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昱帆
新媒體新聞傳播要素的變化分析
◎陳昱帆
近年來,我國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也帶動了大眾傳播媒介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新媒體技術的提高。在信息傳播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電視新聞的傳播受到了一定的沖擊,無論是從形式,還是從內容上,都不能做到迅速抓人眼球。為了應對市場的沖擊以及強大的競爭力,電視新聞需要創新新聞的傳播方式,提高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力度,充分了解新聞的各種特點,內涵以及類型,完善新聞傳播的制度模式,開發新的新聞內容,設定新的傳播情節,從而促進新媒體技術與電視新聞傳播的良好融合,推動新聞傳播的持續發展。
新媒體的發展一方面打破了電視新聞一家獨大的局面,讓受眾獲取新聞資訊的渠道越來越多。同時,現代媒體傳播方式的改變讓受眾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另外,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也讓電視節目的播出形式變得更加多元。新聞節目不再是新聞“供給側”一方的事,群眾不再是簡單的受眾,兩者形成了雙向互動的關系。在自媒體背景下,探討新聞傳播要素的變化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網絡信息技術和新型通信技術走進千家萬戶,在不斷推動社會發展革新的同時,也在不斷優化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在這個新媒體時代,每個人無時無刻不處于大數據的分析之下,接受著決策和被決策。廣大受眾不但是有效信息的第一接收群體,也可以說是信息的創造者。換言之,在新媒體的發展背景下,信息的傳播內容和交互性相較于傳統媒體都有了非常大的變化,不斷細化傳播內容,受眾可以從多個方面接收到信息,滿足生活和發展需要。這樣,受眾從心理層面也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跟隨時代發展的腳步發展。
一方面,隨時社會的發展,受眾對于信息接收的主體意識不斷增強。表現最為明顯的對于信息的參與度和接收方式明顯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因為新媒體對于信息傳播的及時性和多樣性,可以極大提升受眾對信息接收的主動性,方便參與信息傳播全過程,提升互動意識。就像現階段在電視新聞中可以添加微信互動平臺,掃描二維碼,都是新媒體時代下的發展產物。還有很多受眾在微信的朋友圈、微博和網站平臺等自媒體上,能夠隨時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有圖有真相,還可以通過建立談論組,及時交流信息。這種客體到主體的轉移,充分體現出受眾接受心理主體意識的增強。
從另一方面來講,人們逐漸追求娛樂性。在經濟社會不斷轉型的今天,人們會面臨各種問題以及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為了釋放自己,人們需要一定娛樂性的事物來做調味劑,使自己放松下來,這也是媒體傳播的媒介日益低俗的原因之一。新媒體傳播媒介多種多樣,傳播內容自然豐富多彩,風格各異,趣味盎然,這使大眾樂于解構傳播內容以滿足娛樂化的心理的需求,從而減輕壓力。無論是“皮皮蝦我們走”等網絡語言,還是各種自制網絡劇的爆紅,都是大眾追求娛樂化而產生的一種現象,各類節目更是為了收視率而利用人們的這一特點,因此,使人們的娛樂化心理加劇,傳播媒介也日趨娛樂化。

傳播內容的多樣化。新媒體新聞大多具有即時性、互動性、針對性、娛樂性和趣味性的特點,新聞資訊的即時性是新媒體新聞傳播的最重要特征,這不僅是網絡時代下,新聞受眾要求有效利用零散時間的結果,也是新媒體媒介融合終端一體化技術呈現,新聞的場景移動化傳播的一個不容忽視的發展走勢。相較于傳統媒體的新聞傳播,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傳播的內容表現形式更加多元,信息愈加豐富,受眾更加廣泛。為了能夠吸引受眾閱讀流量,獲得更多新聞反饋,實現網絡信息傳播背景下的雙向互動,新媒體新聞的傳播內容就必須具有比傳統報紙、廣播、電視新聞更加豐富的內容和形式呈現。具備互聯網思維,深諳大眾心理,迎合受眾新聞喜好,利用一切可供利用的文字、音頻、圖片等創新新聞內容呈現形式,開發更加便捷化、人性化的內容獲取、傳播、分享、反饋的新聞媒介平臺的互動功能。
傳播渠道的交互化。新媒體的興起讓交流成為一種對話,不再是一件多么困難的事。借助新媒體傳播技術的發展,新聞的即時性傳播在微博、微信、騰訊新聞、今日頭條、喜馬拉雅FM等以互聯網為傳播載體的資訊平臺上,表現出了一些明顯的渠道交互化傳播特征。而從新聞傳播內容原創性的角度來講,同一新聞內容在注明出處之后可以在各大新聞發布平臺轉載發布、整合利用,或在其原報道的基礎上對新聞做出不同角度的觀點解讀,能使新聞受眾更加理性地看待新聞熱點問題,最大限度地了解事件真相。而新聞的社交化傳播成了這種交流的最佳紐帶,同時也成了社交媒體時代重新賦權的重要支柱。
轉變電視新聞傳播關系模式。在新媒體發展的過程中,綜合分析我們新聞傳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求電視新聞不斷適應激烈市場競爭的發展要求,采取行之有效的創新策略,實現電視廣播升級發展,也就是需要不斷優化傳播平臺和受眾之間的關系,轉變兩者主體地位,按照“受眾為主”的思路發展。把受眾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充分尊重他們的自主選擇權,從受眾的現實情況出發,為他們提供更為廣闊的選擇平臺。因此,要求新聞商在對新聞進行制作和投放的時候,必須要把受眾的思想和興趣愛好放在第一位,制作“接地氣”的新聞,可以滿足大多數民眾對新聞的需求,有效提升電視新聞的傳播效果。
總而言之,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傳播領域的主要傳播要素與傳統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相比,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的受眾導向性原則,媒介融合信息傳播技術也實為由此催生。在此背景下,隨著傳統新聞媒體的網絡轉型,和新、舊媒體融合技術平臺的建立,新聞傳播領域實現了跨媒體和跨行業的資源共享,但也加速了新的傳播技術的更新換代和新聞傳播內容在數量和質量層面的競爭,新聞生產方式和傳播路徑的變革、創新日益成為新聞傳播領域競爭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