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仁平
中宣部原副部長、網信辦前主任魯煒21日晚被宣布正在接受組織調查,這一消息造成轟動,瞬間在互聯網上刷屏。
這顯然與魯煒曾在十八大之后擔任互聯網領域主管官員有關。眾所周知,這幾年互聯網管理發生重要變化,一些人對此有意見,與此相關的各種聲音湊到一起,形成了集中釋放。
魯煒曾在十八大之后一度受重用,離開網信辦是他的拐點,現在又成為十九大之后落馬的“首虎”,這的確反映出中共的反腐敗永遠都在路上。而且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查出問題的都不會姑息,無論這對輿論場的一時震動有多大。
然而需要及時指出的是,調查魯煒顯然不是為了回應少數人對互聯網加強管理的不滿,不是釋放某些人的要求將會得到“重新評估”的信號。治理互聯網是國家的重大決策,治理的方式處在不斷完善中,國家的這一政策大方向與魯煒在離開網信辦一年多之后接受組織調查,明顯不存在邏輯關系。
魯煒接受組織調查的具體原因人們尚不清楚,通常這樣的信息要晚一些才會公布出來。但是那些原因肯定更多是個人性質的,是圍繞他不當使用權力發生的,而且非常嚴重。
這幾年,紀檢工作建立了高度的權威,黨紀國法的嚴肅性和發揮作用的準確性都不斷提升。公眾不妨耐心等待一段時間,只有正規渠道的信息才是可靠的。網上傳的說法有不少摻雜了個人情緒,事實和評論難以區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領導中國前進,得到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并不斷取得偉大成就。個別黨員干部未能跟上時代潮流,落伍或被淘汰了。其中極少數人還觸犯了黨紀國法,注定受到依紀依法的追究。這是中共領導國家的整體時代景象。
并非所有人都愿意鳥瞰大局,有的人特別喜歡聚焦在某個具體點上,并且相信自己看到的點就是全局的縮影。這也是每一個社會中的標志性現象之一,有一些人熱衷于貢獻個性化的、有時還有些偏激的解讀,這會滿足他們的存在感。對此整個社會也應是豁達、釋然的。這沒什么了不起。至于極少數人借機發表極端觀點,我們想說,社會的免疫力已經足夠強,他們休想讓自己的誤導成為現實。
中國互聯網是全球互聯網中治理難度最大的之一。這不僅因為中國的網民數量極其龐大,深刻折射了整個中國社會的多元化和復雜性,還因為互聯網發端于西方,自帶了西方的某些政治價值和治理基因,而它的中國化過程面臨著一些基礎性挑戰。
治理好互聯網,讓網絡空間為中國發展、創新、追趕世界不斷提供嶄新的動力,同時也讓互聯網與中國政治和法律體系接軌,水乳交融,這無疑是現代中國社會治理的主題之一。
我們相信,已經站在人類文明構建鋒線上的中國一定能大有作為,給出一份代表性答案。▲
(作者是環球時報評論員)
環球時報2017-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