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邢帆
眾包平臺助力協同“智”造
文 | 本刊記者 邢帆

當前,社會經濟發展日新月異,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崛起正在深刻影響市場變化。品牌制造商B2B、B2C的模式越來越被C2B、C2C的模式所取代,從消費者需求出發的眾包模式開始在市場中風生水起,并逐漸成為趨勢。從源頭就把消費者大數據引入設計、生產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實現前期投資的變現,最終建立資源的交互門戶,實現信息共享、互為外包、資源共享、交叉合作。
通過網絡控制,眾包平臺可以利用志愿員工的創意和能力——這些志愿員工具備完成任務的技能,愿意利用業余時間工作,滿足于對其服務收取小額報酬,或者滿足于未來獲得更多報酬的前景。眾包平臺將樂于提供創意的用戶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連接緊密的社區,由用戶貢獻創意、自發向親友傳播,影響力隨之向外輻射到一般大眾。眾包這種對公益營銷的創新式運用,解決了公益營銷的核心問題——信任。對于某些類型的行業而言,這提供了一種組織勞動力的全新方式。
眾包平臺在我國的興起與我國現階段提出的政策和目標不無關聯。《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明確,要“發展基于互聯網個性化定制、眾包設計、云計算等新型制造模式”。顯然,鼓勵有實力的企業構建互聯化已成為當前制造企業轉型升級的主要任務之一。眾包平臺就是將產品化模式轉化為平臺化模式的新型云制造平臺。
眾包平臺的出現,將定制化的窄眾需求和中小微工廠的產能供應結合了起來,通過平臺的資源交互,實現供需平衡,互贏共利。這樣的云平臺通常能夠專注于協同,提供專業的服務對接。目前,國內提供這樣服務的一些行業平臺已經日漸成熟。例如,生意幫云平臺的數據庫中包含了每一家工廠做過的歷史產品、實時參數、設備明細、生產能力、生產排期、資產評估和工廠位置等基礎信息,并實時更新,使訂單能實現自動匹配。通過數據庫的自動匹配,將“人找產品、找供應商”的傳統模式轉變為“人找人、找產品服務”的移動互聯模式。
作為一個面向全球的以“網絡化協同生產”為核心的互聯網代工服務平臺,生意幫通過工程師專業評審、生產工藝優化、網絡眾包分包、精準供應鏈匹配和全生產流程品控,把生產分解成最小的單元,然后應用大數據分析,讓每個基礎單元都實現最優、實現高效的統籌、優化、調度、品控。并對各個基礎單元進行高效率調控,為創客團隊、外貿公司、工廠等提供高性價比的供應鏈解決方案。
目前生意幫平臺內容涉及模具加工、五金加工、表面處理和成品采購等,平臺通過對制造業委托外加工環節生產力的智能調度和統籌協調,幫助客戶縮短工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平臺提供定制化生產需求與中小微企業產能對接、區域產能監控調配、區域協同制造三種服務模式。
定制化生產需求與中小微企業產能對接。指的是,平臺接到委托方需求訂單后,內部工程師會進行設計評審,與委托方協定價格,達成一致后進行工程驗證。然后,在調試形成生產參數后,將訂單按照工序或者部件,拆分成為任務包分發給平臺上的中小微工廠。最后,接單成功的工廠會按照平臺驗證后的參數進行生產。在生產過程中,平臺會為中小微工廠的生產設備配備萬能網管插件,實時監控生產狀況,將實時生產數據匯聚到云端中控中心,平臺工程師和生產委托方可以實時查看生產狀態,一旦發現生產設備在參數外運行,便可直接鎖定具體工廠、機器,做到全流程透明可控。此外,平臺連接委托方和中小微工廠,提供溝通橋梁、技術支持、信任背書,在將分包任務發給工廠之前,做好工程驗證,讓中小微工廠接到訂單后可以直接生產,降低產線調試成本,提升生產效率和質量。
區域產能監控調配則是,平臺上每一個工廠負責人都安裝了生意幫的APP終端,能夠保證平臺匯集的產能數據是真實有效的,通過云端平臺和工業大數據分析,能夠實現產能的調度、合理統籌、工藝優化和專業品控。一旦平臺有訂單外發,平臺上的專業工程師能夠通過APP快速精準對接到相應工廠。
區域協同制造。目前生意幫平臺上匯集的工廠達到15000多家,工廠與工廠可以直接互相交流,實現對接。有協同生產需求的工廠可以在線發布訂單或需求,其他產能閑置的工廠則可以在線響應訂單,線下簽訂合同,最終實現區域的共產協同化制造。
自2015年平臺上線以來,已擁有合作工廠15000多家,其中2400家模具廠、6500家機械加工廠、2700家表面處理廠、500家組裝廠。平臺覆蓋23個大行業分類、131個細分行業的加工需求。并匯集了超過15000家工廠的完整產能數據,包括每個工廠的設備、產能、產品、專長、工期、經營者資信情況等信息。同時,平臺還擁有一個20多人的專業工程師團隊,包括結構工程師、模具工程師、五金工程師、塑料工程師、表面處理工程師、裝配工程師等。

生意幫的模式一方面能夠從平臺的角度實現行業供需資源的共享,另一方面則匯集了大量行業數據,這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歷史數據。“眾包”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國《連線》雜志的記者杰夫.豪(JeffHowe)在2006年6月提出的,但其所描述的商業實踐卻早已存在。十余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創新應用,由大量的用戶生成的內容網站都可以理解為眾包模式的具體表現。目前還有很多行業眾包模式依然空白,這將成為新的發展契機,眾包模式也將伴隨互聯網的發展改變更多人的生產、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