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楠

【摘要】 目的 探究進展性腦梗死超早期介入溶栓術的治療效果及護理措施。方法 58例進展性腦梗死患者, 均行超早期介入溶栓術治療, 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29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強化護理, 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2.9%, 高于對照組的71.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6.4%, 高于對照組的78.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進展性腦梗死超早期患者中實施介入溶栓術, 治療效果明顯, 并在手術前后實施相對應的護理措施, 能有效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該方法值得被臨床推薦使用。
【關鍵詞】 進展性腦梗死;超早期;溶栓術;觀察;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2.089
進展性腦梗死是指腦缺血患者發病后的6 h內患者的神經功能受損且病情加重, 常發生于腦缺血患者發病后的48 h~7 d之內, 治愈難度較大, 因此患者致殘率和死亡率較
高[1]。隨著進展性腦梗死發病率逐漸升高, 對于超早期進展性腦梗死的治療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目前常見的治療方式是纖溶藥物介入溶栓術治療, 該治療方法治療效果明顯, 能保護患者腦部正常組織, 縮短腦缺血時間[2-4]。本文對介入溶栓術對超早期進展性腦梗死的患者的療效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58例
進展性腦梗死患者, 其中男30例, 女28例, 年齡56~73歲, 平均年齡(51.3±7.3)歲, 39例發病至治療時間在3~4 h以內, 12例發病至治療時間在4~6 h以內, 7例發病至治療時間在7~12 h以內;58例患者溶栓時間和病情發展時間相距
3~12 h。意識障礙27例, 肢體癱瘓18例, 失語伴偏癱10例。58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29例。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符合腦梗死診斷標準;②所有患者年齡均在74歲以下;③經CT檢查沒有顯示出低密度灶患者。排除標準:①腦出血患者;②近期發生過心肌梗死患者;③14 d內接受過大手術治療。
1. 3 方法
1. 3. 1 介入溶栓術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術之前都需進行全腦血管造影檢查, 確定血栓閉塞的位置, 然后根據造影檢查的影像, 將Tracker微導管一端插入血栓閉塞的部位, 在局部動脈首次注入尿激酶30~50萬U, 與50 ml的0.9%氯化鈉注射液混合, 并且必須在1 h內將尿激酶微量泵輸完。完成操作后, 觀察患者的效果, 并根據患者對藥物的效果注入尿激酶。介入溶栓術5 d內檢測患者的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時間及血小板的指標, 為患者注入肝素對癥處理。
1. 3.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措施, 其中包括:觀察患者、病房護理、健康知識宣傳、心理護理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強化護理, 具體內容有:①術前護理:腦梗死患者在發病后患者出現失語、偏癱等情況, 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因此患者會出現焦慮、緊張、煩躁等不良情緒, 患者對后期干預效果的期望值較高, 如果期望值過高而治療效果沒達到患者的預想, 患者就會出現極度悲觀的情緒[5-7]。針對這一情況, 護理人員要及時做好患者的交流工作, 告知患者手術的安全性及相關知識, 并向患者講解一些成功事例, 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樹立正確面對該病的心態和意識, 患者放平心態才能消除不良情緒, 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在進行手術之前, 首先對患者建立靜脈通道, 以患者的左側肢體為最佳靜脈通道, 為了能提高搶救質量, 對患者血壓和肝腎功能的檢查十分有必要。準備手術要用的儀器和醫療用具、手術備皮等, 告知患者在手術前8 h禁食禁水[8-10]。②術中護理:護理人員提前準備好腎上腺素、阿托品及多巴胺等常用搶救藥品, 對患者實施心電監護, 并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及各項指標的變化, 觀察患者在手術中是否出現頭痛等不適癥狀和意識的改變, 護理人員在執行醫囑時, 多次確認用藥劑量及藥物輸入方法, 確保操作過程中準確無誤。觀察患者的血小板監測指標、凝血時間、纖維蛋白原等指標, 患者的語言、肢體及理解能力的變化, 在手術過程中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 通過交流的方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 減輕患者的不適及緊張情緒, 患者如果在手術過程中血壓升高可服用降壓藥物, 通過顱內CT檢查確定患者梗死面積有所縮小及腦水腫消退等情況。