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景海
10月18日,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隆重召開。十九大報告莊嚴承諾,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這更加堅定了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陜西省旬陽縣金寨鎮務必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和帶領全鎮人民扎實工作,確保到2020年全鎮所有貧困村出列、貧困人口脫貧。
目前,脫貧攻堅工作仍然量大面廣,情況復雜,任務繁重,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少數貧困群眾不思進取,坐等天上掉“餡餅”;靠黨委政府,依賴“扶貧救命稻草”;貧困戶爭要幫扶救濟,脫貧成為剃頭挑子一頭熱,是當前脫貧攻堅工作中亟待破解的難題。旬陽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地處陜西省東南部,金寨鎮屬山區地帶,國土面積133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其中貧困村5個。全鎮共有4063戶1.5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788戶5380人(包括在冊貧困戶994戶2597人)。如何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我們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關于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從2015年開始,按照旬陽縣委、縣政府工作部署,大膽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思路,摸索出了一條以“群眾說、鄉賢論、榜上亮”道德評議之法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的路子,在轉變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破解扶志難方面成效明顯。我們的做法和體會是:
一、群眾說事,找準癥結定話題。開展道德評議的關鍵是成立道德評議委員會。我們以村、社區為單位設立,按照“公道正派、德高望重、敢于直言、熱心公益”的標準,重點吸納老黨員、老干部、老族長、兩代表一委員、群眾代表、村“兩委”成員等各界鄉賢骨干,采取村民推薦、黨支部審查、村民代表會議討論表決的程序推選產生道德評議委員會,設主任1名,副主任1至2名。道德評議委員會在村、社區黨支部領導下開展工作,每季度組織一次道德評議,遇到特殊情況可隨時組織評議。在開展道德評議前,道德評議委員會委員深入村組院落,通過調查走訪、召開會議等形式,讓廣大群眾把鄉風民風建設和脫貧攻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說出來,把與之對應的先進、后進典型事例說出來,大家集思廣益,找準問題癥結,提出解決辦法。
二、鄉賢論理,激濁揚清辨是非。道德評議委員會在深入調查、掌握實情的基礎上,確定“評議日”,鎮黨委派出道德評議觀察員,召開會議進行集中評議。會議堅持以人為本、正反對比、以理服人的原則,把論理過程作為思想交鋒、明辨是非的過程。會上,被評議對象先行陳述,說出自己的想法。道德評議委員會委員結合被評議對象的陳述和現實表現,對先進典型主要評議其先進事跡和所體現的道德品質,引導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對后進典型和突出問題,通過論理釋法、說教勸導,重點分析其產生和滋長的根源,分析其危害性,引導群眾自覺抵制和根除。通過現場評議、話語交鋒、講評論理,形成強大道德攻勢,讓被評議對象心靈受到觸動,從而激發出內心深處崇德向善的道德意愿。金寨鎮寨河社區居民吉某明在當地日子過得比較寬裕,可他以妻子有病、從未享受國家惠民政策等為由,多次纏鬧爭當貧困戶。社區道德評議委員會委員對他進行了道德評議,委員們你一言我一語,擺事實、講道理,循循善誘的分析、勸導,打通了吉某明的思想,他隨之放棄了無理要求。
三、榜上亮德,崇德尚賢重導向。道德評議會結束后,其評議結果經村、社區黨支部審定,對評出的好人好事、凡人善舉、不等不靠、勤勞脫貧的先進典型,通過“善行義舉榜”立榜表揚,開辦“道德講堂”廣泛宣傳,優先作為道德模范、“中國好人”典型向上推薦。金寨鎮寨河社區五組貧困戶殘疾人劉波自強自立、不等不靠,栽烤煙7畝,養豬15頭,被道德評議委員會評議為脫貧攻堅自強自立先進典型后,其事跡在社區“善行義舉榜”上公開立榜表揚。一時間,劉波成了社區群眾茶余飯后熱議的焦點人物,鄉親們紛紛表示,要學習他自強自立、堅韌不拔的精神。劉波后來又榮登2017年3至4月“陜西好人”榜。對評出的不文明、不道德和在脫貧攻堅中等靠要、纏訪鬧屢教不改的后進典型,在不觸犯法律法規、不侵犯個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在村、社區設立的“后進典型曝光臺”內載明事實,進行曝光,形成頌揚真善美、轉化假惡丑的輿論氛圍。
