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廣超◎段生艷◎楊艷
基于人才能力需求的高職中醫骨傷專業課程設計研究
◎ ◎陳廣超◎段生艷◎楊艷
高職中醫骨傷專業是培養現代骨傷疾病治療人才的重要專業,隨著中醫治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而課程設計是影響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結合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對中醫骨傷專業人才能力的需求,科學合理的設計專業課程,以不斷提高中醫骨傷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隨著現代中醫骨傷治療技術、方法以及理念的不斷創新發展,對人才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中醫骨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對于人才能力需求不夠重視,導致部分高職中醫骨傷專業培養的畢業生,不能很好的勝任相關領域的工作。因此,這就需要從人才能力需求的角度出發,調整和改進課程設計內容、方式,使高職院校的課程設計能夠滿足中醫骨傷專業人才能力培養的需要。
高職中醫骨傷專業人才主要從事醫療機構的骨傷科疾病治療工作,涉及到很多中醫骨傷專業理論知識、臨床實踐技能以及其他方面的綜合技能知識等。具體來說,高職中醫骨傷專業人才應當具備如下幾個方面的能力:
掌握必備的中醫骨傷基礎理論知識。高職中醫骨傷專業的人才,首先應當具備的能力就是掌握必備的理論基礎知識。理論基礎知識是其他技能鍛煉、實踐、探索、創新的基礎,沒有足夠的理論支撐,其他方面的能力培養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對于高職院校中醫骨傷專業學生來說,專業理論知識應包括中醫骨傷科學基礎、中醫正骨、中醫筋傷學、創傷急救學、中醫骨病學、骨傷手術學、骨傷影像診斷學等課程。這些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學生們應該做到學懂、學透,并且能夠融會貫通,在臨床實踐中能夠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思考總結,靈活運用。
臨床實踐技能。從人才培養定位和目標方面,可以看出高職院校中醫骨傷專業是為社會醫療衛生機構,如醫院、社區診所、康復中心、療養院等培養具備中醫骨傷疾病治療的專業人才,中醫骨傷專業學生能夠為骨傷科疾病患者的治療、康復提供專業化的服務。因此,就需要學生們掌握一定的臨床實踐技能。例如,骨傷疾病治療方法,用藥技巧、康復管理辦法等,這些臨床實踐技能需要學生們在校期間通過各種方式的鍛煉掌握。
具備一定水平的中醫思想文化。我國的中醫博大精深,中醫思想文化源遠流長。中醫思想文化對于現代人們的日常保健、疾病預防、治療以及康復等,都與有很好的指導作用。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中醫思想文化學習與掌握方面,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掌握的水平還不高,對我國深厚的中醫文化內涵挖掘不夠。而這些深厚的中醫理論內涵、思想文化,在學制3年左右的高職院校培養模式下,讓學生們掌握到一定水平,也是有很大難度的。從這一實際情況來看,就需要學生們對中醫知識文化的學習進行精簡,熟讀一些經典的中醫學著作,如《黃帝內經》、《傷寒論》、《神農本草經》以及《本草綱目》等,通過熟讀這些經典中醫著述,能夠對學生的中醫思想擴展,中醫文化理論水平提升,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高職中醫骨傷專業的課程量大,內容多,涉及到的科目較多,具體特點如下:
科目多,內容多。高職中醫骨傷專業課程的科目很多,一般院校規定在3年內學生要修完專業核心課程、專業實訓課、專業基礎課以及專業選修課等,而且每一類課程下面涵蓋幾門甚至十幾門科目,總體上來看,科目很多,學習內容量大。如果沒有科學合理的課程設計,在三年內讓學生們快速地學習上述課程體系內容,對于不少同學來說,會顯得比較吃力。
范圍大,精度不夠。從中醫基礎理論到中醫臨床實踐,從一般基本技能,到綜合知識技能運用,高職中醫骨傷專業課程體系的范圍很大,但是,在相關專業科目的內容方面,往往是面廣而內容精度不夠,不夠精煉,學生們對一些重要的中醫骨傷治療技術方法、中醫理論掌握的深度不夠,簡單了解的內容較多。
理論課程設計較多,臨床實踐少。中醫骨傷專業理論課程安排較多,而對于臨床實踐的課程設計數量相對較少,這種課程安排,不利于學生們進行有效的臨床實訓、觀摩學習。而且過多的理論課程,可能會讓學生們疲于應付考試,而忽視中醫骨傷專業理論知識的運用。
