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姜紅德
如何打造有品質的現代化教育?
文 | 本刊記者 姜紅德
教育現代化離不開信息化。在教育部下發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中提出,要通過信息技術和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進教育的創新、改革和發展。信息化對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基礎教育信息化是一件功在當代、惠澤千秋的事業。” 10月19日,面向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的“2017年信息技術與基礎教育融合研討會”在南京成功舉辦,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市教育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潘東標在會上如此表示。
據了解,這樣全國性的基礎教育信息化會議之所以選擇在南京舉辦,是因為南京不僅在基礎教育方面做得非常好,同時各區在教育信息化領域的投入也非常舍得,每年達到十億元以上的規模。據統計,目前南京在校學生將近190萬人,其中基礎教育在校生89萬人,在南京820萬常住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當前,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通過IT手段來推動教育應用信息化進行創新,提高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實現教育的公平化,已經是當前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方向。
理想很美好,現實卻比較殘酷。傳統的教育信息化中如教務系統、校園網、選課系統往往只是教育的輔助手段,并不能改變教育本身。要想從根本上改變現有教育的僵化模式,解決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實現教育的模式創新,必須借助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才能真正引領教育的變革,實現教育的現代化。
新華三集團副總裁、云計算產品線總裁吳健坦言,當前基礎教育領域的云化時機已比較成熟。“全面云化不止意味著網絡是通的,而且這些基礎設施的資源都是共享的,也就是說,在物理上大家看到的好像是一個個分散的數據中心和機房,但是從邏輯上來看它們實際就是一朵教育云,這朵云在IT的基礎設施方面完全是可以共享的。”
目前南京在這方面已經領先,教育云化的解決方案也已經落地。其帶來的一個好處是各數據中心之間的教學資源可以互用,且用戶是無感知的,比如您現在某區圖書館的計算機上看到的某段視頻,可能是市里面某個數據中心給推送過來的。另外一個好處是,過去每年省、市、區在IT基礎設施上的投資各不相同,規模也非常大,全面云化之后,這部分資源也可以共享起來,減少了大量的投入資金。

南京是一座歷史名城,也是一座文化教育的古城。潘東標在介紹本地的教育情況時表示,南京在過去實現了教育的“老三基”:基本建設、基本隊伍和基本制度。自進入“十二五”以來,南京面向未來十年又提出了“新三基”,也就是:基于網絡的教育、基于腦的教育和基于小班的教育。
“新三基”其實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智慧教育。“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和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能讓學生的創新潛能爆發,并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品質。在人本化的智慧學習空間,得以充分挖掘一種新的教育形態或者生態,這就是智慧學習空間的打造,最終實現在學習空間當中融合創新。”潘局長總結這種教育方式其實就是個性化學習方式、多樣化的學習環境和現代化的學校管理模式相互融合、相互支撐,最終形成新的生態。
2015年12月,南京市政府出臺了《市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智慧教育的實施意見》,正式啟動南京的“智慧教育”建設。2017年,市政府又將智慧校園創建工作確定為南京市民生工程之一,南京教育云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落地。
在此之前,南京教育系統市、區兩級都建有數據中心,存在的問題還是相當普遍的:單數據中心節點上資源總量配置富余或不足;空閑資源的利用問題以及不斷增加投入配置新資源且長期獨家占用的問題。上述現象變相形成了浪費,降低了基礎資源的使用效率,南京教育云恰恰在基礎架構方面有效解決或緩解了以上問題,并在全市范圍內對資源實行按需分配,動態均衡。
“南京教育云不僅在投入資源上比原來節約了50%以上,而且在提升效率方面也非常顯著。”按吳健的說法,這就是云化帶來的效果。當然這只是云化的基礎能力,在此之上還有基于IaaS建立的多種應用,比如云學堂。
過去云學堂建設基本上都是按照一個個教室去安裝布置的,每個教室都要拿視頻機來替換PC機,現在可以不用這樣麻煩了。在全面云化的基礎上,學校可以將視頻通過數據中心推送到不同教室,而學生只要手持一個終端機就能看到視頻。資源存放在遠處的某個數據中心,不會占用本地空間。除此之外,云學堂作為運營中心,還可以將稀缺的教學資源推送到邊遠地區的學校或者家庭,實現教育的公平化。
除了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IT技術也是各行各業關注的焦點,它們對教育現代化的實現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以物聯網為例。物聯網的遠程監測、感知和信息收集功能,能夠幫助一些學校對學生進行有效管理。比如學生手上佩戴的手環、放在學校一些重點區域的監控設備等等,不僅能夠對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觀察并作進一步分析和預測,還能在關鍵時候防止學生受到傷害。
人工智能近年來發展非常迅猛,與此相關聯的深度學習、語音識別等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也逐漸增多,在機器翻譯、英語考試等環節都會發揮獨特的作用,相比人工而言,它們能夠提供更加準確、更加人性化和更有想象力的功能。
只要技術不斷發展,黑天鵝就永遠存在。新華三集團在本次研討會上還分享了全新的“智慧教室”解決方案,并發布了其核心組件“智多芯” 網關,應用涵蓋教學、校園安全與服務等多個領域。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或解決方案與教育行業深度融合,打造有品質的現代化教育并不是妄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