四、眾人幫教,潤物無聲促轉化。對后進典型,道德評議是基礎,幫教轉化是關鍵。道德評議會后,委員會成立幫教轉化小組,指定2至3人作為后進典型的幫教轉化責任人,采取“一人一案、一事一策”辦法,對癥下藥,制定幫教轉化方案,定期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及時教育勸導,確保其自我覺醒、自我轉化。對于積極糾錯、改掉惡習的,經道德評議委員會同意后,將其從“后進典型曝光臺”上撤銷;對于家庭確實存在困難的,及時幫助解決實際困難,鞏固提升幫教轉化成果。金寨鎮居民吉某兵因酒后無德、打罵母親、“等靠要”當懶漢被評為后進典型,社區落實了3名干部作為其幫教轉化責任人,幫助、指導他發展烤煙24畝,養牛5頭,養豬4頭,原址重建3間新房。日子過好了,吉某兵性格也變了,對母親非常孝敬,鄰里關系也和睦了。通過開展道德評議扶志,吉某兵重新樹立了生活信心,贏得了鄰里的尊敬。
兩年來,金寨鎮成立道德評議委員會12個,開展道德評議66場次,評出各類先進典型270人次,其中貧困戶自強自立、勤勞脫貧典型56人次;評出各類后進典型67人次,其中貧困戶“等靠要”和非貧困爭當貧困戶、“纏訪鬧”典型34人次,共曝光后進典型54人次,幫教轉化54人次。
開展道德評議,我們有五個方面的體會:一是推進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我們把道德評議作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通過評議論理,進行思想碰撞,形成道德共識;通過發動群眾評議群眾,褒獎揚頌身邊好人、幫教轉化后進典型,讓群眾成為道德實踐的參與者和評判者,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主題”在道德評議的“小故事”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二是體現了“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的本質要求。“美麗鄉村”是“顏值”,“文明家園”是“氣質”,我們堅持內外兼修,通過道德評議把廣大群眾崇德向善的道德意愿激發出來,不斷提高廣大群眾的文明素質和實踐養成,深耕厚植“誠、孝、儉、勤、和”新民風,把建設美麗鄉村新風貌變成了文明家園建設新風尚。三是培育了文明淳樸的鄉風民風。身邊人講身邊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活化,是群眾能學能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評議以評、促、幫為抓手,采取身邊人講身邊理、教育身邊人的方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從“普通話”轉化為“地方語”,將“大道理”轉化為“身邊事”,使教育引導更接地氣,更具親和力和感染力,群眾愿意聽、能接受,在潛移默化中促進了淳樸鄉風民風的形成。四是提升了鄉村治理能力。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道德評議是我們探索德治的重要抓手,它通過說事評理的方式,讓群眾自己說自己的事,自己評自己的理,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保障群眾的知情權、話語權、評判權,教育和引導廣大群眾辨善惡、分美丑、知廉恥,有效解決了空洞說教太軟、法律和行政手段管理過硬的問題,實現了村民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機結合,有效提升了鄉村治理能力。五是激發了貧困戶內生動力。我們聚焦脫貧攻堅開展道德評議,把脫貧攻堅中的身殘志堅、自強自立、勤勞脫貧的先進典型評出來,通過“大力表彰獎勵、紅榜張貼弘揚、立傳入史勵志”,著力營造人人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把好逸惡勞、自私纏鬧、懶散等要的后進典型評出來,通過鄉賢評議鞭撻、黑榜公開曝光、群眾議論施壓、干部耐心引導、能人貼心幫帶,著力營造后進可恥的輿論導向,逐步形成了貧困戶比著干、搶著干、爭當先進、奮力脫貧的喜人態勢。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我們要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折不扣落實好中央的決策部署,在現有工作基礎上,深入思考并持續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思路和更加接地氣的扶志扶智工作方法,持續激發貧困群眾自力更生的內生動力,實現貧困群眾脫真貧、真脫貧的目標,確保小康路上不落一戶、不漏一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