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坤 陳娟 周憲章 陳勝 張國棟

【摘要】 目的 研究手術結合康復治療在手部燒傷后瘢痕攣縮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30例手部燒傷后瘢痕攣縮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15例。兩組均予以常規手術治療, 術后實驗組給予康復治療, 對照組給予常規指導性手部功能訓練。觀察兩組治療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改善情況, 并進行比較。結果 治療前, 實驗組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實驗組的ADL評分為(73.91±11.24)分,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7.69±7.18)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積極采取手術結合康復治療方案, 對手部燒傷后瘢痕攣縮患者施以對癥治療, 可顯著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促進病情康復, 值得臨床借鑒。
【關鍵詞】 瘢痕攣縮;手部燒傷;康復治療;臨床價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2.105
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n effect of surgery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n scar contracture after hand burn ZHU Zheng-kun, CHEN Juan, ZHOU Xian-zhang, et al. Guangdong Province Work Injury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Guangzhou 51097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surgery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n scar contracture after hand burn. Methods A total of 30 patients with scar contracture after hand bur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15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conventional surgery,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rehabilitation therapy. The improvement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score comparing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ADL score as (73.91±11.24) points than (57.69±7.18)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scar contracture after hand burn, systematic treatment of surgery and rehabilitation therap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ir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promote their rehabilitation, and is worth clinical reference.
【Key words】 Scar contracture; Hand burn; Rehabilitation therapy; Clinical value
臨床上, 手部燒傷后瘢痕攣縮可導致手部畸形, 并引發手部功能障礙[1], 使得患者的日常生活與工作大受影響。目前, 手術矯正治療為本病的一種重要治療手段, 效果較好, 但復發率高。對此, 系統、專業的康復訓練在手部燒傷后瘢痕攣縮患者手術治療后的康復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相關研究發現[2], 積極對手部燒傷瘢痕攣縮患者施以手術聯合康復治療, 不僅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質量, 還能有效降低瘢痕攣縮的復發率, 促進患者病情恢復。此次研究中, 作者以本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接診的30例手部燒傷瘢痕攣縮患者為對象, 著重探討手部燒傷瘢痕攣縮用手術結合康復治療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本院接診的手部燒傷瘢痕攣縮患者30例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15例。實驗組男9例, 女6例;年齡18~45歲,
平均年齡(30.92±5.16)歲;患肢21只, 其中近指間關節畸形9只, 遠指間關節畸形7只, 掌指關節畸形5只。對照組男8例, 女7例;年齡18~44歲, 平均年齡(30.72±5.58)歲;患肢20只, 其中近指間關節畸形8只, 遠指間關節畸形6只, 掌指關節畸形6只。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且能積極配合治療。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 2 排除標準[3] ①合并重要臟器損害者;②因熱壓傷亦或者是電燒傷所致的骨骼、手部肌腱與肌肉嚴重損害者;
