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坤
(山東省聊城第三中學,山東 聊城 252000)
高中物理力學三大解題技巧研究
張新坤
(山東省聊城第三中學,山東 聊城 252000)
高中物理,是高中理科基礎科目之一.它主要包括了力和運動學關系、動能概念、電磁感應等教學內容,知識廣泛,應用效果強.而力學,作為高中物理的重點教學內容之一,它關乎著學生物理素養的培養.所以,在高中物理科目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深入分析力學的三大解題技巧,減少解題計算量,并讓學生的解題速度有所提升.本文,首先分析了物理力學的具體解題方法.然后,闡述了物理解題能力培養策略,旨在不斷提高學生物理學習效率.
高中物理;力學;解題技巧
高中物理,在理綜考試分數中占據著較大比重.但很多學生認為物理科目較為復雜,學習起來極為困難.如,力學知識等等.為此,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物理知識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應加強對學生力學方面習題的日常鍛煉.同時,在習題講解過程中,向學生介紹物理力學解題技巧,就此讓學生有效克服物理力學學習難題,提高物理力學解題效率.以下就是對高中物理力學學習難點等相關問題的詳細闡述.
1.受力圖分析
在高中物理力學知識解題中,因為,“外力”和“原始力”等的分析,關乎著解題效率.所以,應挖掘受力圖分析規律,縮短力學習題解題時間.例如,本題目:一個繩子,長5m.若把它系在間距是4m的桿上,同時,設定兩個桿的頂端分別是A點和B點[1].那么,此時在繩子上懸掛一個12N的物體,繩中張力T值將是多少.在這道習題分析過程中,為了達到高效率的分析目的,必須挖掘受力圖分析解題技巧.即把題目中的中心內容視為三力平衡解題,然后,把物體確定為受力對象.隨之,畫出物體的受力圖,通過受力圖的直觀觀察,列出受力方程式,最后結合已知條件,得出張力T值.同時,在張力值T求解過程中,為了簡化求解過程,可先把受力圖中繩子和水平間的夾角設定為α.然后,結合平衡條件,列出公式:2Tsinα=F,F=12,sinα=3/5,則T=10N.
受力圖分析方法,與一般的力學解題方式相比,具備直觀化、清晰化、簡便化的優勢.所以,應強化對這一解題技巧的應用.
2.分析法解題
在高中物理力學解題中,為了提升解題效率,也應掌握分析法解題技巧.分析法解題技巧,就是先分析題目中的未知量.然后,結合已知信息,列出相應的力學方程式,精準獲取未知量信息.例如,本題目中,已知一個物體的質量是1 kg,若把它固定在斜面上,且向其施加向上拉力F,那么在拉力施加作用1s后,物體運動將如圖1所示,求解F值.

圖1 物體運動圖像
在這一道題目求解過程中,應先從未知量F入手.同時,聯系已知信息.即從圖1可知,在0-1s內,a1=12 m/s2.0-2s內,a2=-6 m/s2.然后,可列出牛第二定律公式:
F-μmgcosθ-mgsinθ=ma1
-umgcosθ-mgsinθ=ma2
隨之,把下面的公式帶入到上面的公式中,便可得出未知量F是18N.即分析法解題技巧,目的性較強.所以,可更好地明確力學問題解題思路,避免思緒混亂等問題的凸顯影響解題效果.
3.舉一反三
在高中物理力學題目求解過程中,需善于運用舉一反三的解題方式.而在舉一反三解題方式應用時,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因為舉一反三解題技巧,對學生的知識儲備要求較高.所以,在日常訓練中,需養成良好的邏輯思維,為舉一反三解題方法的應用做好鋪墊;
第二,在具體反三解題技巧應用時,若遇到較為復雜的受力分析情況,那么可對具體施力進行劃分,就此降低題目求解難度,達到高效性的力學問題求解狀態;
第三,因為很多物理力學題目具有相似性特點,同時,題目之間的關聯性較強.所以,善于應用舉一反三解題方法,可達到最佳的力學知識學習效果.
在高中物理力學知識學習過程中,為了更好的掌握力學解題技巧,提高自身力學問題解題能力.首先,在力學知識學習過程中,應善于梳理解題思路.例如,在物理力學知識解題之前,先積累幾何圖形、三角函數、圖象等方面的知識.然后,在實際解題中,運用已掌握的基礎內容和相關力學定律,明確解題步驟,達到高效性解題效果.其次,在高中物理力學解題中,也需養成一個良好的解題習慣.如,在日常題目訓練中,保持解題步驟書寫的嚴密性、規范性.同時,在實際解題期間,注重先分析已知條件所運用到的公式、定理,并把它們羅列出來.然后,通過列出的公式,推導未知量.除此之外,在物理力學題目審題時,需保持仔細、認真的態度.只有如此,才能提高解題準確率.再次,在物理力學基礎知識學習過程中,應善于總結所有知識點[3].例如,在牛頓第一定律和牛頓第三定律學習中,可通過圖譜方式,記錄其單位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力與運動關系等知識點,并對各個知識點進行細致延伸,就此內化相關知識內容,為日后力學題目求解做好鋪墊.
綜上可知,在高中物理力學知識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表現出思維混亂、邏輯不清晰等問題,影響到了物理力學知識學習效果,并增加了錯誤解題幾率.此時,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力學解題能力,應向學生灌輸受力圖分析、分析法解題、舉一反三等三大力學解題技巧,讓學生通過力學解題技巧的學習,理清力學習題解題思路.同時,可精準分析力學習題中的重點、難點,高效率完成習題的求解過程.
[1]周政.大學物理與高中物理力學的教學銜接[J].安順學院學報,2016,11(01):118-120.
[2]張惠愛.試論高中物理力學知識的生活化教學[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12(02):258.
[3]劉惠敏.高中物理力學教學的若干思考[J].河南科技,2013,20(16):261.
[責任編輯:閆久毅]
2017-07-01
張新坤(2001-),男,漢族,山東臨清人,山東省聊城第三中學學生.
G632
A
1008-0333(2017)28-00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