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萍 陳文燦
(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 云南西雙版納 666100)
功能性訓練與預防運動損傷探析
趙海萍 陳文燦
(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 云南西雙版納 666100)
功能性訓練起源于損傷康復,其對身體功能、穩定性、協調性以及柔韌性等方面的提升具有較大幫助。體育運動及鍛煉過程中運動損傷的出現幾率較高,對運動員身體健康、日常訓練及比賽等產生一定影響,嚴重時對運動員運動壽命、今后的工作生活等產生較大的影響。針對上述問題,本文對功能性訓練與運動損傷的預防等進行分析,希望教練員及運動員能夠對功能性訓練的作用進行充分發揮,對運動損傷進行更好的預防和規避。
功能性訓練 預防 運動損傷
運動訓練能夠對人體機能、身體素質等進行鍛煉和提升,但是運動員的運動負荷較大,強度較高,一旦運動、訓練及比賽過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導致運動損傷問題的出現。功能性訓練能夠對人體柔韌性、靈活性、穩定性以及協調性等方面進行提升,進而減少運動損傷問題的出現幾率,對運動損傷進行更好的預防,下面對功能性訓練及運動損傷預防的相關內容進行具體分析。
體育運動的內容和形式在不斷地變化和發展,“更快、更高、更強”是體育競技比賽的終極目標。因此,體育競技比賽對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協調、柔韌性等身體素質的要求也大大增加,體育比賽的競爭性、激烈性、對抗性必然使肌肉、骨骼、韌帶等器官傷害事故有所增多。運動損傷即訓練或運動造成組織器官病理變化及功能障礙,其成因較為復雜,人體主觀因素和現實客觀因素以及外部原因等均可能造成運動損傷。
據統計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主要是:(1)思想上的不重視,主觀上對預防運動損傷的意義認識不到位或思想上的麻痹大意;(2)在運動之前沒有合理、科學的準備活動,生理上的惰性與心理因素造成緊張與恐懼;(3)動作和運動技術的因素,違返人體結構及運動時力學原理,動作僵硬、用力過度、追求過高等強直發力;(4)違背循序漸進、盲目追求大運動量,運動訓練不規律等因素;(5)體育基礎差、身體素質弱,動作要領掌握不正確一時不能適應體育活動的需要,或過高的相信自己的能力;(6)組織紀律混亂和違反活動規定也很容易發生運動損傷。
運動損傷常常給受傷者帶來身體上的痛苦,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根據損傷的程度運動訓練無形中被終止,輕者需時間恢復,重者將終止運動生涯。損傷同時也會在心理上產生消極負面影響,無形中降低了訓練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訓練工作設置了很大障礙。如何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在運動損傷出現的情況下,有效預防,積極治療,加強引導,消除恐懼心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
據調查,運動損傷主要有:發生部位多見四肢,主要是關節和肌肉損傷,多發于表皮擦傷,關節韌帶拉傷等,內臟損傷概率非常小,見表1。
功能性訓練起源于損傷康復即通過運動療法和康復訓練有障礙的機體運動功能。在治療運動損傷時通常認為:損傷由于人體穩定肌功能欠佳,作用力轉移至另一肌肉造成。于是人們便開始重視功能持續性欠佳的肌肉,以保證人體以最正確最安全的技術完成基本的動作。例如上下肢運動關節功能訓練等,以被動或是主動的方式對身體功能進行改善,其能夠對損傷者自然狀態下的身體運動訓練形式進行高度還原和模仿,以提高核心力量的方式對神經肌肉系統效率進行提升。通過有效動作練習內容在功能恢復性的訓練中,通過多維度、多關節的整體性銜接,能夠使損傷者日常訓練及運動的價值及效率有所提升。功能訓練與其它訓練區別于它不再是一種方法與手段的表面形式,而是針對不同項目,所表現出來的形式是千差萬別的,它是體能專項化的橋梁,在訓練實踐中其表現出依據項目自身的特點來確定訓練的手段、負荷和練習的時間。
人體的解剖原理知道人體肌肉組織主要是縱向排列的,一部分是斜向排列,復雜的結構是人體動作有推、拉、旋轉、弓步、蹲、體前屈等復雜動作組合,這些動作都是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平面內完成的動作,使動作在人體三個面、三個軸的運動鏈協調完成。
運動動作主要由四肢為主,四肢運動的各種狀態控制都源自核心肌群,有了強大的核心力量作保證,軀干得到穩固的支持,四肢的應力也能夠隨之減少,肢體能夠游刃有余地更協調完成技術動作;所以功能訓練將核心力量作為主要內容。

表1 運動損傷調查統計表
