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清發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所作的報告明確宣示了我們黨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么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么樣的奮斗目標,提出了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行動綱領。這次大會,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中華民族歷史、社會主義歷史、人類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6處提及脫貧攻堅工作,并首次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用單獨的篇幅對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進行安排部署,把精準脫貧作為要堅決打好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將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更加重要的位置,體現了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擔當,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深厚的民生情懷,是我們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的總綱領、總部署、總動員。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又是國務院扶貧辦定點幫扶縣。近年來,我們深學篤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做到所有工作向脫貧攻堅聚焦、各種資源向脫貧攻堅聚集、各方力量向脫貧攻堅聚合。2014年至2016年,全縣減少貧困人口4782戶20095人,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初的30.20%下降到目前的19.29%。目前,全縣還有極貧鄉鎮1個,貧困村90個(其中深度貧困村37個),建檔立卡貧困戶7500戶26703人。像雷山這樣的縣,更要全面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九大精神,特別是關于脫貧攻堅的重要安排部署,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統籌推進精準脫貧與縣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努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綠色發展新未來。
(一)堅決落實脫貧攻堅精準方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我們將堅持做到扶持對象精準,進一步完善遍訪回訪、精準施策和貧困退出“大篩查”工作,推動精準識別進一步細化深化。堅持做到項目安排精準,特別是針對產業發展水平低、基礎設施不足、社會事業滯后等問題,精準安排扶貧項目。堅持做到資金使用精準,規范扶貧資金使用監管流程,拓寬扶貧融資渠道,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到“刀刃”上。堅持做到措施到戶精準,對貧困村、貧困戶實行差別化扶持、精準化幫扶,提高幫扶措施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堅持做到因村派人精準,從縣直部門抽調懂民族語言、善做群眾工作、熟悉三農工作的后備干部103名,充實、配強第一書記,每個村由第一書記、駐村干部、村干部中的黨員和農村黨員組成“黨員脫貧攻堅先鋒隊”,增強脫貧第一線核心力量。堅持做到脫貧成效精準,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實行動態管理,逐戶銷號,做到脫貧到人。
(二)堅決構建大扶貧工作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堅持大扶貧格局。我們將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動員全縣黨員干部群眾和各方面的力量,扎實推進大扶貧戰略行動,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堅持一切工作圍繞脫貧攻堅轉,一切項目、資金和資源圍繞脫貧攻堅聚,所有人力資源圍繞脫貧攻堅抓,深入實施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社保兜底扶貧、生態補償扶貧、金融扶貧、基礎設施扶貧、黨建扶貧、極貧鄉鎮和深度貧困村扶貧“十大工程”。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繼續與對口幫扶的杭州市上城區在產業、旅游、教育、醫療、人才、勞務等方面加強合作。動員引導有實力的企業開展“千企幫千村”行動,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參與脫貧攻堅,把政府的支持、市場的推動、社會的幫扶整合起來,形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以及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的大扶貧工作格局,舉全縣之力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
(三)堅決提升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扶貧政策宣傳,加大政策宣傳解讀力度,強化基層一線干部作用,打通政策知曉、落實“最后一公里”,教育引導貧困群眾發揚滴水穿石、弱鳥先飛的精神,采取“龍頭企業+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利用每個村的“黨員脫貧攻堅先鋒隊”和“農村夜校”,組織和發動貧困戶選準主導產業,運營好村合作社和農村電商站點,加強扶貧政策宣傳和技能培訓,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掌握一項以上的勞動技能,確保實現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
