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定定
在黨的十九大和特朗普亞洲行之后,國際上對中國的“贊譽”似乎在增多,有人據此認為,美國正在放棄對世界的領導權,而中國將成為接棒者。
必須看到,中國的綜合實力與美國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中國目前沒有能力領導世界,現在談我們將取代美國領導世界,是不可思議的。但是,從這類說法中能讀出西方對中國強勁發展的深深憂慮。他們認為,如果中美都按照目前的趨勢繼續發展下去,未來十年、二十年,中國很有可能形成對美國的絕對優勢。
不久前,在華盛頓參加某智庫的內部討論時,筆者聽到一種擔心:再過十到十五年,美國將會變成“大號的澳大利亞”。這種觀點認為,美國如今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經濟、軍事和科技上。如果中國繼續按照6.5%的增速發展,經濟總量十年將翻一倍,超過美國。如果中國的軍費增長也繼續當前的勢頭,那之后超過美國也是可以期待的。再有科技,中國企業可以去美國投資,并購,入股美國的科技企業。這樣一來,再過十到十五年,美國很可能就成為賣能源、牛肉等的資源出口國,那就是一個“大號的澳大利亞”。
這種說法,不免夸張,有些聳人聽聞,卻也真實體現了華盛頓學者對美國未來的擔憂。即使在他們中的很多人看來,美國未來并不可能真的成為“大號的澳大利亞”,但它現階段的發展有很多隱患,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和警惕。
他們認為,美國現在危機重重。經濟增長乏力,國內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層面撕裂嚴重,自身的國際影響力也受到越來越大的挑戰。尤其是美國內部的研討普遍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很成功,中東歐、東南亞國家都跟著中國跑了。
而中國的發展趨勢正好相反。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政治領導力的大小取決于北京做了多少。比如“一帶一路”倡議。前兩年質疑“一帶一路”的人不少,但今年中國召開了峰會,幾十個國家的領導人都來了。還有亞投行。美國曾帶頭反對,但現在G7中有5個國家加入了亞投行。
這就是大家都看到的一個客觀事實:中國正在快速發展,它將一步步更多參與到全球治理中來。這個過程,不需夸張,同時也不容回避。我們要冷靜客觀,也要奮發有為,要謹慎,不要冒進。
可以說,中國從來沒有想過一家獨大,未來世界的領導權將是多元的,它將不局限于某個國家,不局限于美國,也不局限于中國。誰發揮了領導作用并不重要,也許這一事件中是你,那一事件中是它。重要的是,利益是公共的、集體的以及包容的,這其中中國當然也有很好的機會。▲
(作者是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教授,21世紀絲綢之路研究院副院長)
環球時報2017-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