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航

【摘要】 目的 探討PDCA模式在胃腸鏡檢查護理風險控制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對胃腸鏡檢查引入PDCA管理模式, 通過胃腸鏡檢查過程中存在的護理風險因素進行分析, 制定有效的改進措施, 以降低護理風險。對比PDCA護理管理模式實施前后的護理質量、患者滿意度。結果 PDCA模式實施后6個月, 護理人員胃腸鏡檢查的護理操作、儀器設備、護理管理、消毒隔離、護理安全、護理理論考核評分均較實施前6個月明顯提高,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實施前后的急救藥物考核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PDCA模式實施后, 患者對胃腸鏡檢查護理工作滿意度為98.10%, 明顯高于實施前6個月的81.5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胃腸鏡檢查的護理管理工作中引入PDCA模式, 能夠有效提升護理工作質量, 降低護理風險, 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關鍵詞】 護理風險控制;胃腸鏡檢查;PDCA模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2.097
PDCA模式是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科學管理模式, 其由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Action(處理)組成, 通過這幾個環節的不斷循環解決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1]。胃腸鏡檢查過程中往往存在著一些護理風險, 本院在胃腸鏡檢查的護理風險控制中引入了PDCA模式, 現將其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院胃腸鏡檢查室共有9間, 科室共有10名護理人員, 包括1名護士, 1名護師, 6名主管護師, 1名副主任護師, 1名主任護師。護理人員均為女性, 年齡28~52歲,
平均年齡(38.87±4.38)歲。本科室護理人員在PDCA模式實施前后6個月內均未發生人員變動。選取2016年6月~
2017年6月在本科室接受胃腸鏡檢查的400例患者, 其中2016年6~12月共190例患者, 男107例, 女83例, 年齡20~67歲, 平均年齡(44.87±11.52)歲, 其中腸鏡檢查89例, 胃鏡檢查101例;2017年1~6月共210例患者, 男110例, 女100例, 年齡24~69歲, 平均年齡(45.54±12.28)歲, 其中腸鏡檢查97例, 胃鏡檢查113例。實施前后患者的性別、年齡、胃鏡檢查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本院自2017年1月開始在胃腸鏡檢查護理管理工作中引入PDCA模式。PDCA模式的具體實行方法如下。
1. 2. 1 第一階段(P) 組織科室護理人員成立質控小組(科室護士長、主管護師、護師各1名), 小組成員均接受胃腸鏡檢查護理專業培訓, 小組負責監督、檢查胃腸鏡檢查護理工作。小組成員討論制定護理質量控制方案, 定期開展護理風險控制討論報告, 評估儀器設備、護理管理、護理安全、消毒隔離等方面的護理風險, 發現并解決護理質控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1. 2. 2 第二階段(D) ①組織科室護理人員進行護理培訓, 以提升其護理水平, 確保能夠優質地完成胃腸鏡檢查護理工作。②嚴格落實胃腸鏡清洗、消毒相關制度, 以保障胃腸鏡消毒質量。③做好環境衛生工作, 確保胃腸鏡檢查室內清潔無菌, 以減少交叉感染風險。④盡量使用一次性無菌用品, 并做好醫療用品與醫療垃圾的區域劃分, 醫療垃圾需消毒后集中處理。
1. 2. 3 第三階段(C) 完善護理風險管理制度, 小組成員定時或不定時地進行抽查, 評估護理工作質量, 找出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責任落實到人。科室定期進行護理技能操作與理論知識考察, 以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 提升科室的綜合素養, 從而減少護理風險事故的發生。
