的原則
在英語教學中應以英語國家的文化教學為主,中國的文化教學為輔,著重介紹西方英語國家的文化特點,并把中西方文化進行對比教學,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到西方文化,還可以鞏固中國文化,并對兩國文化的差異有所了解,培養他們的文化意識。
3.讓學生親自參與、體驗的原則
創設英語的學習氛圍和環境,讓學生在英語環境中聽英語、說英語、看英語,親身體驗英語,自然、直接地去學習,從中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正確的語音、語調,進一步培養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方法和措施
1.深刻解析教材內容,做好文化介紹
中西方文化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教師應通過教材上的英語知識來加以提升和補充,幫助學生進行學習和對比。例如,在詢問工作“Whats your job?”的這一話題中,教師可以由此引出:西方人在日常交往中,直接打聽或詢問別人的經濟收入、年齡、宗教和政治信仰、婚姻問題等是一種侵犯。所以你可以問別人的工作,但不可以問別人的工資。而年齡對于西方人,尤其是西方的女人來說更是一種禁忌。在某一本英語書中,一個小女孩問一個老太太“How old are you ?”時,她的回答是“Its a secret!”可以明顯看出西方人很介意別人詢問自己的年齡,并把它當作一個秘密。
2.創設英語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
給學生創造一種英語的氛圍,讓學生置身其中、受其熏陶,對學生掌握文化知識和培養交際能力是很有幫助的。筆者建議:早晨上課前,可利用校園廣播置學生于英語氛圍中,使學生一大早就清晰地感覺到英語無處不在;上課時,老師盡量使用英語課堂用語,用正確的語音、語調,生動形象的圖片或幻燈片對學生進行知識的教授;課后,要鼓勵學生習慣并熱愛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使英語交流形成一種風氣和習慣。
2.利用節日習俗來介紹文化
西方的節日與中國的節日在時間、名稱、慶祝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異,例如,西方的“圣誕節”“感恩節”“萬圣節”等,中國是沒有的。隨著中西方交流的日益頻繁,中國人也開始過一些西方的節日,比如“愚人節”“萬圣節”“圣誕節”等。在學習有關“Halloween”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萬圣節的文化背景,背景知識的介紹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還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比如,教師可以介紹萬圣節的由來,怎么過萬圣節,還要到鄰居家問“Trick or treat?”此外,教師還可以和孩子們一起辦一個萬圣節晚會,讓學生們親身體驗一下節日的氛圍,在歡聲笑語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
3.指導學生自己查找和搜集有關的外國文化材料
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搜集和查詢有關文化知識,自己動手能使學生印象更深刻,啟發性更強。也可以提供一些報刊、雜志、書籍或網址,并進行適當的指導。
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意義
1.可以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更好地學習英語
在原有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加入文化知識和背景的介紹,讓學生更有趣地學習英語知識,并且能更好地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2.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學生了解和掌握了文化知識,并在一些英語場合和活動中加以運用,增強了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為以后的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3.開闊眼界,拓寬知識面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學生知識面越來越廣,更多、更好地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知識,培養文化意識,有利于開闊眼界、拓寬知識面,做新時代的優秀接班人。
文化和語言是和諧統一發展的。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有意識地滲透文化教育,教會學生得體地運用語言,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對中外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和跨文化意識。
參考文獻:
[1]章兼中.外語教育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2]陳少敏.小學英語教學全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