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林永平
制作小成本、大情懷、正能量的節目是當下中國電視圈自主創新的重要方向。但對于人力、物力各方資源都無法與上星衛視相抗衡的地面頻道而言,要想自制一檔相對成功的原創文化類節目難上加難。從宏觀的廣電政策、業界趨勢到微觀層面的節目主題、呈現方式、制作包裝和互動傳播,每個環節都需要幕后制作團隊的審慎考量和準確把握。
早在2013年年底,當時的國家廣電總局就出臺過《關于積極開辦原創文化節目 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通知》。通知指出,各廣播電視機構特別是電視頻道要“深入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學習借鑒有益經驗,不斷迸發創造智慧,積極開辦以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為主旨的原創文化節目”。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羅列的“重點任務”一欄特別提到“滋養文藝創作”。
國家的政策支持激勵著電視臺對文化類節目的創作動力。一方面,綜藝真人秀大肆泛濫,觀眾對此已經產生審美疲勞,從衛視到地面頻道都迫切需要尋找新的節目創作“藍?!?;另一方面,展現優秀文化、滿足大眾精神需求、傳遞正確價值取向也是各類電視頻道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而對于地面頻道來說,要想在小成本的前提下原創自制一檔純粹的文化類節目,至少有三個難題必須解決:
一、要接地氣。以往文化類節目“高高在上”的定位很容易給受眾帶來距離感和疏遠感,這也是造成該類節目收視低迷的原因之一。事實上,“文化”內涵廣泛,它與社會生活聯系緊密、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有別于上星衛視,地面頻道的優勢正在于其更接地氣的表達方式和更貼近百姓的平民視角,因此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身長處才能找準節目定位。
二、要有趣。在內容上要能吸引人觀看,形成收視黏性;在形式上則要利用電視的表達方式和話語體系,打破受眾局限,同時借助全媒體的傳播互動渠道,讓節目效果最大化。
三、要小而美。根據實際預算出發,在成本可控的范圍內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讓節目符合頻道調性、真正做到小而精。
《唐詩來了》是一檔由臺州市廣播電視臺、臺州市教育局以及臺州市詩詞楹聯學會主辦,臺州電視臺公共財富頻道承制的純粹文化類節目。節目于2015年正式推出,主要內容是詩詞鑒賞,每日一期,每期時長5分鐘左右,通過借助唐詩、書畫、音樂等載體,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播近三年來,《唐詩來了》平均收視率達到1.8%,市場份額為9.6%。作為一檔地面頻道的純文化節目,有如此高的收視率實屬不易。
臺州電視臺的這檔小成本原創自制節目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亮眼的成績,原因在于它所體現的“小而美”和“接地氣”的特質,具體總結起來表現為以下四大亮點:
(一)內容定位:本土文化特色的切入口
中華傳統文化范圍廣泛,從詩歌到音樂,從小說到戲劇,類目多樣,無所不包,因此文化類節目在內容上選擇很多。臺州電視臺將目光鎖定在中國古典詩歌尤其是唐詩上并不是毫無原因的,在這背后是立足于本土文化特色、深耕當地文化基因的深層考量。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唐詩是我國古典文學的一大高峰。位于浙江中部沿海的臺州和唐詩的淵源來自于1991年竺岳兵先生提出的“唐詩之路”。晉唐以后,文人墨客因游玩、尋友、做官、修道等各種原因,跨越浙東七州(越州、明州、臺州、溫州、處州、婺州、衢州,唐德宗貞元三年前還包括睦州),形成一條山水人文之路,在途中他們留下了大批精美的詩作。在這條充滿了人文氣息和詩歌底蘊的“浙東唐詩之路”上,天臺山是頂點和主要目的地,臺州作為終點站則是全部精華所在,留有不少的自然景觀與文化遺產。
基于上述背景,臺州電視臺在制作原創文化類節目時才確定選擇唐詩作為切入口,在宣傳傳統文化的同時兼顧地域特色,為《唐詩來了》的最終成功奠定基礎。
(二)呈現方式:詩、書、畫的聲形結合
《唐詩來了》每天選播一首唐詩,其中周一至周五為《唐詩三百首》中的精品,周六至周日為含有“臺州元素”的唐詩作品,包括唐代臺州籍詩人的作品以及描寫臺州景和臺州情的詩作。
由于節目主要受眾群定位為青少年學生,因此為了讓念詩不顯得那么枯燥和無趣,節目精心編排,模式簡單明快、節奏感強,大致可以分成三個段落:首先,由主持人先朗誦一遍詩歌,給人總體的印象;其次,每一句都分開來解釋含義,介紹詩歌的背景、詩人的心情以及詩歌背后的故事;最后,每期節目還會有來自臺州地區各中小學的學生穿著古代各朝傳統服飾再次進行朗誦。
此外,節目組還別具匠心地邀請到了十多位臺州本土具有影響力、有代表性和知名度的書法家、畫家傾情加盟,并且在節目運營過程中不斷擴充書畫家隊伍,請他們根據每首唐詩的具體意境創作相應作品,力爭用最優秀的書法和繪畫來詮釋唐詩中的詩情畫意,進一步激發受眾群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三)傳播方式:新媒體語境下的銳意創新
《唐詩來了》節目在時長上符合現代人碎片化快速閱讀的習慣和移動端“短、平、快”的內容特點,頗具新媒體傳播優勢。因此,頻道微信公眾號每天同步推送該節目,延長了傳播鏈,實現了傳播效應最大化。目前,中國移動APP“咪咕愛看”已經購買了該節目版權,此外節目還和全國30多家城市臺達成了版權購買意向協議。
(四)線上線下:融媒體傳播效果的極致追求
《唐詩來了》不僅注重傳統電視和新媒體的融合傳播,還十分重視線下的推廣。通過跨界平臺、線上線下的同步聯動,節目組開展了“唐詩來了進校園”活動,以班級為單位舉行小型的唐詩接龍比賽。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得到了中小學生的普遍歡迎,也讓節目試圖傳遞的重視以唐詩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的理念深入滲透到目標群體當中。2017年11月,由《唐詩來了》節目組策劃發起,以“和合臺州,詩書少年”為主題的“臺州市首屆詩詞大賽”正式開賽。唇齒國學飛花令,擂臺詩詞風云決,又在臺州當地掀起了一陣“詩詞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