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二麗 袁梅鶴
摘 要 市政排水設施是社會公益事業,與城市居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還直接影響著經濟建設的發展,由于種種原因市政排水設施承受著越來越重的負荷,為確保市政排水設施的完成,更好地的為社會服務為市民服務,加大市政排水設施管理養護的投入,必然會提高城市的社會、環境、生態、經濟效益。
關鍵詞 市政排水設施 養護 問題
中圖分類號:TU99 文獻標識碼:A
1市政排水設施出現的故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普遍存在污水管道管徑偏小,雨水管道堵塞。由于設計時遠期規劃的污水估計不足,設計時顧及了流量的計算而忽視了養護管理的需要。其次,在長期無人養護管理的情況下,堵塞物越積越厚,我們從許多雨水井內的堵塞物取樣觀察,發現密度甚高,有的甚至猶如巖土成層狀分布,還有就是清潔工清掃路面時,不適當地將路面的塵土、淤泥、樹葉順勢掃入雨水井中,造成馬路雨水排不出道路積水影響交通。
(2)污水管道設置偏小,由于管道沉積泥沙,引起管道堵塞,致使污水不能順暢排出。特別是在雨季時雨水會相應的加劇污水管道排放量,易造成污水不能及時集中排放,造成城市內澇。
(3)管道檢查井下沉,雨水口被腐蝕。由于管道檢查井下沉,致使管道設計坡度改變,會引起反坡或坡度減小,因其沉陷破環了管帶或基礎,管內臟水泄漏污染地下水。程度嚴重的則使管道滲漏,雨水口、檢查井塌陷。
(4)井蓋,井篦丟失、損壞,行人及車輛易陷落井中,造成人身和經濟財產損害。
2市政排水設施的養護措施
(1)為了加強市政排水的養護管理,常識告訴我們在路面凹點處的雨水井所收集的雨水量較路面其它雨水井要多,特別是當樹葉或其它雜物將沿程雨水井篦堵塞時,大量的雨水勢必匯集到凹點雨水井中,從養護管理角度出發,建議將位于路面凹點處的地方管徑適當加大。
(2)管道存泥這個問題是多方面的,有的管道設計不合理。從流速公式中我們知道管內水流速較大時,就能多帶走一些固體雜質。適當地縮小管徑適當的放大坡度,這樣就加大了管內污水流通,減緩存泥難度。因此在每年春季時對管道進行清通,就能使管內不存泥,從而減少了養護費用。另外,有些設計不合理的化糞池、生活污水,特別是糞便污水中的固體物質極易沉積,直接排入市政管道易造成市政管道堵塞。建議對于不合理的化糞池或新用戶嚴格要求質量標準,令其修改或堅決禁入市政管線。
(3)設計管道基礎抗壓強度不夠,或因施工中偷工減料,使基礎承載力減小,都會造成管道檢查井下沉。這就要求我們市政人員在新建管道前認真勘察,合理設計,并在施工中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做好檢查井基礎。對其腐蝕現象,對排出有腐蝕性物質,令其處理廢水,并在檢測達標后方能允許排水進入市政管道。
(4)井蓋、井篦丟失情況應加強巡查力度,并及時更換和維護。建議將井蓋、井篦拴固在井壁上,這樣既不易丟失又能在清通時比較靈活的搬移進行清挖疏通。
3存在的問題
(1)清淤不徹底。日常工作中往往對排水設施的養護和維修僅限于清理窖井,更換井蓋,部分水堵地段也只是采用竹方疏通,致使管道內的淤積不能夠得到徹底的清理和疏通。
(2)部門之間工作進度不平衡。日常對排水設施的管理力度不夠,預防防汛措施落實不力。部分街道和辦事處對本轄區內的排水設施重視程度不夠,致使排水設施被“蠶食”,甚至在轄區交接地段還存在互相推諉扯皮。對居民聚居小區內的排水設施疏于管理排暢,汛前也未能及時做預先性的清淤疏浚。
(3)部分市民群眾缺乏排水設施使用常識,且法制意識淡薄,對排水設施的保護認識不夠,致使部分排水設施遭到人為損壞,甚至一些居民和商戶直接將生活垃圾、雜物等直接倒入排水設置,造成排水設施“卡脖子”現象。另外,隨著經濟生活的改善,隨之增多的汽車清潔店,大部分在洗車過程中未經任何沉淀和處理,既將含有大量泥沙污漬的污水排入下水管道。還有部門的臨街建筑在建設施工中也存在將建筑垃圾和未經處理的廢水直接排入下水管道,這些現象都易致使下水管道出現排水不暢。
以上問題的存在,既影響了城市污水的排放也嚴重的影響到汛期城市內洪水的及時排泄,這不但對人們的現代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給甚至給個別家庭造成了經濟損傷。
在此筆者謹對治理我市排水設施和發展排水業提出幾項個人觀點:一是應扭轉市政管理部門工作中的被動局面,應結合城市整體發展建設,科學合理的規劃城市排水系統,對排水管網的設計,要具有超前意識,更應高標準,高起點的予以規劃和修建。二是應明確排水設施要由市政管理部門審定、設計、驗收,以從根源上杜絕下水道修建中存在的設計標準低、管徑細、新建官網不匹配等問題。三是應依法依規范標準對排水設施進行建設、管理、養護和使用,使其能跟及時上城市快速發展的要求。四是應加大排水設施的管理力度和日常養護,要進一步明確職責任務,嚴格落實防汛排洪措施,下大力氣查處超標污水和廢水向下水管道隨意排放以及私接亂建現象。五是應強化宣傳教育工作,利用各方媒體加大宣傳力度,以提高廣大城市居民的法制意思和保護排水實施相關意識,促廣大居民自覺參與排水設施養護和管理,形成人人參與,齊抓共管的社會氛圍,以減少和杜絕人為破壞排水設施及偷排亂放的行為。六是應大膽創新,積極探索新技術新方法。如將現有市政排水設施的修建與新提出的城市透水工程進行有機結合,可在一些低洼和長期易積水路段和區域,根據城市現有規劃合理選擇地點修建雨水蓄排池,同時應加大城市綠地建設,以及在城市建設中積極探索透水及吸水材料和設施使用,將自然透水和人工蓄排水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體系共同發揮作用,既加大自然排洪能力,又減小市政管道排放壓力。
目前,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城市內澇已成為城市“通病”,這個問題不僅影響了廣大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也制約了城市的形象建設和經濟發展,也日益受到黨和政府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殷切關注。而解決這一問題,還要依托城市的市政排水系統發揮作用予以解決,因此市政排水設施不但要規劃好、修建好,更重要的是要管理好、養護好。小小排水的管道如只“修”不“養”,就會因此而影響到整個管道系統的通水能力,甚至使管道形成嚴重堵塞。而排水設施及管道系統就是城市這個“有機體”上的“血液循環系統”,是維持著城市正常運轉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我們應站在“服務于民、方便與民、執法為民”的高度和認識真正重視起來,既要頂層設計和嚴格監管及養護,又要不斷創新,勇于探索。只要有全社會的支持和參與,有大家的共同團結齊心協力,人人都來關注排水設施、人人都愛來護排水設施,那么就解決排水難這個“老大難”,就能讓排水設施為我們的城市發揮最大的功能和功用,就能讓我們的城市更通暢,讓我們的生活更美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