③有其他嚴重疾病且不耐受手術者;④病歷資料不全者;⑤患側上肢有神經亦或肌肉損害者;⑥語言交流障礙者;⑦合并嚴重精神障礙者。
1. 3 方法 所有患者在明確病情后, 視患者的具體情況予以相應的手術治療, 如松懈、瘢痕切除、厚植、皮瓣修復。對照組術后給予常規指導性手部功能訓練。實驗組給予康復治療, 內容包括加壓治療、作業療法、溫水治療、主被動手指活動。拆線后, 囑咐患者每日必須穿戴專用的彈力手套, 并視其當前的病情狀況合理調整壓力范圍在1.33~3.30 kPa;值得注意的是, 患者穿戴手套的時間應≥23.5 h/d, 需連續穿戴3個月。治療30 d為1個療程, 為患者重新配置彈力手套, 并適當調整壓力。待傷口愈合良好或基本愈合后再對患者施以溫水治療, 具體方法:取溫水(35~40℃)適量, 并讓患者將患肢放在溫水中, 然后再指導其做適量的被動或主動手部運動, 2次/d, 15~20 min/次。拆線后, 需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 指導做適量的主被動訓練, 如手指伸直、拇指對掌、指間關節屈伸、手指內收以及掌指關節屈伸等, 3次/d, 20~30 min/次, 需連續訓練3個月。此外, 還應對患者施以簡單的日常活動訓練, 如吃飯、洗臉、穿衣、刷牙、梳頭等。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利用ADL對兩組治療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評估, 分值0~100分, 得分越高, 表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強[4]。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前, 實驗組的ADL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實驗組的ADL評分為(73.91±
11.24)分,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7.69±7.18)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近幾年來, 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對于手部燒傷患者的治療已經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效, 但患者在治療后仍然較容易出現瘢痕攣縮等嚴重并發癥[5], 使得其手部功能大幅度下降, 且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手部外形的美觀度。大量研究表明[6], 經常規手術治療后, 手部瘢痕攣縮患者之所以會出現再復發或恢復不良的情況, 原因可能和術后康復治療不當有著密切的關系。對此, 還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并結合臨床治療的要求, 為患者選擇一種最佳的術后康復治療方案。有報道稱[7], 常規指導性手部功能訓練法雖在臨床上有較廣泛的應用, 但效果不佳, 且也不利于患者手部關節功能的恢復。而康復治療法則屬于是一種比較現代化的治療手段[8], 能以患者為中心, 根據其術后瘢痕攣縮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一份具有較高針對性的康復治療方案, 如主被動手指運動、加壓療法、作業療法以及溫水療法等[9]。相關研究表明, 將康復治療法積極用于手部燒傷瘢痕攣縮患者的常規手術治療工作中, 有助于促進其術后病情的恢復, 增強臨床療效, 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10]。本研究中對15例實驗組患者實施了手術結合康復治療, 對15例對照組患者實施了手術聯合常規指導性手部功能訓練, 結果顯示, 治療前, 實驗組的ADL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實驗組的ADL評分為(73.91±11.24)分,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7.69±7.18)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手部燒傷后瘢痕攣縮患者施以手術結合康復治療, 可顯著提升其臨床療效, 增強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減少疾病復發風險, 可供臨床借鑒。
參考文獻
[1] 金凱頻, 王錫華, 呂政綱, 等. 手術聯合康復治療手部燒傷后瘢痕攣縮的臨床療效分析. 中國基層醫藥, 2016(1):55-57.
[2] 寧陽, 史盼, 陳靜, 等. 手術結合康復治療手部燒傷后瘢痕攣縮的臨床效果體會. 中國醫療美容, 2016, 6(6):30-32.
[3] 胡檢, 黃宇斌, 黃志斌, 等. 手部燒傷后瘢痕攣縮的術后康復治療52例臨床研究. 醫學綜述, 2012, 18(14):2321-2322.
[4] 李永魁, 鄭亞軍. 手術結合康復治療手部燒傷后瘢痕攣縮的臨床療效研究.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0, 20(17):2696-2698.
[5] 黃競卓, 王韶亮, 劉婷, 等. 手部燒傷后瘢痕攣縮的治療體會. 局解手術學雜志, 2017, 26(4):294-296.
[6] 金畢女. 淺析手部燒傷瘢痕攣縮的手術及康復. 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 2012(10):478-479.
[7] 胡巖, 曾麗萍. 手部燒傷后瘢痕攣縮的預防及康復治療. 實用醫技雜志, 2014(6):633-634.
[8] 鄒普功, 李長明. 手術配合功能康復治療在手部燒傷攣縮25例中的應用.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5(9):61-62.
[9] 谷明娟. 手部燒傷患者瘢痕攣縮畸形的整復方法及臨床效果分析. 中國醫療美容, 2016, 6(3):44-45.
[10] 鐘書強, 樸宏鷹. 手部燒傷后瘢痕的康復治療. 黑龍江醫學, 2011, 35(1):39-40.
[收稿日期:2017-08-25]endprint