③術后護理:在手術完成后患者要保證足夠充分的睡眠休息, 對患者穿刺肢體進行肢體制動24 h, 并且要觀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是否有紅腫、滲血等情況, 以及患者下肢及足背顏色是否異常, 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告知醫生進行處理。觀察并記錄患者的神經功能及血壓。患者24 h后一切正常患者可拆除繃帶敷料, 告知患者在手術后保證飲水充足, 促進新陳代謝 [11]。④并發癥護理:注意觀察患者是否出現腦出血、再灌注損傷及皮膚黏膜口腔有無出血現象, 并觀察患者的瞳孔變化, 對患者的不良反應及時處理, 做到早發現、早處理, 避免并發癥的發生。⑤康復護理及出院指導:患者在出院后, 護理人員向患者告知注意保證休息時間、保持良好的心態, 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向患者講解語言、肢體等康復訓練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1. 4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及護理滿意度。療效評定標準:顯效:患者在進行介入溶栓術后, 病情好轉無不良反應;有效:病情有所好轉且無不良反應;無效:病情無變化且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通過醫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定護理滿意度, 滿分為100分, >90分為滿意, <90分為不滿意。endprint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2.9%, 高于對照組的71.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6.4%, 高于對照組的78.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進展性腦梗死患者實施介入溶栓術的最佳治療時間為發病6 h內, 發病間隔時間越少, 治療效果越好, 安全性也越高。介入溶栓術是目前治療進展性腦梗死超早期患者的最佳治療手段, 該治療方法不僅能夠控制患者的血壓, 還能保護患者腦內的正常組織, 療效好[3, 4]。本次研究無并發癥的發生例數, 在手術過程護理的重點是對患者各項指標和不良反應的監測, 做到早發現異常并及時處理, 降低病情的惡化, 手術結合護理措施不僅能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還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向患者講解術后的康復訓練, 促進患者機體功能恢復[5]。
綜上所述, 溶栓術治療方法會使患者出現腦出血及再灌注損傷, 所以對進展性腦梗死患者除了實施有效的介入溶栓術治療之外, 還需結合優質的護理措施, 本次研究護理措施貫穿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并發癥的護理及出院指導。
參考文獻
[1] 梁佩云, 陳建娥, 王麗, 等.進展性腦梗死超早期介入溶栓術的觀察及護理.護士進修雜志, 2011, 26(7):613-615.
[2] 楊臘云.進展性腦梗死超早期介入溶栓術的觀察及護理.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6, 10(7):246.
[3] 王云.進展性腦梗死超早期介入治療100例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8, 8(13):3166-3167.
[4] 史壯宏, 信宏, 李浩, 等.后循環進展性腦梗死介入治療22例臨床分析.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2016, 33(4):358.
[5] 楊詠梅.優質護理在老年急性閉塞性腦梗死行介入溶栓術患者中的應用.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z1):209-210.
[6] 潘健宇, 王瑤, 馬莉沙, 等. 超早期腦梗塞病人介入溶栓治療的觀察與護理. 中國保健營養, 2016, 26(17):282.
[7] 易偉, 羅娟. 腦梗塞超早期靜脈溶栓治療的臨床護理觀察. 中國保健營養, 2014, 24(5):2745-2746.
[8] 杜紅妍, 仵榮會, 王靜, 等. 腦梗死超早期靜脈溶栓治療的最佳護理方式探討.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5(24):138-139.
[9] 陳德鵬. 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超早期腦梗死的臨床應用探討. 中國實用醫藥, 2015, 10(14):159-160.
[10] 吳小林, 廖士妃. 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超早期腦梗塞的臨床應用研究.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5(22):5168-5169.
[11] 周新耀. 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超早期腦梗塞的臨床應用探討. 延邊醫學, 2015(9):43-44.
[收稿日期:2017-08-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