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佩里
有人問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究竟意味著什么?我說這既復雜又簡單。在西方國家,商業推動經濟,商人的利益就是獲得利潤,這是資本主義的歷史傳統。資本主義很有創新性,為世界帶來了巨大活力,創建了從未有過的福利國家,現在西方人的地位比500年前大大提高就得益于資本主義。但是鑒于資本主義制度追求利潤和增長,它很難分享財富,很難關照弱勢群體。因此西方國家總是在發展經濟增加收入與分享財富兩者之間爭論不休,這一問題常常體現在支持哪個黨派上,如果支持左翼,他們會增加公司和個人的稅收;如果支持右翼,他們會發展商業促進經濟但缺乏對人們的關照。
中國制度的優勢在于,由一個執政黨全面考慮并權衡以上兩個方面,在鼓勵創新并推動私營部門發展的同時兼顧財富的分享。在西方國家產生了兩種發展路線,一種是英美模式,純粹強調增長的資本主義,特別是金融資本主義;另一種是北歐模式,包括丹麥、挪威、瑞典等國,強調人道主義的社會民主主義。中國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其中蘊含的人道主義遺產源于幾千年前的中國。解決發展經濟與分享財富之間的矛盾,是中國正在建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礎,也是最困難的地方。把這些問題解決好是中國未來10年至15年最重要的挑戰,其中包括中國和西方媒體很少提及的農業問題、農民階層向城市工人階層的轉化問題。如何正確處理農村的結構和關系,以及如何發展教育系統和金融系統支持這一轉變,也將會是中國面臨的主要挑戰。
西方資本主義發展到了工業革命階段,富人和窮人間的差距達到了最大。進入后工業革命階段,西方國家才開始分享財富。我認為中國在分享財富上會發展得更快,但這將不是通過稅收的方式。西方主要是通過稅收建立起福利國家。在中國關于福利國家的論述中,我發現他們從西方出現的問題中學到了很多。福利國家這個概念似乎在中國得到了更好的詮釋。人們問我你是不是覺得中國人比西方人更聰明?我說中國人發現了西方的問題并從中吸取教訓,從而制定自己的政策。
我認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需要一個有效的共產黨,基于中國現階段的發展和中國的歷史,我不認為多黨制民主這一后工業革命的產物是適合中國的制度。這不是由我決定的,中國人民需要自己決定中國實行哪種政治制度。如果中國共產黨繼續保持其前瞻性,研究不同政策,并提前試驗其可行性,那么中國共產黨將會保持它的有效性。西方人不明白什么是黨內民主,中國共產黨內討論發展政策時十分開放活躍,然而一旦做出了決定,就不會再改變。(作者為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本文由《參考消息》駐倫敦記者王思佳、桂濤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