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嶠嶺
摘要:幼兒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使得培養幼兒動手能力成為重要教學目標。基于游戲活動培養幼兒動手能力,能夠給幼兒新鮮感,更能調動幼兒的好奇心,培養幼兒的動手興趣。文章以“基于游戲活動視角下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策略”展開具體的分析研究。
關鍵詞:游戲活動;動手能力;培養現狀;策略
在動手活動中豐富幼兒的知識,培養幼兒思維,能夠幫助幼兒提高個人智力水平,提升身體協調性。用游戲的方式去促進幼兒動手能力的提高,是幼兒教育進步的表現。
一、游戲中突出幼兒主體,培養動手能力
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是創新幼兒教育的重要方向。在利用游戲活動培養幼兒動手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本著以幼兒為本的原則,引導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讓幼兒自己去選擇游戲的方式,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完成游戲,更能讓幼兒展示自己的個性,實現個性化成長的目標。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應當選擇較為具體的游戲活動,且游戲時長不要過長。在游戲過程中,無論是游戲環節的設計,還是游戲活動的組織,都要引導幼兒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以幼兒發揮個人主動性為前提,調動起幼兒動手的積極性,使幼兒在游戲活動中能夠活躍思維[1]。
教師作為幼兒教育的實施者,幼兒成長過程中的引導者,應當在游戲活動中為幼兒提供必要的動手實踐機會。比如,貼畫活動是能夠吸引幼兒注意力的游戲活動,教師為幼兒準備蛋殼、樹葉、彩線、卡片等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選擇,根據自己的個人愛好選擇不同的顏色,不同的材料,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滿足幼兒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突出幼兒的主體。在游戲活動中,游戲中有的幼兒不知從何入手,教師要積極鼓勵引導幼兒大膽嘗試,可通過示范,讓幼兒了解每一種材料的功能,幫助幼兒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比賽機制的融入,讓幼兒找到動手操作的動力,促進幼兒動手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游戲中內容貼近生活,培養動手能力
游戲活動的內容是游戲活動的重要元素。貼近生活的游戲內容,更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且容易為幼兒所理解。正所謂沒有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沒有任何活力的,沒有生活元素的學校是沒有教育意義的。因此,在設計游戲的過程中,幼兒教師要堅持正確的教育思想,將生活元素融入到幼兒游戲中。利用與幼兒實際生活有密切關系的事物作為游戲設計的素材,將生活元素以無形的方式滲透到游戲活動中,有助于幼兒積極參與游戲。教師要通過內容的控制與選擇,把握好幼兒游戲的方向與形式,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獲得知識,培養動手能力。設計游戲的方法多種多樣,一種游戲也有多種實施方法。在設計游戲活動時,教師要關注幼兒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以及其所在的生活環境,脫離幼兒生活環境的游戲是想象力游戲,無利于學生言語能力的提高與行為素質水平的提升。
比如,教師可以從幼兒的生活入手設計“我為小鳥搭房子”的游戲,給幼兒提供稻草、樹枝、固定線等材料,讓幼兒為無家可歸的小鳥搭建一所漂亮的房子。在游戲實施之前,教師可以先帶幼兒到幼兒園內的樹木旁,去看一看有沒有真實的鳥窩。如果沒有,便可以引導幼兒融入到這樣的環境中,促進幼兒個人善心的發酵,使幼兒為落在枝頭的小鳥搭建房子。與生活相近的游戲內容,能夠激發起幼兒的動手興趣。幼兒有了目標,有了真實的背景資料,便能夠投入到鳥窩搭建中。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將自己的善心落到實處,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還能完善幼兒的人格[2]。
三、游戲中加入探究成分,培養動手能力
在幼兒的成長階段,他們對于新生事物有著好奇心,面對從未見過的萬千世界與神奇的社會,他們的好奇心較強。幼兒的思維不像成人有固定的軌跡,他們不會按照成人的思考方式去思考問題,有的幼兒的思想觀念不會因為家長與老師的灌輸而發生改變。考慮幼兒的天性,他們活潑好動,對事物新鮮感強烈,好奇心強烈,喜歡做游戲。利用游戲活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獲得快樂,學習知識,有助于幼兒教育的升級。
組織游戲活動時,教師要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情感與行為完全與游戲匹配在一起。通過個人所掌握的知識指導自己的動手行為,讓學生動腦動手開發學生的心智,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與活動能力,是基于游戲活動組織幼兒教育的重要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將探究元素融入到游戲之中,利用探究活動,讓幼兒主動觀察、主動思考、主動動手、主動創造,通過多個環節的交叉與反復,讓幼兒在活動中養成善于探究的好習慣,使幼兒在個人探究能力的指導下積極動手,促進幼兒智力的開發。像在做鳥窩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主動思考小鳥的家是什么樣子的、小鳥在家中需要什么東西、它們在家中如何休息等。鼓勵幼兒通過現有的方式,比如詢問老師、詢問家長、翻閱圖書獲得知識,通過知識的探究來探究個人動手的方式,提高動手能力[3]。
四、游戲中重視因人而異,培養動手能力
每一位幼兒的個人生活環境不同,他們對待環境的方式也會有所差異。在利用游戲活動培養幼兒動手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幼兒原有經驗的差異。根據最新的幼兒教育綱要,尊重幼兒發展水平與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比如在做“為媽媽準備禮物”的活動時,有的幼兒認為媽媽需要一個包,便動手去制作手包。有的幼兒認為媽媽需要一件新衣服,便動手去制作衣服。幼兒的動手目標具有差異,教師要尊重幼兒的選擇。除此之外,有的幼兒動手能力較弱,有的幼兒動手能力較強。教師可以鼓勵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通過合作去完成共同的動手任務。讓動手能力強的幼兒,獨立完成,使每一位幼兒在動手活動中獲得成就感。尊重幼兒,因材施教,會給幼兒游戲活動更為豐富的定義。
五、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動手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幼兒教育工作者應當認識到動手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并通過幼兒園與家庭的密切合作,完善游戲結構。利用合理的游戲,滿足幼兒動手能力發展的需求,將幼兒發展放在幼兒教育的第一位,優化游戲活動,才能讓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 唐春燕.快樂動手快樂成長——培養幼兒動手能力的嘗試與實踐[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1,(07).
[2] 馬曄.多途徑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1,(05).
[3] 馮琳.淺論幼兒素質教育[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