1. 2. 4 第四階段(A) 對于護理工作中發現的問題, 質控小組要定期組織全科護理人員開會進行討論, 共同協商出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 并將其應用到下一個PDCA循環中去。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①PDCA模式實施前后, 分別對科室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進行考核, 考核內容包括護理操作、儀器設備、護理管理、消毒隔離、護理安全、護理理論、急救藥物幾個方面, 各項評分均為0~100分。②PDCA模式實施前后, 分別向患者發放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 評價患者對胃腸鏡檢查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將患者的滿意度分為滿意、一般及不滿意, 滿意度=(滿意+一般)/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護理工作質量 PDCA模式實施后6個月, 護理人員胃腸鏡檢查的護理操作、儀器設備、護理管理、消毒隔離、護理安全、護理理論考核評分均較實施前6個月明顯提高,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實施前后的急救藥物考核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患者滿意度 PDCA模式實施后, 患者對胃腸鏡檢查護理工作滿意度為98.10%, 明顯高于實施前6個月的81.5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胃腸鏡檢查是臨床進行胃、十二指腸等消化道疾病診斷與治療的常用手段。近年來,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和生活壓力的增加, 罹患胃腸疾病的人也越來越多, 胃腸鏡檢查在臨床上的應用也隨之增多[2]。胃腸鏡檢查的廣泛使用, 也帶來了更多的護理風險, 如未做好消毒隔離、儀器器械使用不規范、操作不熟練等, 這些護理風險不僅會影響檢查結果, 還會給患者造成嚴重危害甚至會危及患者性命, 所以做好胃腸鏡檢查的護理風險控制工作十分有必要[3]。endprint
PDCA模式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質量控制管理模式, 其通過采取有效的質量管理措施, 在實施中發現問題, 制定解決問題的措施, 并將措施投入到下一個循環管理過程中去, 以達到不斷解決問題, 提高管理質量的目標[4-6]。在胃腸鏡檢查工作中引入PDCA模式, 旨在有效控制檢查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因素, 以保障患者的醫療安全。本研究發現, PDCA模式實施6個月后除急救藥物以外, 胃腸鏡檢查的護理操作、儀器設備、護理管理、消毒隔離、護理安全、護理理論考核評分均較實施前6個月明顯提高, 同時患者對胃腸鏡檢查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也顯著提高(P<0.05)。這說明PDCA模式的實行可有效規范胃腸鏡檢查護理工作, 通過定期開展護理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考核, 有效提升了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水平、理論知識水平[7-9]。質控制度落實到位、責任落實到人, 有效增強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心, 提高了護理質量, 降低護理風險, 進而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5, 10]。
綜上所述, 在胃腸鏡檢查的護理管理工作中引入PDCA模式, 能夠有效提升護理工作質量, 降低護理風險, 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是一種科學、有效的護理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 朱曉莉. PDCA循環模式在消化內鏡護理風險控制中的應用. 現代養生, 2016(12):262.
[2] 郭艷. 風險管理模式在胃腸鏡檢查護理工作中應用分析. 母嬰世界, 2016(11):30-31.
[3] 崔峰燕, 胡丹丹, 張妍. 風險管理在胃腸鏡檢查護理中的應用分析. 中國保健營養, 2016, 26(6):140.
[4] 侯宗明, 付肖巖, 陳姚鈺. 4R危機管理模式在無痛胃腸鏡檢查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5(6):893-894.
[5] 李娜. 風險管理在胃腸鏡檢查護理中的應用. 中外醫學研究, 2013(22):111-112.
[6] 汪梅枝. PDCA模式在胃腸鏡檢查中護理風險控制的應用效果. 中國實用醫藥, 2015, 10(11):290-291.
[7] 李增魁, 周勝云, 趙春倩. PDCA模式在胃腸鏡檢查中護理風險控制的應用效果. 中國保健營養, 2015, 25(16):146-147.
[8] 王曉云. PDCA模式在胃腸鏡檢查中控制護理風險的應用效果分析. 中國社區醫師, 2017, 33(19):149.
[9] 洪潤坤, 皇甫玉榮, 孟祥偉, 等. PDCA模式對胃腸鏡檢查中護理風險控制的效果觀查. 家庭醫藥, 2016(9):3-4.
[10] 鄭杏婷. PDCA模式對胃腸鏡檢查中護理風險控制的效果觀察.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6, 27(16):3132-3134.
[收稿日期:2017-08-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