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元
摘要:水利水電工程給國家經濟發展、城市基礎建設帶來越來越多的便利,在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這一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但是,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過程中,由于對環境保護缺乏必要的重視,對生態環境產生了眾多的不利影響。為了能夠解決這些負面影響帶來的種種生態問題,在水利水電建設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只有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基礎和前提,才能使水利水電工程得到長足發展。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 生態環境 影響 保護
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和發展為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國家經濟的長遠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為人類帶來了不可估量的福利。隨著水利水電工程發展速度的加快,人類生態環境也遭受了一定的壓力,正存在著嚴重的生態破壞。只有正確處理生態環境與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之間的關系,才會保證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和國民經濟的長遠發展。在提倡生態保護的新時期,必須樹立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實現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共同發展。
一、水利水電建設的意義
現代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為社會發展提供了積極作用,能為國民經濟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以除害興利為本質的水利水電工程除了能夠提供基礎的灌溉和發電功能之外,還可以為城市提供豐富的水源、實現調水、防洪等綜合運用,進而產生極大的便利,對社會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二)提供豐富的綠色可再生能源是水利水電工程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水利水電工程可以為社會發展提供水電資源,能夠解決能源和氣候危機中能源短缺的現狀。作為世界上水能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我國將水庫最初防洪的功能逐漸發展到水能開發這一領域,建設的水利水電工程肩負了防洪和調水等眾多功能。但是目前為止,我國水電資源的利用率僅達到了百分之二十五左右,水能開發程度遠遠落后,因此,我國還具有繁重的水電建設任務。
二、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的關系
水利水電工程在建設的同時,能夠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是也不可避免的破壞了生態的平衡。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之前,需要進行移民工作,這不僅會對泥沙、河道產生影響,也會對氣候、地質、水文等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會影響人類的健康等。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必須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護生態環境,只有如此,才會實現水利水電工程的長遠發展。
(一)水利水電工程對河流生態環境的積極作用
不論在任何時期,人類對于水的需求從未減少過,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對于水的需求更是與日俱增。在眾多的河流上,都都水利水電的建設,以滿足供水防洪、發電灌溉等需求。水利水電工程不僅對社會發展具有積極影響,對生態環境也具有積極作用。
水利水電工程能夠根據實時條件對水量進行有效的調節,合理分配水量,在阻止河道斷流的基礎上減輕了旱澇災害的發生。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能有效抵御洪澇災害對生態系統的沖擊,改善生態環境,不僅充分發揮了河流的功能,而且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二)水利水電工程對河流生態的影響
實力水電工程建成之后,由于水庫建成蓄水之后水流的速度會對不同的污染體產生不同的凈化作用,因此對水體水質具有正反兩方面的影響。
由于水庫大部分地區體積較大,導致水流十分緩慢,滯留時間長導致懸浮物沉降,這可以使水體的渾濁度、色度都降低。但是水庫內的流速慢,導致藻類的活動頻繁,呼吸作用下產生的大量的CO2與水中多種物質產生反應并沉淀下來,這不僅降低了水體的硬度,還減少了水體中的毒性增加的可能性。
由于水庫蓄水之后,水流的流速十分緩慢,因此降低了水、氣界面污染物的遷移擴散能力,進而導致水體自凈能力減弱。由于在此條件下,藻類的光合作用增強,容易導致水體富營養化。
(三)水利工程對社會環境的影響
水利水電工程為社會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的同時,對社會環境也具有一定的不利影響。不少的疾病直接或者間接的來自于水環境,移民牽動也會導致一些疾病的傳染,對人類健康產生極大的威脅。水庫庫區的淹沒,能夠破壞文物古跡和人文景觀,對我國的物質文化財富產生不利影響。
三、生態環境的保護對策
(一)在進行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同時,應該增強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首先,應該全面了解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存在的潛在影響,在規劃、設計、施工水利水電工程的同時,考慮生態環境的需求。其次,應該注重對生態環境的宣傳,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的立法工作,全面提高在水利水電建設中全員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力度。
(二)建立健全水利水電工程的環境評價體系,加強政策引導。在現有的水利水電工程的評價體系中,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改進,在完善各項評價體系法規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評價以全面預測和描述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進而實現科學發展水利水電工程。
(三)根據“誰開發、誰管理、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根據環境影響預測評價的相關原則,建立穩定、法制的生態補償機制。針對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過程中產生的不利影響,建立相關的自然環境保護區,通過生態環境補償機制,遏止生態環境的衰退。
(四)在水利水電建設的過程中,通過對環境的有效管理,加強環境保護工作。通過對施工地區的實時監測,及時掌握施工過程中周圍環境的狀況,根據環境監測的相關制度,及時處理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環境問題。對廢棄物、污染物進行有效的治理,及時進行臨時用地的景觀恢復和綠化,以減輕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生態環境破壞。
(五)科學制定水利水電工程的運行方案,根據其產生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強化水利水電工程的正常運行。在制定水利水電調度運行方案的時候,應該以滿足城鄉居民生活用水為基礎,保護生態效益,進而實現生態與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是一項利民利國的偉大工程,能夠對社會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作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生態環境、改變自然生態。這就需要我們應科學的發展觀進行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進而實現雙贏。
參考文獻:
[1]丁永慶.淺談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保護對策[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32).
[2]孫曉巖.淺議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2,(10).
(作者單位:萊蕪市萊城區鳳城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