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基礎設施作為公共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整個社會的經濟、生活發揮著基礎性的保障作用。本文利用1997年-2013年的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系統考察了水利基礎設施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及影響渠道。為了檢驗因果效應,我們采用了GMM方法,并利用1990年-1992年最大單月降雨量作為水利基礎設施的工具變量。
經驗證據表明,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可以顯著地提高經濟增速。進一步的經驗結果發現,與其他類型的基礎設施不同,水利基礎設施促進經濟增長的機制在于水利基礎設施可以降低洪澇災害,提升勞動的產出彈性,從而帶來經濟增速的上升。
本文的研究豐富了公共財政支出的經濟增長效應的文獻,同時也提出了公共財政支出促進經濟增長的一種新的機制。
企業出口強度并非越高越好
江南大學商學院 岳文
南京大學經濟學院 韓劍
“異質性企業、出口強度與技術升級”
《世界經濟》2017年第10期
本文在新新貿易理論框架下,通過引入連續的內生企業技術升級,構建了一個同時包含企業異質性、出口強度和技術升級的理論模型,刻畫了出口強度影響企業技術升級的作用機理。利用中國企業層面的微觀數據,通過系統廣義矩估計方法,本文還考察了出口強度對中國企業技術升級的影響。
結果發現,出口強度對中國企業技術升級的影響呈“倒U型”,且其對不同地區、不同所有制類型企業技術升級的影響并不一樣。
本文研究表明,企業的出口強度并不是越高越好,當企業的出口強度超過一定的臨界值后,出口強度的進一步增加反而不利于企業的技術升級。
中國未來在印度洋深入布局的政策啟示
南開大學 李家勝
“印度洋相遇——印度應對中國進入印度洋的行為邏輯”
《世界經濟與政治》2017年第9期
本文對于中國未來在印度洋深入布局有六點政策啟示。第一,要加強中印兩國之間的增信釋疑工作。在處理對印關系上,中國在采取擱置爭議、管控分歧的同時又夯實基礎、深化合作的策略,坦誠相見以避免分歧的擴大化,增強兩國的信任基礎,在發起相關國際合作之前或可爭取將印度納入參與的發起方之一,以回應印度提出的所謂擴大在國際社會討論的規模與深度。第二,要顧及印度在印度洋地區的戰略特性。中國需要尋求在印度洋地區與印度合作的空間,既在印度洋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又是一個合作的、和平的、負責任的大國。第三,采取循序漸進的策略進入印度洋,從低敏感性議題的領域進入印度洋,同時對于西方國家炮制的“珍珠鏈”戰略或其他宣揚“中國威脅論”的提法予以堅決抵制。第四,要加強同印度媒體與智庫的交流。印度媒體善于引導社會輿論,而印度智庫對官方認知也會產生較大影響,自下而上的方式或可成為進一步密切中印關系的突破口,擴大兩國民間和官方的媒體與智庫的交流,從主流戰略認知的角度達成共識,往往有利于推動兩國的相互理解和深入合作。第五,要特別關注印度對有關中國議題的再塑造,深入研究印度對相關議題再塑造的主體與機制,爭取對這種再塑造機制產生積極影響。第六,與印度洋周邊國家發展緊密關系,培養合作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