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 深
讓“初心”約定凝聚成永恒
文/長 深
為迎接黨的19大召開,國內多家媒體不約而同地推出《不忘入黨初心》專欄,講述一批老干部黨員的故事,展示他們的黨性風貌和精神之厚重,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效仿前行。
這是一群特殊的“80后”、“90后”(“80后”指80歲以上的老人,“90后”指9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既是黨歷經坎坷、砥礪奮進的見證人,又是黨榮亦榮、黨興亦興的實踐者和受益者。一本本黨建的活字典,一部部黨史教育的好教材。這些從不為名不為利、奮斗了一輩子、忠誠了一輩子的人,這下成了主流媒體的主角,讓他們出鏡講他們的故事,既生動形象又令人信服,這是獻給黨代會最好的禮物,也是對不忘初心的生動詮釋。
不忘初心是一種信仰。89歲高齡的金友林,年輕時參加抗日民兵隊伍,先后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福建和廈門戰役,兩次入朝參戰,經歷過槍林彈雨、出生入死的多次考驗,鑄就了“劍可折不可奪鋼、月可缺不可奪光”的意志品質。無論戰火多么殘酷,他始終牢記入黨誓詞,矢志不渝跟黨走,成為共和國的一代功臣。正是像他這樣的老前輩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新生。信仰是共產黨人的定海神針,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制勝法寶。有了信仰才能堅定方向;有了信仰才能一往無前;有了信仰才能義無反顧。
不忘初心是一種人生定力。所謂人生定力,就是身處逆境、越磨越堅的心力,就是“任爾東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那份淡定。95歲高齡的邱德豐已有73年的黨齡,他一生從事人民稅務工作,不管在腥風血雨的戰爭年代,還是在稅金財源滾滾而來的和平時代,近水樓臺不得月、身處脂膏不自潤,始終保持一顆清正廉明的心。不忘初心誰都會說,但不一定誰都會做。有的人入黨時信誓旦旦,手舉得比誰都高,拳頭攥得比誰都緊,誓詞念得比誰都響,可一到困難面前就成了軟蛋,一遇到金錢美女的誘惑,就迷失方向,不是倒在石榴裙下,就是敗在銅臭堆里。
不忘初心是一種追求。“我是人民的醫生,唯有在醫學上精益求精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既然選擇了為人民服務,那就是一生一世的事情。”90高齡的通大附院醫學專家錢桐蓀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自向黨組織遞交申請書的那一刻起,他就堅定了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以全身心的傾注讓信仰扎根。他身患多種疾病,至今仍然堅持每周坐診,用他一顆金子般的心和精堪的醫術,挽救了無數患者的生命。他的執著追求是種示范,也是一種提醒,提醒那些眼高手低、見異思遷的人,提醒那些唯利是圖、見利忘義的人,忘了初心,難成正果。不忘初心是一種承諾,更是一種追求。追求對黨的忠貞不二,追求對事業的精益求精,追求為民服務的完全徹底。老牛自知黃昏晚,不用揚鞭自奮蹄。活到老,學到老,服務到老,沒有這個境界,到不了這個高度。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不忘初心才能永遠年輕。這些老革命之所以受人尊敬,之所以稱之為“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不僅因其非凡的經歷,更因其內心的強大。我和初心有個約定,相約訴說今世來生。用初心書寫不二忠誠,本色依舊凝聚永恒。“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不忘初心才能保持青春,不忘初心才能銳意進取,不忘初心才能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