公共課程較多,擠占專業核心課程時間。高職中醫骨傷專業在公共課程設計方面,安排了英語、語文、計算機基礎、形勢與政策、思想政治等內容,這些內容相對較多,擠占了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時間。而且公共課程一般都是考試課,學生們為了應對考試,不得不將大量的時間投入在公共課程學習上。

整合優化課程科目設計,集中核心知識內容。高職院校中醫骨傷專業課程設計,一定要結合自身學生能力培養的需要,并考慮學制時間安排,對那些學科跨度不大,專業內容接近的課程進行有機整合,剔除重疊或者相似重疊的部分,將骨傷專業核心知識進行集中,通過優化科目設計,提高課程教學的效率與質量。例如,中醫骨傷專業在臨床中主要以手法操作為主,在一些高職院校中,為突出骨傷專業手法特色,將針灸推拿學分為“針灸學”和“傷科推拿按摩學”兩門課程。在課程設計過程中,要結合中醫骨傷專業教學計劃及專業特點,緊密聯系執業資格考試大綱,兼顧理論考試與實踐技能考試要求,編寫實驗實訓指導與考核標準。突出實踐技能的重要性,尤其是推拿手法及治療部分。通過集中核心知識授課,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
增加臨床實踐課程比例。臨床實踐課程較少,是當前很多高職中醫骨傷專業都存在的一個問題。這一問題主要是因為臨床實訓資源不足導致。因此,高職院校要通過整合臨床實訓資源,豐富臨床實踐的途徑,增加臨床實訓課程比例,讓學生們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行臨床實踐鍛煉。如中醫骨傷基礎實訓、中醫正骨實訓、骨科手術實訓等,很多內容都和學生們畢業后從事的傷科疾病治療工作密切相關,如果不進行相應的實訓鍛煉,學生們在這方面的技能、經驗就會不足。通過疏理、整合臨床實踐教學課程內容,借助實習基地“名醫、名師、名術、名藥”有利資源,以“培養中醫臨證思維、強化臨床實踐能力”為主線,以“培養應用型中醫臨床人才”為主要目標,以“崗前培訓、臨證實踐、綜合考核”為三階段,(“三段式”中醫臨床實踐教學),從而設計一套系統、規范及可推廣性強的中醫臨床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適當減少公共課程的比例。公共課程是高職院校培養人才體系中的一個重要課程體系安排,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這類課程大多以學生們的計算機應用、外語應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語言文化學習為主,對于學生們的主干專業課程學習沒有直接性的影響。而且公共課程內容相對簡單,還存一些重復性的內容,針對這種情況,在學期公共課程安排上,進行適當的壓縮,以為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騰出更多的時間。
依據不同培養目標,優化重構課程體系。高職院校在中醫骨傷專業人才能力培養方面,要依據不同培養目標,優化重構課程體系。優化重構課程體系,將不同能力培養層次的人才,劃分為若干模塊,在精簡教學內容的同時增設多門與其培養目標密切相關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課程。與此同時,強化精品課程建設,采用PBL、討論式、研究式等先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將拓展學生知識面與提高綜合素質緊密結合起來。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們認真研讀中醫經典,通過中醫經典等級考試制度,促進學生掌握中醫經典知識。中醫經典著作承載著中醫藥知識的精髓,深入理解并掌握其內涵對不同類型中醫人才的培養均有重要作用。為了達到分類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培養目標,就要實施保證培養目標實現的有力措施。
提升教師水平,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與科研能力。高職院校中醫骨傷專業課程設計,需要一批優秀的青年教師領頭探索研究,青年教師在課程設計、人才能力培養方面,思維更靈活,能夠跟上時代進步的步伐。因此,高職院校要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建立“青年教師導師培養”制度,通過一對一的培養,迅速提高了青年教師的教學與科研能力。教師完成培養計劃并通過考核,成為教學、科研的骨干,高職院校要發揮青年教師在課程設計、教學大綱規劃方面的優勢,為中醫骨傷專業課程設計提供更多建設性意見。
本文為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高職高專中醫骨傷專業課程設置調查分析研究”(編號:2015Y564)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