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楠
【摘要】 目的 對手術室護理查對制度應用到防范護理糾紛中的價值進行探究和分析。方法 選取2015年實施手術室護理查對制度前75例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對照組, 實施手術室護理查對制度后75例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觀察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方法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手術室護理查對制度。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及糾紛發生率。結果 對照組7例
患者發生糾紛, 糾紛發生率為9.33%;觀察組1例患者發生糾紛, 糾紛發生率為1.33%, 觀察組患者糾紛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3.2±4.1)分, 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85.1±5.4)分,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手術室護理查對制度的應用可以顯著降低醫患糾紛事件的發生率, 提高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關鍵詞】 手術室護理工作;護理查對制度;糾紛;滿意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2.103
手術室是一個神圣的地方, 是醫院對患者進行搶救工作的重要地方。在手術室進行急救的患者來自各個科室, 因此患者的情況也是復雜多樣。而且手術室工作的特點就是任務量大、工作節奏快、病情反復且難以控制, 進行一臺手術大概需要幾個小時, 醫護人員很容易產生疲倦感, 無暇顧及患者的恢復情況[1]。所以需要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保持對工作的專注度, 時刻注意患者的情況, 認真負責的完成任務, 使手術變得順利。此外, 手術室查對制度也是對手術安全的一種保障, 這樣可以大大降低手術的風險, 減少失誤情況的發生[2, 3]。為了檢測這種制度應用到手術室護理中的效果, 本院特地開展了對比實驗, 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實施手術室護理查對制度前75例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對照組, 實施手術室護理查對制度后75例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男38例、女37例;年齡23~65歲, 平均年齡(41.2±8.1)歲。
觀察組患者男40例、女35例;年齡22~66歲, 平均年齡(42.3±7.8)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方法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手術室護理查對制度, 具體操作步驟為:①手術前, 護理工作人員提前進入手術室, 檢查手術器械, 包括對日期、功能的核對。②患者轉送到手術室過程中, 對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病情、手術類型、手術部位等各種信息進行全面的檢查和核對, 同時對手術過程中需要的檢查材料等進行核對, 防止檢查結果不全[4]。③患者進入手術室后, 再次對患者的基本信息進行核對, 對患者需要的血液等進行核對, 同時對患者接受手術的皮膚組織等進行檢查。④手術前后, 需要安排專門的護理人員檢查需要使用的器械、紗布以及藥物等, 防止手術器械遺留在患者體內。同時, 對患者開展術前麻醉時, 麻醉師和護理人員核對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手術類型等。⑤對于手術過程中需要輸血的患者, 核對患者的基本信息、血型、需要的輸血時間以及輸血量。同時對血液進行檢查, 確定輸血袋完整、血液沒有受到污染、血液在有效的使用日期之內[5]。⑥手術后對病理標本放入的標本袋中, 并且詳細的標明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等。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及糾紛發生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 采用百分制的形式表示, 分值越高代表患者對護理服務越滿
意[6]。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糾紛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7例患者發生糾紛, 糾紛發生率為9.33%;觀察組1例患者發生糾紛, 糾紛發生率為1.33%。觀察組患者糾紛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3.2±4.1)分, 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85.1±5.4)分,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近些年, 隨著人們文化水平的提高, 對于自身的維權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因此, 在醫療以及衛生體制改革的影響下, 患者本人以及家屬們對于醫院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 十分看重護理質量。只要有地方不滿意, 就會對醫院提出指責, 因而醫療糾紛事件時有發生, 這不僅破壞了醫院在社會大眾心目當中的美好形象, 還擾亂了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影響非常不好。在這一事件的影響下, 醫院內部專門統計了科室的醫療糾紛事件發生情況, 結果發現手術室的醫療糾紛事件遠遠高于其他科室, 所以必須努力加強手術室中人員的專業技能, 還要提高其工作積極性以及責任心, 這樣才能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率。另外, 還要進一步完善和修正手術室的各項制度, 這樣才能減少差錯事件的發生[7]。發生糾紛事件的原因有:①護理人員由于工作量繁重, 且承受的壓力過大, 所以很多時候都未嚴格按照醫院規定進行工作, 常常出現失誤, 也就失去了患者的信任[8]。②在手術前查對信息時, 沒有詳細查實患者的各項情況, 為了應付差事, 不認真查對就與責任護士完成交接工作;清點手術室的醫療用品以及器械時, 沒有按照規定進行數目核對, 進而造成一些東西遺留在患者的體內;由于工作過于繁重, 手術器械可能未按規定進行消毒、殺菌, 造成感染, 引發了醫患之間的糾紛[9]。③在書寫手術情況的記錄單時, 描述不詳細, 或者不按實際記錄手術麻醉的情況。④醫生在使用新的技術或者藥物治療患者時, 由于專業知識不夠并且器械的使用方法不熟練, 很容易出現操作流程錯誤, 從而引發嚴重的醫療差錯, 影響手術的治療效果。鑒于以上醫患糾紛的發生原因, 醫院的管理工作者要定期組織醫院的人員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 例如:可以進行針對性的培訓、聽資深專家的講座等, 以此來提升工作能力;另外, 要積極普及法律知識, 提高人員們的法律意識以及自我保護的意識;各科室的護士長可以成立專門的調查小組, 定期抽查人員的學習情況, 并設立獎懲制度, 借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改善醫院的護理水平[10]。
手術室護理查對制度, 要求護理人員從手術的準備階段開始, 每個環節都需要對患者的信息、手術的醫療器械以及手術中需要記錄的信息進行全面認真的核對。這樣能夠從每個環節控制風險的發生, 提高護理的效率和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 本院積極實施手術室護理查對制度, 醫療糾紛事件得到了有效的緩解, 與此同時患者的滿意度也有所提升。
綜上所述, 手術室查對制度可以降低手術風險, 改善手術過程的護理質量, 進而得到更多患者的滿意, 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曉會. 護理查對制度在手術室防范護理糾紛中的應用及意義.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 2(17):3527.
[2] 于曉華. 護理查對制度在手術室防范護理糾紛中的應用及意義. 醫學信息, 2015(20):80-81.
[3] 肖紅云. 護理查對制度在手術室防范護理糾紛中的應用及意義. 今日健康, 2015(6):303.
[4] 張春娟. 手術室護理查對制度在防范護理糾紛中的作用.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6, 1(9):120.
[5] 鄭娟瑛. 護理查對制度在手術室防范護理糾紛中的應用及意義.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9):51-52.
[6] 楊春梅. 探討手術室護理查對制度在防范護理糾紛中的意義. 健康之路, 2013, 12(4):341-342.
[7] 沈新花, 黃蕾. 手術室護理查對制度在防范護理糾紛中的意義.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2, 31(9):969-970.
[8] 姬莉. 手術室護理查對制度在防范護理糾紛中的作用. 甘肅醫藥, 2013, 32(11):874-875.
[9] 譚英. 探討手術室護理查對制度在防范護理糾紛中的效果. 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3, 23(5):1346-1347.
[10] 釧明芬. 護理查對制度在手術室防范護理糾紛中的應用.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5(24):142.
[收稿日期:2017-09-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