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珍
摘 要 我院相較于普通院校的學生素質,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較低,為了在高職院校中營造和諧、有序的課堂氛圍,本人針對教課的過程經常出現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提高教學質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 高職高專 課堂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課堂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學生與教師交流的重要場所,保證良好的上課氛圍,做到最佳的課堂管理,才能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才是教師和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在高職院校的課堂教學中,目前面臨著很多的問題,不但影響了教師的教學質量,還影響學生的成績。所以教師對課堂的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高職院校課堂普遍存在:學生遲到、講話、看小說、吃東西、玩游戲,看手機,紀律差,管理難,學生“人在心不在”的現象,導致教師積極性受挫,學生對課堂學習專業(yè)知識興趣不大,教學效果不理想。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為老師面對此現狀,教學如何進行,工作怎樣進展,這時的課堂行為就考驗教師課堂管理行為。
首先作為一名教師就是要為人師表,言傳身教。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文明禮貌,穩(wěn)重端莊,待人接物熱情可親。最重要是要有愛,對待學生不管是美的丑的,貧的富的,行為正常的還是行為不正常的都要平等對待,用愛感化,用愛吸引使其回歸課堂。二是要在課堂上給學生立規(guī),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有了明確而具體的課堂行為規(guī)則,學生才可能將自己的行為與之對照,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否恰當;哪些行為需要進一步強化,哪些行為需要得到改進,從而形成恰當的課堂行為,減少或避免問題行為的出現。所以,教師要用制度與規(guī)則,而不是從自己的好惡去實現課堂的組織管理。三是優(yōu)化教學方法。遵循“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練為主線”的“少教多學,精講多練”課堂教學改革最根本原則,科學安排學、講與練的時間,規(guī)范落實課堂教學要求,要求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課型,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著力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四是形式靈活多樣。圍繞課堂教學模式,組織立標學標,觀摩交流。五是突出課程特色。要立足課程實際,將課程教學與實際相結合,努力探索適合本課程特點的課改模式。
另外教師要對學生課堂學習情況進行全面評價。教師課堂評價貫穿課前、課中、課后,提倡評價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針對學生的不同發(fā)展水平,在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最適合自己發(fā)展的評價。二是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要有利于課堂教學的實施,促進教師改進教學實踐,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要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師因材施教,關注差異;要有利于倡導學與思結合,動手與動腦結合,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結合,鼓勵獨立思考、主動學習,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fā)展。結合本課程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符合學科特點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作為有效教學重要保障的良好課堂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對于相當一部分教師來說,學生課堂違紀是令人頭痛的事情之一,教師往往視學生課堂違紀行為是一種問題,他們更多愿意選擇從懲罰的角度去解決學生課堂違紀行為,而這往往不利于學生的成長,造成師生關系緊張。處理課堂違紀行為屬于課堂管理的其中一個部分,從有效教學的角度看,還應該關注更為積極主動的部分對課堂管理的影響。例如,對于問題學生進行思想溝通,了解問題所在有針對性解決問題,所以本人認為教師應將更多的注意力從如何實施懲戒策略轉向前瞻性的、或者預防性的課堂管理方式上。基于以上認識,從中發(fā)現有效預防課堂違紀行為的對策,為我們反思和改進自身的課堂管理行為提供可借鑒的依據。教師要順利完成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任務,必須自始至終對課堂進行有效的管理。讓教師、學生和課堂情境三者和諧統(tǒng)一達到教學目的。
最后,教師與學生不僅是師生關系,更是朋友關系,伙伴關系,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心靈的安慰和榮譽的滿足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是主體。學生都有表現自己或與別人交流獲得教師與同學重視或尊重的需要。如果學生在課堂上長時間得不到表現自己或與他人交流的機會,有的學生就可能采取惡作劇形式來表現自己,以引起大家的重視。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心理傾向,合理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巧妙安排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靈活調節(jié)教學進程。從安排學生的學習活動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著手,去實現課堂的組織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