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芬
摘要:政府的財政補助,是市場經濟國家常見的一種經濟發展政策,政府通過一定的資金補助,有利于推動和引導企業進行轉型和升級。特別是在關系國計民生的農業、環境保護以及高新科學技術研究等領域。而會計核算的變化更是直接影響到企業以財務報表反映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本文主要分析討論新修訂會計準則下政府補助核算變化對企業的影響。
關鍵詞:新修訂會計準則;政府補助;核算變化;企業影響
2017年5月財政部結合我國實際,同時保持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持續趨同,修訂了《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會計準則是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的規則和指導方針,在新修訂會計準則下,企業的財務報告都將因核算方法的改變而變化。本文試就新修訂會計準則下政府補助核算變化對企業影響進行相關的分析和探討。
一、新修訂會計準則中政府補助會計核算變化及對企業影響分析
(一)會計核算方法及科目應用、報表列報的變化
相較于原準則中,政府補助計入營業外收入的規定,在新修訂準則中,允許企業根據經濟實務實質情況,自行判斷政府補助如何計入損益。
新修訂準則中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有:一是總額法,將政府補助全額確認為收益;二是凈額法,將政府補助作為相關成本費用的扣減。相較于原準則增加了凈額法,且允許企業根據經濟業務性質選擇會計處理方法。
新修訂準則中對財政的貼息資金分為兩種情況:一撥付貸款銀行;二撥付受益企業。通過對財政貼息的會計處理的詳細規定,為企業提供了兩種會計處理方案,便于企業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方法。
政府補助收入核算區分經營性與非經營性活動是新修訂準則的另一亮點,將日?;顒酉嚓P的政府補助計入新設會計科目“其他收益”或沖減相關成本,并且在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項目之上單獨列報“其他收益”項目;與企業日?;顒訜o關的政府補助計入營業外收支。在財務報表附注中還要求增加批露列報項目。
(二)會計核算方法變化對企業財務指標和納稅影響分析
受影響的財務指標包括收入、營業利潤、凈利潤、凈資產、總資產。對收到大量與經營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行業企業計算經營財務指標,非常有利。例如IPO企業或上市后公開增發股票企業對于財務指標中要求“最近3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中的凈利潤都是要求“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較低者為計算依據”,舊準則中補助收入不管是否經營相關,不允許作為收入或沖減成本費用增加經營利潤。因而準則修訂前后計算指標會有很大差異。
國家稅務總局2013年3號公告規定:“納稅人取得的中央財政補貼,不屬于增值稅應稅收入,不征收增值稅”,明確政府補助免征增值稅。但在實踐中,政府資金與補助對象提供應稅貨物、勞務或服務形成對價關系時,應否征收增值稅一向爭議頗大。新修訂準則明確了一些適用收入準則的政府補助,將其作為收入,從而在實務中為解決政府補助是否征收增值稅的爭議提供了一個新的認定稅法事實的視角。對此類企業而言,按修訂后新準則核算,增值稅銷項稅額及現金流可能面臨不利影響。
二、結合案例分析討論新修訂會計準則下政府補助核算變化對企業的影響
新修訂準則下,政府補助核算對企業造成的影響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核算反映與財務成果的計量
案例1,2017年7月,新能源行業甲公司收到財政部門撥款3000萬元,系對甲公司2017年上半年執行國家計劃內政策價差的補償。甲公司A商品單位售價為10萬元/臺,成本為7.5萬元/臺,但在納入國家計劃內政策體系后,甲公司對國家規定范圍內的用戶銷售A商品的售價為7萬元/臺,國家財政給予3萬元/臺的補貼。2017年上半年甲公司共銷售政策范圍內A商品1000件。
分析:本例中,甲公司從政府無償取得貨幣資產,從形式上看符合政府補助的定義,按新修訂后的會計準則,此項補助不屬于政府補助會計準則核算范圍,該款項與具有明確商業實質的交易相關,不是自國家無償取得的現金流入,應作為企業正常銷售價款的一部分,適用收入準則核算。對于收到政府補足正常收入的3000萬元,會計處理(假定不考慮稅)如下:(單位:萬元)
借:銀行存款 3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3000
這樣處理后,賬面上反映的是正常狀態下的收入與毛利率,反映了企業的真實經狀況與財務成果。實務中新能源類、農業類、家電類、公交運輸、電力行業等價格受政府政策調控企業影響最為顯著。
(二)核算方法的簡化及財稅差異的降低
案例2,乙公司于2017年6月購置新設備用于節能環保改造,7月初收到當地政府財政補助資金200萬元,該批設備不含稅價1000萬元,假設會計與稅法上預計凈殘值均為零元,以直線法計提折舊,折舊年限10年。該公司選擇以凈額法對政府補助進行會計處理。
收到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
1.企業購置設備時:(單位:萬元,下同)
借:固定資產 1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70
貸:銀行存款 1170
2.企業收到政府補助時:
借:銀行存款 200
貸:固定資產 200
3.收到政府補助后固定資產的所得稅會計處理
根據相關稅法,企業取得的各類財政性資金,除屬于國家投資和資金使用后要求歸還本金以外,均應計入企業當年收入總額;同時符合規定的3個條件的,可以作為不征稅收入。
分析:假定該政府補助符合不征稅收入條件,所得稅會計處理:2017年末,乙公司購入設備的賬面價值為800萬元,由于不征稅收入所形成資產計算的折舊不得在稅前扣除,因此其計稅基礎也是800萬元,不產生財稅差異。選擇這種核算方法很簡便,財稅差異降至零。與原準則中單一的總額核算法比較,核算相對簡單明確,有利于企業提高會計核算效率和質量。
三、結束語
通過以上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對廣大財務人員對新會計政策的學習研究,選擇更適宜更有利于企業的會計核算政策,形成高質量的會計核算成果提供一些參考。
(作者單位:廈門加捷正大稅務師事務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