人體可分為頭、軀干、四肢、骨、關節、肌肉等多個環節,各個環節可動地連接起來構成生物運動鏈,如何將不同關節的運動和肌肉收縮整合起來,形成符合專項力學規律的肌肉“運動鏈”,為肌肉末端發力創造理想條件,是所有運動項目共同面臨的問題。根據人體力學原理,只有充分利用大肌肉部位的運動,牽拉小肌肉群并將各部位的動作協調一致,通過功能力量訓練可使人體在意識的支配下,各運動環節由內及外,由近端環節到遠端環節,節節貫穿,其動能由內及外,通過運動鏈的逐級加速加大,到末梢環節獲得最大的速度,是動作的一體化和控制下的統一訓練。
身體柔韌性的提升能夠對運動關節活動幅度進行提高,能夠對動作進行更好的支配,并且增加動作美感度,為運動效率的改善奠定基礎;柔韌性與肌肉力量的發展具有一定關聯,能夠使肌肉爆發力、彈性等維持在較好的狀態,進而對肌肉勞損、肌肉僵硬等問題進行有效預防,減少運動損傷出現的可能,避免出現肌肉拉傷問題。在準備活動及整理活動中,拉伸訓練極為關鍵,通常以主動拉伸訓練的方式對軟組織、肌肉方面的運動損傷問題進行預防,通過與專項技術動作相似的動作使肌肉充分伸展,提高運動表現力。在伸展訓練作用下,肌肉代謝物排出速度增加,能夠在更多的時間完成恢復,對局部損傷問題進行更好的處理,改善血液循環速度進行提升,對關節活動度進行改善,使軟組織及肌筋膜得到放松等。
力量素質可謂是其他運動素質的重要基礎,對運動損傷預防具有重要意義,以競技的角度進行分析,發現靈活性、速度等內容建立在力量的基礎上,因此力量訓練對人類身體控制能力的提升、肌肉群力量不均問題的處理、穩定性的提升等具有重要幫助,進而有效預防運動損傷:(1)自由重量訓練能夠對神經肌肉系統穩定性、控制水平進行提升;(2)通過靜力性力量訓練能夠對短小肌群、深層肌群等方面進行改善,對關節穩定性進行提升,此外還能夠對肌肉萎縮問題進行緩解。因此,對預防運動損傷具有較大幫助;(3)對離心收縮力量訓練進行分析。此類訓練能夠對肌肉抗牽拉能力進行改善,對肌肉損傷問題進行預防,訓練之后,能夠承受更重的負荷,肌肉越來越堅韌、強壯和有力,進而實現預防離心力量訓練造成的運動損傷;(4)通過器械力量訓練能夠對特定肌群進行鍛煉,對薄弱肌群問題進行有效處理,使肌肉保持在一個適宜且平衡的狀態,對身形進行矯正,為運動損傷預防及傷后恢復提供更多支持;(5)抗阻力訓練能夠對肌肉功能進行提升,通常情況下在運動損傷的主動預防、醫療康復工作中應用較多,能夠對肢體運動功能障礙進行處理,對痙攣問題進行緩解,使關節活動幅度恢復到原有水平,對人體自我保護能力進行提升。例如,通過被動伸展性抗阻功能訓練能夠對運動員屈伸運動開合角度、負載能力以及肢體內旋等方面進行提升,進而有效預防運動損傷;(6)通過超等長訓練能夠對肌肉牽張反射能力進行提升,能夠在更短時間內完成肌肉拉長反應及控制工作,爆發力有所提升,肌肉反應速率加快,為運動損傷的預防奠定基礎。
通過功能性訓練及本體感受功能訓練,能夠對核心區域關節自身穩定水平進行提升,改善人體的整體協調性,對肌肉動力的進行提升,提高機體的運動機能,進而對損傷問題進行更好的預防。核心肌群訓練對人體專項技術動作、運動技能、身體姿勢等具有支持及穩定作用,例如對骨盆及脊柱進行穩定、對能量輸出進行改善、對肢體協調及工作效率進行改善、減少能量耗損等。在此方面訓練支持下,能夠使人體在運動過程中肢體處于正常位置,對深層小肌群進行保護,進而預防運動損傷。
平衡能力訓練是康復一種手段,人體能夠通過利用平衡板、平衡木或在窄道上步行、身體移位運動、平衡運動等方式進行練習較好的作用于人體中樞神經系統。通過平衡性訓練有針對性、系統性促進平衡能力和心理穩定因素,以及肢體平衡控制能力的提升,自我保護能力有所加強,進而對肌肉損傷、軟組織損傷問題進行更好的預防。
為了對運動損傷進行預防和減少,需要對功能性訓練工作產生更多重視,通過功能性訓練對技術表達體能效率進行提升,對身體各方面素質及機能進行提高,進而更好的應對各類突發狀況,適應運動、訓練及比賽過程中的情況,最終實現預防運動損傷的目的。該文已經從力量訓練、核心肌群訓練、伸展訓練等方面對功能性訓練及運動損傷的預防工作進行具體分析,為訓練、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啟發和參考。
[1]馬喆.探究功能性訓練以及預防運動損傷的具體方法[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7):18-19.
[2]楊銀環.談談功能性訓練在運動損傷預防中的作用[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6(11):121.
[3]黃梓航,王雷.預防功能性訓練運動損傷的理念及應用概述[J].實用醫藥雜志,2014,31(11):973-975.
[4]陳杰,陳月亮,王沂,等.功能性訓練及其在運動損傷預防中的作用研究——以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為例[J].湖北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2):83-86.
[5]牛永剛,趙煥彬.人體運動鏈視角下的身體功能性訓練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6,38(4):59-64.
G847
A
2095-2813(2017)09(b)-001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6.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