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祉嬌 王明峰 湯玲玲
【摘要】 目的 探究口腔正畸治療上前牙阻生的臨床效果。方法 90例上前牙阻生患者, 按照入院順序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45例。對照組進行外科導萌手術, 研究組進行口腔正畸治療聯合外科導萌手術。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以及異常率。結果 研究組患者顯效23例, 有效20例, 無效2例;對照組患者顯效18例, 有效14例, 無效13例;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5.6%(43/45)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1.1%(32/4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異常率為4.4%(2/45), 遠低于對照組的22.2%(10/4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口腔正畸治療上前牙阻生, 聯合外科導萌手術, 加快了前牙的萌生速度, 顯著提高了治療效果, 值得借鑒和推廣。
【關鍵詞】 口腔正畸;上前牙阻生;外科導萌手術;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2.049
牙阻生是牙齒在發育過程中面臨的一種常見的發育障礙, 上頜尖牙, 第三磨牙以及上頜中切牙是最容易出現牙阻生的位置, 尤其是上頜尖牙, 給患者的口腔功能、面部美觀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據調查顯示:上前牙阻生患者進行口腔正畸治療, 牙齒的咀嚼功能明顯改善, 安全可靠[1-3]。故按照入院順序抽取本院2011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上前牙阻生患者90例進行深入、有效的研究, 總結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抽取本院2011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上前牙阻生患者90例, 按照入院順序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45例。研究組男女比例26∶19, 年齡11~21歲,
其中13例間隙不足、15例萌出牙異常、17例多生牙。對照組男女比例24∶21, 年齡19~20歲, 其中9例間隙不足、
18例萌出牙異常、18例多生牙。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可比性良好。納入標準:①經臨床診斷確診為“上前牙阻生”;②患者以及家屬在研究前與本院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存在血液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精神障礙疾病以及惡性腫瘤的患者;②妊娠期、哺乳期的婦女;③患者以及家屬不支持進行此次研究的。
1. 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外科導萌手術。給與患者局部麻醉, 將埋伏牙表面的黏骨膜組織去除, 暴露埋伏牙的牙冠, 避免對鄰牙造成損傷, 去除埋伏牙萌出道骨阻力, 止血后縫合切口。研究組進行口腔正畸治療聯合外科導萌手術。外科導萌手術充分暴露牙冠, 有效止血后粘結正畸托槽或舌側扣, 根據埋伏牙的方向以及與鄰牙的關系確定合適的方向進行牽引, 采用橡皮圈、結扎絲、彈力線、鎳鈦輔弓等進行輕柔、持續的牽引, 而后根據患者口腔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縫合切口。術后1個月復診1次 [4]。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1. 3. 1 療效評定標準[5] 顯效:語言、咀嚼功能恢復正常, 無牙列紊亂、錯牙合以及牙齦炎癥等現象發生。有效:語言、咀嚼功能基本恢復正常, 無牙列紊亂、錯牙合等現象發生, 存在輕微的牙齦炎癥。無效:語言、咀嚼功能沒有明顯的好轉, 甚至存在加重的趨勢。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3. 2 異常情況 比較兩組患者的異常發生情況, 包括牙周膿腫、牙列紊亂、牙齦炎癥等。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顯效23例, 有效20例, 無效2例;對照組患者顯效18例, 有效14例, 無效13例;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5.6%(43/45)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1.1%(32/4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異常率比較 研究組的異常率為4.4%(2/45), 遠低于對照組的22.2%(10/4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上前牙阻生是臨床常見的牙齒發育障礙, 多見于12~18歲的青少年, 該病發生的原因有:①上頜尖牙距離萌出平面較遠;②牙列擁擠, 導致上頜牙萌出過程中發生移位, 影響了牙齒的正常萌出;③相鄰牙齒移位, 導致上頜牙萌出間隙不足;④尖牙發育存在障礙;⑤囊腫以及遺傳[6-13]。
本組研究數據表明:研究組患者顯效23例, 有效20例, 無效2例;對照組患者顯效18例, 有效14例, 無效13例;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5.6%(43/45)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1.1%(32/4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異常率為4.4%(2/45), 遠低于對照組的22.2%(10/4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原因主要是:口腔正畸可以有效的清除尖牙上牙槽骨, 使得牙槽嵴頂的頰側緣牙槽骨可以完整的保存, 有助于阻生的上前牙萌出后與鄰牙建立良好的關系, 取得顯著的臨床療效。此外在口腔正畸治療過程中, 要合理的控制牽引力的大小, 牽引力不要過大, 否則對正畸矯治裝置的固定具有一定的影響, 還會引發牙髓壞死等[14-16]。
綜上所述, 上前牙阻生患者進行口腔正畸治療聯合外科導萌手術, 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功能和美觀, 效果顯著, 并且異常率極低, 安全可靠,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何文丹, 付玉, 陳東, 等. 口腔正畸治療上前牙阻生的臨床效果觀察. 中國現代醫生, 2013, 51(34):152-153.endprint
[2] 代英. 口腔正畸治療上前牙阻生的療效分析. 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 2015(4):47-48.
[3] 陳棟梁. 口腔正畸治療上前牙阻生的臨床效果觀察. 中國實用醫刊, 2015, 42(1):34-35.
[4] 邱志剛. 口腔正畸治療上前牙阻生的臨床效果觀察. 中國醫藥指南, 2015, 13(14):140-141.
[5] 阮翔. 口腔正畸治療上前牙阻生的臨床療效分析. 醫藥前沿, 2016, 6(8):114-115.
[6] 關雪嬌. 口腔正畸治療上前牙阻生的臨床療效分析.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 8(29):96-98.
[7] 李瑞蘭. 口腔正畸治療對牙周病引發前牙移位疾病的臨床分析.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 15(22): 91.
[8] 李響. 口腔正畸治療32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療效分析.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 15(82):45.
[9] 廖珍貴, 邱吟楓, 周培剛, 等. 對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進行口腔正畸治療的效果探析. 當代醫藥論叢, 2016, 14(21):41-42.
[10] 盛國寧. 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38例的臨床效果觀察. 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 2016, 3(2):69-70.
[11] 張萬林. 口腔正畸治療3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療效觀察. 醫學美學美容(旬刊), 2014(6):514-515.
[12] 王曉華. 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觀察. 醫學美學美容(旬刊), 2014(11):300-301.
[13] 唐新寶, 鄧銘思, 馬飛. 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效果觀察. 醫學美學美容(旬刊), 2014(7):505.
[14] 何正權, 羅振艷, 白明海. 口腔正畸用于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治療的效果研究. 醫學美學美容(旬刊), 2015, 24(6):19-20.
[15] 鄧昊, 周立輝, 鮮文, 等. 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療效觀察.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5, 15(9):1732-1734.
[16] 魏克新, 韓麗敏. 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療效觀察. 醫藥前沿, 2015(25):93-94.
[17] 謝嘉盛. 金梔潔齦含漱液輔助治療在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口腔正畸治療中的作用. 北方藥學, 2016, 13(4):44-45.
[收稿日期:2017-05-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