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響 趙鑫越 張浩
摘 要 隨著我國社會與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就業競爭激烈,人際關系復雜,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心理壓力過大,自身面對許多問題,從而使他們產生了一些負面情緒。而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這些情緒,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則成為當下高校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大學生 心理健康 分析解決
中圖分類號:G479 文獻標識碼:A
1心理健康的定義
心理健康是一種狀態,包括對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適應能力,心理健康的人遇到任何問題和困難,心理平衡都不會失調,有一定的能力去克服,這種狀態才是心理健康狀態。一般判斷心理是否健康也有幾個條件,首先是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然后是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最后則是人格的穩定性。心理不健康則是指出現心理失調問題的人,一般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它表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是因為精神壓力大,心理矛盾沖突,緊張,嚴重甚至不得不休學。
2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分析
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與他們所處的環境分不開,同時也與他們自身的發展階段有關。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剛剛成年之上,正處于青年期,也是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于心理不太成熟,情緒也不是十分穩定。特別是當代大學生,面對激烈的競爭壓力,無論學習還是就業都會使他們脆弱的心理飽受折磨。社會的發展雖然帶來日益優越的生活,卻使正在成長的大學生帶來了心理健康的問題。心理素質不好的自然不能適應高效率、高壓力的環境,從而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還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探討,主觀方面和客觀方面。
從主觀方面來說,大學生因為剛剛被錄取,心態過于膨脹,覺得考上大學就可以過輕松自在的生活,整天逃課打游戲,不參加社團活動,以至于期末掛科,心理上接受不了,產生一些消極的心理健康問題。還有一些大學生則是把大學生活想象的過于理想化,進入大學后感覺現實與理想差距太大,從而產生失落感。對大學生活失去了信心,引發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問題。
從客觀方面來說,與中學生活相比,大學時期的很多東西都發生了變化。其一,學習方法發生了變化。中學時期,老師會想方設法的讓你學習,讓你有對學習的緊張感,而在大學時期,老師會講正常的課,但是不會再有人看著你學習。新生往往不適應這種環境,不知道如何搭配時間。其二,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中學時期很多人也有過住宿生活的經歷,對于大學生活還能較快的適應,而對于那些平時過度依賴父母的新生來說,班級成了新的大家庭,也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其三,人際關系發生了變化,新生剛入學的時候,自己以前的小伙伴一個都不在身邊,隨之而來的是面臨來自不同地域,不同語言的陌生人,向來自來熟的人還能好一些,可以先交到很多朋友,不會那么孤單。對于那些天性內向的新生來說這就是個難題了,每逢節日放假還會想念自己的家人和伙伴,經常會產生孤獨感。
3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方法
我們時常在新聞或報刊上看到目前很多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有的甚至造成了嚴重的后果。大學生中有心理障礙甚至精神病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大學生在學生中有較高的地位,這種較高的地位也會使大學生們有較高的優越感,當受到挫折時,則會有較大的精神壓力,并隨之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從外部環境看,大學生周圍的環境發生變化時,心理壓力通常會劇增。
因此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做到自我調節,做到心理健康有以下幾點。
其一,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通過科學研究所證實了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大學的心理壓力較大,必須合理的安排每天的時間,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適當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使大學生活更加規律。
其二,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大學生應該做到正確的認識自我,培養自己的情緒,揚長避短,不斷地完善自我。學習是大學生的首要任務,有了學習的興趣才能吸取更多的新知識。其次應該提高自我的受挫能力,遇到挫折時,不應該驚慌失措而是應該沉著冷靜的解決。還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積極參加各類社會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其三,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能力。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煉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青年期的突出特點是經驗的缺乏和知識的匱乏決定了這個時期大學生心理發展的速度較慢,這個階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另一方面,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正在發生復雜和深刻的變化,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科學技術急劇發展。這種情況也會在早晚要進入社會的青年學生中引發這樣或那樣的心理矛盾和心理沖突,這些心理問題累計下來也可能造成心理健康問題。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對新形勢大學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養自立、自強、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鍛煉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使自己在變幻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作出選擇適宜自己角色的正確抉擇,敢于面對困難、挫折與挑戰,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為事業成功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