(四)堅決打贏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我們將按照“新增脫貧攻堅資金主要用于深度貧困地區,新增脫貧攻堅項目主要布局于深度貧困地區,新增脫貧攻堅舉措主要集中于深度貧困地區”的要求,聚力聚焦大塘極貧鎮和37個深度貧困村,打好“四場硬仗”,舉全縣之力攻克貧中之貧、堅中之堅。扎實打好基礎設施建設硬仗。以交通設施建設為重點,今年率先完成大塘極貧鎮和深度貧困村“組組通”公路建設任務,確保到2018年10月,完成全縣415.05公里的組組通公路硬化建設。持續深入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六項行動計劃,加大水、電、路、訊、房、寨等項目建設力度,加快補齊交通、水利、垃圾污水處理設施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短板,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到2018年底,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帶動6035戶21200人脫貧。扎實打好產業扶貧硬仗。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好鄉村旅游業,加快推進全域旅游化、全縣景區化,到“十三五”期末,我們要建成國家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3個以上,實現旅游人次年均增長30%以上,旅游綜合收入年均增長35%以上,實現旅游持續“井噴”式增長和可持續發展,創建全域旅游扶貧示范縣。我們要做好“旅游+”文章,引導貧困戶實施每戶3000元的因戶施策項目,主攻有市場前景、貧困戶參與度高和受益面大的茶葉、蔬菜、食用菌、中藥材、生態畜禽等特色產業,到“十三五”期末,全縣茶園面積確保達18萬畝以上,力爭達到20萬畝,實現農民人均2畝茶;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4萬畝以上,撫育面積6萬畝以上,實現農民人均1畝藥材。到2018年底,通過發展生產帶動3016戶11235人脫貧。扎實打好易地扶貧搬遷硬仗。兩年任務一年落實,2017年、2018年全縣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安置2795戶12000余人,我們將全力加快縣城城南易地扶貧搬遷小鎮建設,確保2018年6月底前“一步搬到位,培訓、產業、就業、幫扶、服務、政策六個全覆蓋”,確保搬遷戶每戶有一個以上穩定就業崗位,讓群眾一步搬進好房子,快步過上好日子。到2018年底,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帶動2420戶8876人脫貧。扎實打好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硬仗。落實好教育扶貧全覆蓋政策,確保不讓一名貧困學生因貧失學,確保不讓一戶農戶因學致貧。加快推進農村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和上崗就業,努力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戶”目標。落實好“五重醫療保障”,確保貧困戶到公立醫院就醫治療費用全部報銷,讓貧困群眾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減少生病,從根本上遏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落實好住房保障扶貧政策,對貧困戶住房保障不達標的,全面實施改造和建設,確保于2018年底全面完成,確保困難群眾住有所居、居有所安。endprint
脫貧攻堅既是解決貧困問題的主要舉措,也是推進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機遇。對雷山縣來講,脫貧攻堅和同步全面小康任務都很重,我們將努力開創雷山百姓富、生態美的綠色發展新未來。一是著力建設實力雷山。堅定不移地走“一主導、四圍繞”特色發展之路,以民族文化旅游產業為戰略性主導產業,加快“全域旅游化、全縣景區化”步伐,把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成為富民強縣的大產業。以創建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為抓手,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以茶葉、中藥材、特色種養殖為重點的綠色產業,發展壯大以茶葉精深加工、銀飾刺繡工藝品、中藥飲片產業、山泉水加工、風力發電等為重點的特色生態工業,全面加快特色城鎮化步伐,促進農文旅、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二是著力建設活力雷山。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深化“三變”改革以及生態文明體制、景區經營管理體制、農村產權制度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進一步構建全方位開放格局,引進培育一批優強市場主體,讓雷山開放之門開得更大、開放之路走得更遠。創新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積極推動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讓各方面創新智慧充分釋放、創新活力充分迸發。三是著力建設美麗雷山。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切實把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兩個寶貝”保護好、傳承好、挖掘好、利用好;又通過現代化開發和營銷,把保護與開發融合起來,以打造國內外知名苗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為路徑載體,做好“民族文化+”和生態經濟兩篇文章,把產品做優、把品牌做大、把服務做好、把業態做活,讓雷山真正成為國內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大力推動文化優勢、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發展優勢轉變,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促進更高質量、更高水平、更有效益的發展,努力做到百姓富與生態美的有機結合。四是著力建設幸福雷山。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有更滿意的收入、更穩定的工作崗位、更優質的教育條件、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優美的生活環境、更豐富的文體活動、更高效的社會治理,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我們將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以“貧困不除、愧對歷史,群眾不富、寢食難安,小康不達、誓不罷休”的奮斗精神,一天也不耽誤、一刻也不松懈,擼起袖子實干/全力以赴落實,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確保到2020年我縣現行標準下2.67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整縣摘帽,做到脫真貧、真脫貧,奮力開啟新征程、實現新跨越、譜寫新篇章,開創雷山百姓富、生態美的綠色發展新時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